醴陵博士留學_醴陵博士留學政策
最近有些日子沒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醴陵博士留學”的話題。如果你對這個話題還比較陌生,那么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文章目錄列表:
1.詹天佑修鐵路的時代背景2.中國的“三大古瓷都”是那些?
3.誰有詹天佑和京張鐵路的資料?
4.關于滬昆高鐵的口水戰 為什么在醴陵停不在株洲停
5.醴陵2019年應征青年入伍須知
詹天佑修鐵路的時代背景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鳴鐘拆開,擺弄和捉摸里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后,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制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后,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于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后,詹天佑滿腔熱忱地準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筑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于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準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后到1888年,詹天佑兒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后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后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后,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后才確定橋墩的位置,并且大膽決定采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么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筑。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筑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并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筑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于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并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臺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于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后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于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并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范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中國的“三大古瓷都”是那些?
“ 三大古瓷都”--德化,醴陵,景德鎮,又稱“三大瓷都”,據考證“三大瓷都”說法源于1956年以后,2000年以后開始流傳到全國,2004年后又被媒體改成三大古瓷都。
”三大瓷都“說法的起源:
首先要看一下醴陵的陶瓷歷史
清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制粗瓷
1905年,清政府官員,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和清大學士醴陵人文俊鐸擬就萬言書呈請清政府在醴陵創辦瓷業公司和瓷業學堂,改良醴陵瓷業。1906(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批準呈文,拔庫銀一萬八千兩創辦湖南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公司,醴陵瓷器開始由土瓷向精瓷轉變。
光緒末年,北洋副總理熊希齡政壇引退后,投資家鄉實業,雇傭日本技師和景德鎮繪瓷高手,在原來長沙窯釉下彩的基礎上創燒了釉下五彩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先后四次參加國內外賽會,在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意大利都郎博覽會和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均獲得金牌獎的“扁豆雙禽瓶”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1918年湖南瓷業公司毀于兵火,后雖稍恢復,但由于國亂或國民貧窮,精細釉下彩瓷質優價高難被人接受,已屬慘淡經營。
1930年前后,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產。
1956年,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國務院批準成立醴陵瓷業總公司,撥款800萬元建成醴陵窯。
。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1964年更名為群力瓷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產廠家。
可以看出醴陵陶瓷有兩個輝煌的時間
一個是1909年-1915年,但是釉下五彩價格很高,并且曾經一度失傳,所以注定產量不會大,所以那時候醴陵還不是中國重要的產瓷地。
第二個輝煌時間就是1956年后,那時候毛澤東重點扶持了醴陵窯,并且恢復了曾經失傳的釉下五彩,無論產量還是特色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醴陵陶瓷出名的時間應該在1956年以后。
再看德化陶瓷史:
德化瓷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如今德化縣內保存著宋元時代的碗坪和屈斗宮等窯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燒造印紋陶器,唐代已開始燒制青釉器,宋代生產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產品開始大量出口,明、清兩代,德化瓷器流傳到歐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對歐洲瓷器的藝術產生一定的影響。
明代,德化瓷藝人何朝宗利用當地優質的高嶺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貼等八種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成為中國白瓷的代表。鄭和下西洋所帶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
因此,德化陶瓷聞名于世界還是以明代生產的白瓷最具特點,也最有影響力。可以說,德化的明代制瓷技術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藝術方面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陶瓷世界里天生麗質、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在清代時出口歐洲,晚清以后,德化瓷業每況愈下,但藝人蘇學金、許友義等仍堅守此業,作品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德化瓷業獲得新生,新秀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和風格,不斷創新發展,使德化瓷燒制技藝重新煥發出青春。
但是德化在改革開放前,一直是以農業為主的縣,陶瓷發展有限,所以其知名度并不高,只有何朝宗還是比較有名,但是一個人出名,并不能代表一個地方出名,所以德化古代也并不能稱之為瓷都。
景德鎮陶瓷史:
景德鎮今江西省景德鎮市,明清時期為天下四大鎮之首,以產瓷器聞名于世,東晉末年師主趙概改良當地制陶工藝開始生產瓷器,已有1600多年歷史。它是四大名鎮中唯一不靠水運起家的城鎮。英國的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博士稱景德鎮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業城市”,康熙六十一年,法國傳教士昂特雷科萊(殷弘緒)曾經記載景德鎮有100萬人口(這些人口大部分都是手工業者,因為古代景德鎮沒有什么農業),3000座窯,《浮梁縣志》也記載:“列肆受廛延袤十數里,煙火近十萬家。” 記錄了當年景德鎮的盛況,嘉慶年全國財政收入4,013萬兩,景德鎮GDP610萬兩,其中民窯就有600萬兩,足以證明景德鎮當年在中國的經濟地位。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之稱,是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準景德鎮市為江西省直轄市,景德鎮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宋景德元年(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燒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于世。"毛澤東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陶瓷倍受世人贊賞。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贊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與世界緊密相連。
誰有詹天佑和京張鐵路的資料?
