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窯彩陶,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1、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可分為三個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
馬家窯類型:馬家窯類型彩陶最常見的漩渦紋、波浪紋等可能是對水波的模擬。馬家窯彩陶中動蕩的水波線、急旋的渦紋、神秘的圓點,正體現了先民心靈與自然的強烈互滲。漩渦紋彩陶甕是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代表,高38厘米,口徑18.4厘米,甘肅省永靖縣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半山類型:半山類型陶器為馬家窯文化晚期的一個類型,年代約公元前2900~前2350年。其紋飾較復雜,動感強烈,以紅彩和黑彩兩色相間的鋸齒紋為骨架構成各種圖案。漩渦紋彩陶罐是半山文化的代表,高28.2厘米,口徑16厘米,腹徑32.8厘米,底徑13厘米,重2.459千克,泥質橙黃陶,侈口,短束頸,溜肩,鼓腹逐漸下收為小平底,腹中部有一對稱雙耳。口沿內飾一周黑彩連續弧線紋,頸部飾一組粗波浪紋,頸肩連接處飾一周黑色的窄帶紋,主題紋飾為肩腹部的八組連續菱形紋,菱形內飾大小不一的貝葉紋,腹下部飾一周黑色波浪紋,屬國家二級文物,1976年康樂縣文物普查組從虎關鄉堡洼地收集。
馬廠類型: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中,彩陶紋樣多蛙紋或變形蛙紋以及四大圓圈紋,圓圈內部則用各種網格紋,鋸齒紋,米字紋等填充,造型剛健粗獷。方折紋單耳筒狀彩陶杯是典型代表,1973年鴛鴦池遺址出土。高26.1厘米,口徑12.5厘米,底徑12.8厘米。單耳,施紅黑彩。口沿內施橫平行折線紋,腹部繪方折線紋。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2、馬家窯類型彩陶
馬家窯類型彩陶如下:
1、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可分為三個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馬家窯彩陶,因一九二三年首先發現于甘肅臨洮的馬家窯村而得名。它出現于距今五千八百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歷經了三千多年的發展。主要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等類型。
2、馬家窯彩陶是人類最珍貴的遠古文化,其主要分布區域在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境內,以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為主地帶。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馬家窯文化的又延續發展數千年,將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3、它源遠流長地孕育了中國文化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是中華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是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是史前的"中國畫",是解讀史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的無字天書。
馬家窯彩陶的價值體現如下:
1、馬家窯彩陶具有非凡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內涵十分豐富,它的三個類型代表了三個時期的文化思潮和社會狀態。馬家窯類型彩陶畫著大量水波紋,這個時期是崇敬和贊美水的水文化時期。
2、半山類型彩陶初期畫著大旋渦紋,之后逐漸變為四圈紋,表達田園和土地。這個時期是先民們從水崇拜逐漸轉向土地崇拜的土地文化時期;馬廠類型初期畫著四圈紋,隨后將四圈紋轉為兩圈紋,另兩面畫上能夠戰勝水患,保護土地的蛙神紋,先民表達了強烈希望戰勝水患的要求,出現了戰勝自然的思想。
3、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內涵十分豐富。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遠古文化都無法比擬的,它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馬家窯彩陶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其它遠古陶器無法比擬的。它的巨大增值潛力,富裕使國人進入了收藏時代。
3、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特點是什么?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制作工藝很成熟,彩陶數量繁多,占各類陶器總和的1/4。在陪葬陶器中,彩陶多達80%。
馬家窯的彩陶多為紅陶,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彩繪幅面很大,許多泥質細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繪有花紋,還盛行內彩,紋飾繪于器物內壁。甚至一些作為炊器的夾砂陶也有彩繪,極為少見。花紋繁縟瑰麗,富于變化而有規律。大多數的夾砂陶表面飾以繩紋,少數飾數道平行線、折線、三角或交錯的附加堆紋。馬家窯文化的陶器在造型上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器形有碗、缽、盆、罐、壺、瓶、杯等。
馬家窯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下接齊家文化。按時間先后可以分為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四個類型。
這四種類型的彩陶各具特色。石嶺下類型的彩陶多瓶、罐、壺等,流行變形鳥紋、圓圈紋等;馬家窯類型多瓶、罐、盆、甕等器形,流行漩渦紋、弧邊三角紋,代表作有青海省大通山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等;半山類型的彩陶多小口直頸廣肩鼓腹雙耳壺等,流行紅黑相間的鋸齒紋、漩渦紋;馬廠類型器形與半山基本相同,流行變體人形等紋樣。
4、馬家窯型彩陶有何特點?
馬家窯型陶器晚于半坡、廟底溝型陶器,在造型上同廟底溝型大體相同,主要有壺、罐、盆、缽等,以小口壺、雙耳罐最具特色。陶器為手制,采用泥條盤筑法,常繪黑彩,也有黑白兩色和黑彩中加繪紅彩的。常用的紋飾有波紋線、弧線、圓點紋、寬帶紋、條紋、格紋、人面紋、蛙紋等。其中,在點的外面圍以螺旋紋,有動的感覺,結構巧妙,流利生動,成為這一時期的裝飾特點。“滿”是馬家窯型彩陶的另一裝飾特點,從器物的口沿到接近底部,幾乎都飾滿了紋樣。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的馬家窯型墓葬中,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是首次發現,它對裝飾藝術史和舞蹈史的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也是原始社會陶器的優秀作品。該彩陶盆高14cm,口徑29cm,底徑10cm,卷唇平底,內壁繪有4道平行帶紋,最上一道較粗,口沿處也有一圈帶紋,上下2組紋飾間有舞蹈人3組,每組兩邊用內向弧線分割,兩組弧線間還有一條斜向的柳葉形寬線。彩陶盆的外壁用3條線裝飾,即模擬3條繩圈將陶盆捆扎,這是一件具有極高藝術水平的彩陶盆。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