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的全文與翻譯
1、《破陣子》的全文與翻譯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白話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面:
一是內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
二是他這首詞結構布局的奇變。
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情,這個詞調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于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
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后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后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于這一時期。
《歷代詩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詞話》:“陳亮過稼軒,縱談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嚴重,恐為所忌,竊乘其廄馬以去。幼安賦《破陣子》詞寄之。”
:百度百科: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破陣子原文及翻譯賞析
破陣子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翻譯:
在酒醉時分,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回到當年號角聲接連吹響各個軍營的日子。將酒食分給部下食用,讓樂器奏起悲壯粗狂的軍樂以鼓舞士氣,秋天在戰場上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破陣子賞析如下:
1、全詞抒寫了詩人夢中回到往日戰場的景象,表現出詩人建功立業卻壯志未酬的悲壯豪情。全詞酣暢淋漓,“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是夢境的開始,而“五十弦翻塞外聲”、“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從聲色方面將詩人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慷慨激昂。
2、最后一句“可憐白發生”落腳于現實,揭露了夢境與現實的強烈對比,抒發了詩人心中的悲涼,好像一杯無人飲用的烈酒,伴著孤燈,在天明時分涼透。全詞了描繪了沙場征戰的激烈,同時詩人也借此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體現作者壯志難酬、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
3、辛棄疾詞“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什么意思?
意思是: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
出自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原文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于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
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先后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后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于這一時期。
思想主題:
此詞通過對作者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來源:百度百科-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4、馬做得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翻譯
馬做得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翻譯: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奔馳,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詞出自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全詩如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翻譯: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奔馳,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后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賞析: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