詹天佑的資料 - 科學技術家-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鳴鐘拆開,擺弄和捉摸里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后,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詹天佑初戰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么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筑。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筑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并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筑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于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并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臺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于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后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于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并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范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鄒 焱:清末著名科學技術家詹天佑)
詹天佑的資料 - 小學課文 -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這是第—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 200 公里,是連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提一個條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要挾,鐵路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筑從北京到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于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卜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大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么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 ? 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關于滬昆高鐵的口水戰 為什么在醴陵停不在株洲停
在滬昆高鐵規劃之前,位于交通要道的株洲,沒有人質疑它的樞紐地位。武廣高鐵的通車,把株洲帶入了快車道的高鐵時代,滬昆高鐵也隨后規劃動工。 然而,讓多數株洲人大跌眼鏡的是,滬昆高鐵在醴陵匆匆逗留之后,竟然繞道北上,設站長沙,與武廣高鐵交匯。再經過一個急轉彎,插入湘潭,一路西行。一時間,甚至引發了株洲和長沙兩地市民的網絡口水戰。關心株洲發展的市民急了:“這樣一來,南方交通樞紐地位豈不要轉給長沙了?” 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一名業內人士同意這種說法:“南方交通樞紐移步長沙,是國家戰略發展規劃的一部分,是誰也奈何不了的事情。” 張國華博士曾經受株洲市城市規劃局委托,參與株洲市綜合交通規劃設計。他也強調了國家戰略發展規劃調整的大背景:“國家高速交通基礎設施資源,比如機場、高鐵等,要向中心城市諸如省會城市集中。這是必然的,已經沒有任何爭議,全國都如此。” 樞紐位置的旁落似已成必然,對株洲市民來說,失落主要停留在將來乘車的不便上。“以后要是坐高鐵去上海或者昆明,就太麻煩了,還要轉到長沙或者醴陵換車。”銀行職員小楊有些失望。不過,更深層次地說,失落的背后是希望。長株潭地區作為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發展將更加迅速。株洲樞紐位置的旁落不代表株洲的輝煌難以再現,反而是借此促進長株潭地區的共同發展。
醴陵2019年應征青年入伍須知
“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廣大適齡青年朋友們,讓我們把個人理想融入強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中,積極應征報名,到軍營這所“大學校”、“大熔爐” 去施展才華,報效國家,實現人生價值吧!
