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的意思,烘托的意思
1、烘托的意思
解釋:從周圍或旁邊渲染,使主體或重點更加顯明。
拼音:hōng tuō
注音:ㄏㄨㄥ ㄊㄨㄛ
詞性:動詞
結構:烘(左右結構) 托(左右結構)
近義詞:渲染
詞語造句:
1、側面烘托春雨滋潤萬物,細密綿長閃爍的特點。
2、這一段描寫烘托出主人公內心充滿野心和欲望的復雜心情。
3、基石,心甘情愿,默默無聞,永遠承受著重量,烘托著雄偉和高貴。
4、這幅畫用藍天作背景,更加烘托出人物內心的寧靜。
5、這部作品從正面多層次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形象。
6、這次流淚是感動,用眼淚表現出背影的感人,著力刻畫出父子間的感情,有力的烘托父親的愛,渲染了真摯的感情。
7、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烘托的意思
烘托(hōng tuō)的意思有以下3種:
1、指陪襯,使明顯突出,中國畫技法名,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即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2、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點染輪廓外部,使事物鮮明突出。
3、寫作方法:烘托景等事物來突出某種事物。
引證:
1、鄒韜奮 《萍蹤寄語》九五:“在一個墻上鑲著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陳列的是一幕用電燈烘托著的全景。”
2、秦牧 《藝海拾貝·變形》:“它們簡直完全不合于實際人體的比例,但是它們的確把主要想表達的事物烘托出來了。
:
烘托的近義詞:渲染、陪襯、襯托。
1、渲染
拼音:xuàn rǎn
釋義: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2、陪襯
拼音:péi chèn
釋義:指襯托,使之更加突出。
引證:艾蕪 《關于三十年文藝的一些感想(三)》:“必須以一個模范人物為主,去陪襯那些有缺點的工人,而且還要有壓倒的趨勢才行。”
3、襯托
拼音:chèn tuō
釋義: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
來源:百度百科—烘托
百度百科—渲染
百度百科—陪襯(漢語詞語)
百度百科—襯托
3、烘托的意思是什么?
烘托有三種意思,具體如下:
1.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點染輪廓外部,使物象鮮明。
2.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3.陪襯,使明顯突出。
古詩詞手法
用于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這種技法用在古詩詞中,使要表現的事物更加鮮明突出。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泛指陪襯,使明顯突出。
4、烘托的意思
烘托有三種意思,具體如下:
1、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點染輪廓外部,使物象鮮明。
2、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3、陪襯,使明顯突出。
引證解釋
1、中國畫技法名。
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襯托,使其明顯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畫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鳥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運用此法。
2、通過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鄒韜奮 《萍蹤寄語》九五:“在一個墻上鑲著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陳列的是一幕用電燈烘托著的全景。” 秦牧 《藝海拾貝·變形》:“它們簡直完全不合于實際人體的比例,但是它們的確把主要想表達的事物烘托出來了。
近義詞:
渲染
拼音:[ xuàn rǎn ]。
解釋:
1、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2、比喻夸大地形容:一件小事情,用不著這么~。
出處:馬南邨 《燕山夜話·書畫同源一例》:“有一些皴法和渲染之處稍變換著使用干筆和濕筆,而就整幅畫面來說,用墨大部分是半干半濕的,表現出特別和諧的色調。”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