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詩名是什么?作者是誰?
1、“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詩名是什么?作者是誰?
“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卜算子·詠梅》,作者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
《卜算子·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一)注釋:
(1)卜(bǔ)算子是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
(2)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筑。
(3)斷橋:殘破的橋。一說“斷”通“籪”,籪橋乃是古時在為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
(4)寂寞:孤單冷清。
(5)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6)更:副詞,又,再。著(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7)無意:不想,沒有心思。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艷。
(8)苦:盡力,竭力。
(9)爭春:與百花爭奇斗艷。此指爭權。
(10)一任:全任,完全聽憑;一:副詞,全,完全,沒有例外。任:動詞,任憑。
(11)群芳:群花、百花。百花,這里借指詩人政敵──茍且偷安的主和派。
(12)妒(dù):嫉妒。
(13)零落:凋謝,隕落。
(14)碾(niǎn):軋爛,壓碎。
(15)作塵:化作灰土。
(16)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
(二)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三)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四)創作背景: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聯系陸游的生平不難理解,詞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陸游的一生可謂充滿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搖搖欲墜、金人虎視耽耽之時。不久隨家人開始動蕩不安的逃亡生涯,“兒時萬死避胡兵”是當時的寫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的種子。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游赴臨安應進士考試,因其出色的才華被取為第一,但因秦檜的孫子被排在陸游之后,觸怒了秦檜,第二年禮部考試時居然被黝免。秦檜黝免陸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挾私報復,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論恢復”,引起這一投降派首腦的嫉恨。直到秦檜死后,陸游方開始步入仕途。這之后,陸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幾起幾落。他曾到過抗金前線,身著戎裝投身火熱的戰斗生活,從而體會到了“詩家三昧”。從此那壯懷激烈的戰斗場面和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成為其詩歌中最為動聽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對眼前的剩水殘山頗為滿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復。即使有時不得不作出些姿態,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陸游曾兩次被罷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盡管陸游的愛國熱情慘遭打擊,但其愛國志向始終不渝。這在他的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2、“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哪首詩?
“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卜算子·詠梅》
【原文】
《卜算子·詠梅》宋代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釋義】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作者】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3、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 》,作者是誰
古詩朗誦:宋代: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 》,作者是誰
1、“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卜算子·詠梅》,作者是南宋詩人陸游。
2、附原文:
卜算子
詠
梅
南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賞析】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
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
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
“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3、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