一、時間安排
從 2015 年起,我國的征兵時間由冬季調整到夏秋季。全國的征兵時間是從 8 月 1日開始、9 月 1 日批準入伍、9 月 5 日起運新兵、9 月 30 日征兵結束。為便于大學生參軍入伍,高校比較集中的地區將大學生征兵時間提前到5至6 月份開始組織實施,在學生畢業離校或放假前,完成初檢、初審和預定兵工作。
二、征集對象、條件
(一)征集對象。男兵征集對象以高中(含職高、中專、技校,下同)畢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為主,優先批準學歷高的青年入伍,優先批準應屆畢業生入伍。征集的非農業戶口青年,應具備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征集的農業戶口青年,應具備初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
(二)征集年齡。男青年為當年 12 月 31 日以前年滿 18 至 20 周歲,高中畢業文化程度青年可放寬到21周歲,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放寬到22周歲,高職(專科)畢業生可放寬到23周歲,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可放寬到24周歲。女青年為當年 12 月 31 日以前年滿 18 至 19 周歲,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放寬到 20周歲,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可放寬到 22 周歲。根據本人自愿,可征集年滿 17 周歲的高中應屆畢業生入伍。
(三)政治要求。征集的青年應當熱愛中國***,熱愛,熱愛人民軍隊,遵紀守法,品德優良,決心為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而英勇奮斗。主要了解應征青年本人的現實表現、個人基本情況、主要經歷、獎懲情況以及家庭成員和主要社會關系成員的有關情況等。
(四)身體條件。身高:男性160cm以上,女性158cm以上。體重:標準體重 =(身高 -110)kg。男性不超過標準體重的30% 不低于標準體重的15%;女性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不低于標準體重的15%。視力:右眼裸眼視力不低于 4.6,左眼裸眼視力不低于4.5。具體身體條件要符合國防部頒布的《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準》和有關規定。
三、報名要求與方法
從今年開始,我國依托“全國征兵網”實施網上征兵。當年12月31日前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應屆高中畢業生可放寬至17周歲)應當在8月5日前,登錄“全國征兵網” (網址:)進行兵役登記和應征報名,同時下載打印《男性公民兵役登記/應征報名表》并交所在鄉鎮武裝部。應征青年本人未能網上登記報名的,可到所在鄉鎮(街道辦事處)現場填寫《男性公民兵役登記應征報名表》后由兵役機關代其進行網上報名。
大學生(含在校生、應屆畢業生)登錄“全國征兵網”(網址:),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報名成功后,自行下載打印《大學生預征對象登記表》,符合國家學費資助條件的,同時應下載打印《高校學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以下分別簡稱《登記表》、《申請表》),分別交所在高校征兵和學生資助管理部門進行審核。
四、優惠政策
(一)義務兵家庭由當地人民政府發給優待金,醴陵市家庭優待金標準城鎮戶籍每戶15000元/年,農村戶籍為每戶6000元/年,大學生新兵一律按城鎮戶籍標準發放優待金。對進藏、進疆義務兵家庭,另給予一次性獎勵1萬元。退役時選擇自主就業的,由部隊按每年4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退役金,地方政府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助。
(二)入伍前已被普通高等學校錄取或者是正在普通高等學校就學的學生,服役期間保留入學資格或者學籍,退出現役后兩年內允許入學或者復學。國家每學年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本息,大專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6000元,碩士研究生每人每年不超過80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不超過10000元;入伍后優先選取士官、報考軍校;本科以上學歷、取得相應學位,表現優秀、符合總政治部有關規定的可直接選拔為軍官。
(三)普通高校在校生應征入伍后,按政策規定減免學費;入伍前享受優秀學生獎學金的,復學后提高一個獎學金等級(不含一等獎學金);在部隊榮立三等功以上的,原是本科的可轉專業學習,原是專科的可免試轉入本科學習;榮立二等功以上的,所學本科專業畢業后,可免試推薦入讀研究生;復學期間,免修公共體育、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等課程,直接獲得學分。
(四)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烈士子女、因戰致殘被評定為五級至八級殘疾等級的義務兵、服現役滿12年的士官退出現役,由安置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五)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退役后1年內可自愿報名,免費參加1次由政府組織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招考錄用工作人員或招聘用職工時,優先錄用退役軍人,軍人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齡,服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退役后自主創業的,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費減免、小額貸款擔保,創辦中小微型企業的列入“3個15萬”和“萬戶小老板工程”重點扶持對象。
醴陵市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
二〇一四年六月
好了,關于“醴陵博士留學”的話題就到這里了。希望大家通過我的介紹對“醴陵博士留學”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并且能夠在今后的實踐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