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質和白質,白質和灰質的區別
1、白質和灰質的區別
1、組成成分不同
白質由神經元中被髓鞘包圍的突起構成;
灰質由大量的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聚集而成。
2、功能不同
白質主要起傳導作用,如脊髓白質主要傳導腦部和脊髓灰質的興奮;
灰質是神經中樞,起支配作用,包括脊髓灰質,它也可以控制一些低級的非條件反射。
3、位置不同
在脊髓和延腦,外圍主要是白質,內部是灰質;
在大腦和小腦以及腦干,外圍是灰質,內部是白質。
來源:百度百科--灰質
來源:百度百科--白質
2、生物中的白質和灰質是什么?
灰質
在脊髓中,灰質內部,白質包圍在灰質外面。
大腦半球被覆灰質,稱大腦皮質,其深方為白質(white
matter),稱為髓質。
小腦灰質在外部,白質在內部。
灰質稱皮質(cortex)
脊髓灰質(gray
matter)按其形態可分為前角、后角、中間帶以及側角。前角是突向腹側、粗而短的灰質部分;后角是伸向背側的細長部分。在前角與后角之間的灰質被神經纖維穿行,形成網狀結構。
脊髓灰質內含有形狀,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神經元,在灰質內的各型神經元呈局部定位分布。自后角向前角依次分成10個板層(Ⅰ~Ⅹ)可精確定位神經細胞層次和準確判斷后根感覺纖維和大腦、腦干終止的層次部位。
(1)前角的神經元:為多極神經元,通常稱為前角運動神經元,可與錐體路和錐體外路下行性纖維形成突觸。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形成前根,末梢形成運動終板支配骨骼肌運動。這些運動神經元的胞體大小不同:①大型神經元稱α神經元,數量多,腦體大,為膽堿能神經無,直徑在25μm以上,軸突粗,支配梭外肌纖維;②小型神經元稱γ神經元,直徑為15~25μm,數量少,支配梭內肌纖維;③短軸突的小神經元,稱任肖(Ranshaw)細胞,其軸突與神經無形成突觸,起抑制作用。前角的神經元成群分布,形成前角內的細胞核團。
(2)側角和中間帶內的神經元:多為中型的多極神經元,為交感神經節前纖維的起始細胞,其軸突(節前纖維)出前根后進入交感書內并與交感神經書細胞形成突觸。
(3)后角內的神經元:組成較復雜,分散或成群分布,背該是大型的神經元,其余都是小型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也稱束細胞(fasciculus
cell),主要是接受后根纖維的神經沖動。束細胞軸突在白質中形成各種上行傳導束而達大腦、小腦、丘腦和腦干。
指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密集的部分,是白質的對應詞。在脊髓的橫切面上呈“H”形,周圍為白質包圍。在腦,作為大腦和小腦的皮質(subst-antia
corticalis)位于表面,除為白質包圍外,而在白質間還有許多塊狀的灰質,也就是核(nucleus)。
白質
1.在中樞部,由神經元的軸突或長樹突集聚而成。它不含胞體只有神經纖維。白質內又有各種不同功能的神經束。
脊髓白質(white
matter)在灰質的外周,可分前索、側索秋后索三個部分。其中有上行束、下行束和固有束及各種傳導束。神經通路主要為縱行神經纖維,多為有髓神經纖維和少量的無髓神經纖維,神經纖維之間有神經膠質細胞。
2.白色的質地。
3.指蛋白質。
4.小腦灰質在外部,白質在內部。
而在脊髓中,灰質內部,白質包圍在灰質外面。
3、灰質和白質的區別。
【答案】:灰質是神經細胞中細胞體的集中部分
白質是神經細胞中突起的集中部分
在大腦中,灰質在外,白質在內,大腦的灰質就是指的大腦皮層(最高司令部)
在脊髓中,白質在外,灰質在內,脊髓的灰質也可以作為低級的神經中樞
簡單的說,灰質負責接收指令,發出指令,而白質負責傳遞指令
4、何謂灰質、皮質、白質、髓質、神經核和神經節
在中樞神經系內,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集聚的部位稱為灰質。構成大腦半球表面和小腦表面的灰質稱為皮質(分別為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在中樞神經系內,神經纖維集聚的部位稱為白質。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深部的白質稱為髓質。在中樞神經系內,除皮質外,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聚集成團,稱為神經核。在周圍神經系,神經元胞體集聚的地方稱為神經節。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