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決策,概括諸葛亮隆中決策
1、概括諸葛亮隆中決策
諸葛亮隆中決策主要內容: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針對劉備所提的問題陳述其對策,當時諸葛亮只有26歲。此后,諸葛亮即出山輔佐劉備,做劉備的軍師(后為丞相),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的對策后來成為指導劉備若干年行動的綱領。
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了一個魏、蜀、吳鼎足三分之勢的藍圖。
這個藍圖,是建立在對現實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劉備后來就是基本上按照這個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諸葛亮隆中決策的大概內容:
諸葛亮遂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以來,各地豪杰并起,占據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
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
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么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這篇論說后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后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于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后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諸葛亮時年27歲。
來源:百度百科-諸葛亮
2、三國演義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的主要內容 150字左右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隆中對)
新春來臨,劉備不聽云長、張飛勸阻,第三次去隆中請諸葛亮。離草廬半里之外,下馬步行。正遇諸葛亮晝寢未起,劉備拱立階下,張飛忍無可忍,怒氣大發,要放火燒房,被關羽勸阻。孔明翻身向里而臥,劉備不讓小童喚起。劉備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悠醒來,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劉備敞開肺腑,向他請教天下大勢。諸葛亮為劉備禮賢下士之舉所感動,遂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諸葛亮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決策。諸葛亮說:“天下必定會一分為三。”他送給劉備一幅四川四十一州的地圖,說:“將軍欲定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再圖中原。”劉備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足漢室宗親,我不忍心奪取。”諸葛亮說:“劉表將不久于人世,劉璋不足成大業之主,不久后必歸將軍。”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劉備拜清諸葛亮出山相助,亮不去,備淚濕衣。渚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答應出山。劉備和他一起回到新野,拜為軍師,親密無間,終日與他論天下大事。曹操討孫權之子入朝,權不給,操有下江南之意。孫權母喪,囑以后事。黃祖部將甘寧投權,權為報父仇,從甘寧計,領十萬大軍破江夏,殺黃祖。
思結合“三顧茅廬”故事對比分析劉、關、張三人的性格。
張飛(“一根繩子”“一把火”):耿直、粗獷、暴躁、魯莽,但又極關心大哥,講義氣。關羽:忠心、理性。劉備:謙恭有禮、求賢若渴、禮賢下士。
3、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是什么意思?
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并加入劉備陣營。另一方面,黃祖的部將甘寧投靠了江東的孫權。由于黃祖與江東集團結怨頗深,孫權親自率軍討伐黃祖。孫權軍旗開得勝,直逼夏口。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這一千古名篇,許多人能夠倒背如流,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隆中對具有典范價值。
本文語言的概括精練,也達到了相當完美的高度。諸如寫“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僅僅用22個字,就把諸葛亮的生活狀況、思想狀貌、體軀外貌以及生平抱負勾畫出來。
再如諸葛亮對策后寫劉備的反響,只用一個“善”字,就把劉備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和他此時此刻的心境寫了出來。而當關、張“不悅”時,劉備僅用“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這個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動形象地道盡了他們之間不可分割的親密關系。
而其中似盡未盡的深刻內容,留待讀者去尋思玩味。再就全文來看,篇幅也極為有限,然而卻能把對策及其前前后后寫得那么廣闊,分析得那么透辟,論述得那么周詳,也是難能可貴的。
足見本文言簡而意賅,文省而深刻的特色。《三國志》被時人譽為“善敘事,有良史之才”,于此可見一斑。
來源:百度百科-隆中對
4、隆中決策定三分趙龍抱孤過板橋。解十二生肖某個動物?
隆中決策定三分,趙龍抱孤過板橋。解十二生肖某個動物?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