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字文淵,《后漢書·馬援傳》原文及翻譯
1、《后漢書·馬援傳》原文及翻譯
《后漢書·馬援傳》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囂甚敬重之,以援為綏德將軍,與決籌策。建武四年冬,囂使援奉書洛陽,帝甚壯之。十一年夏,璽書拜援隴西太守。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賓客故人,日滿其門。
二十年秋,振旅還京師。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
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選自《后漢書·馬援傳》)
譯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十二歲時喪父,年輕時就胸懷大志,各位哥哥對此很是稱奇。(馬援)曾經對賓客說:“男子漢立志,處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堅定;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豪壯。”光武帝劉秀即位,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囂非常敬重他,任用馬援為綏德將軍,參與籌劃大計。
建武四年冬天,隗囂讓馬援送書信到洛陽。光武帝非常欣賞他的勇氣。九年,任命馬援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馬援為隴西太守。馬援致力于廣施恩惠和樹立威信,對待下屬寬容,任用下級官吏時,讓他們有職有權,自己只處理大事、要事罷了。客人和舊友,每天都擠滿了他的家。
建武二十年秋季,馬援整頓軍隊回到京師。快要到洛陽的時候,舊友大都前去迎接和慰勞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計謀聞名,也在迎賀馬援的客人中。
馬援對他說:“我是希望您來進良言的。現在您也這樣恭維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嗎?過去伏波將軍路博德開辟了七郡(實為九郡)疆土,才分封了幾百戶;如今我只有這么一點微薄的功勞,卻辱沒他人,受封大縣,功薄而賞厚,怎么能長久呢?先生(能)用什么辦法來幫助(救助)我(一把)呢?”
孟冀說:“這是我想都沒有想到的問題。”馬援說:“當今匈奴、烏桓還在騷擾北方邊境,我打算自己請求率領軍隊攻打他們。男兒若死應當死在邊野,用馬革裹尸,送回來安葬了事,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兒女手中消磨時光呢?”孟冀說:“人們真要想成為一個有抱負、有操守、建功立業的男子,就應當像你講的這樣呵!”
2、馬革裹尸文言文翻譯馬援字文淵
1. 馬援子文淵的文言文
馬援①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后轉游隴漢間,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初,援軍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
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②?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③,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④享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
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冀曰:“確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釋)①馬援:東漢名將。
②反同眾人邪:反而同眾人一樣(來吹捧我)嗎?③開置七郡:開拓疆土,增設了七郡。④猥:說話人表示謙卑的詞。
⑤奚用相濟:用什么來幫助(我)? 翻譯。 馬援字文淵,是扶風茂陵人。
十二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輩的兄弟都覺得(小小年紀就有很大的志向)驚奇。
后來到隴漢地區游學(古代通過去外地尋訪師友增長本事),常對朋友們說:“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困頓反而更加堅持,年齡越大越有壯志雄心。 起初(早先,指馬援從軍生涯的早期),馬援的大軍凱旋歸來,快到(家鄉)的時候,朋友們都來迎接,犒勞。
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計謀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賀馬援(取得勝利),馬援說,我希望你有什么好的話教導我,怎么反而同眾人一樣(來吹捧我)呢?當初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疆土,增設了七郡,也不過分封了數百戶(作為食邑),我立了小小的功勞就厚顏的接受了一個大縣(的食邑),真是功勞淺薄而賞賜厚重,像這樣怎么能夠長久呢?先生(指孟冀)有什么(好建議,好方法)來幫助我呢?孟冀說:“我智力低下,想不到什么方法”。馬援說:“現在匈奴和烏桓(當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仍然在北邊侵擾,我想(向皇帝請求)攻擊他們。
男子漢應該死在邊疆戰場,用馬皮包著尸體下葬,怎么能安心的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佩服的說):“你確實是烈士(有遠大志向的勇士)啊,確實是應當那樣(為國家戰死在疆場)啊”。
2.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古詩原文及翻
作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題。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囂甚敬重之,以援為綏德將軍,與決籌策。建武四年冬,囂使援奉書洛陽,帝甚壯之。
九年,拜援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拜隴西太守。
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賓客故人,日滿其門。
諸曹時白外事,援輒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游。
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傍縣常有報仇者,吏民驚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
狄道長詣門,請閉城發兵。援時與賓客飲,大笑曰:“燒虜何敢復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
后稍定,郡中服之。視事六年,征入為虎賁中郎將。
交址女子征側及女弟征貳反,璽書拜援伏波將軍,南擊交址。十八年春,軍至浪泊上,與賊戰。
破之,斬首數千級,降者萬余人。援追征側等至禁溪,數敗之,賊遂散走。
明年正月,斬征側、征貳,傳首洛陽。封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二十年秋,振旅還京師。將至,故人多迎勞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 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后漢書·馬援傳》)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
與決籌策 與:和B。囂使援奉書洛陽 奉:送C。
拜援為太中大夫 拜:跪拜,叩拜D。諒為烈士 烈士:為正義事業犧牲的人【現場解析】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
考生要根據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A項“與”,“參與”,C項“拜”,授予官職,D項“烈士”,“有抱負、有操守、建功立業的男子”。
【參考答案】B。2。
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譯文:。(2)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譯文:。【現場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涉及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文意理解等內容。
解答此題,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礎上,按照直譯的原則,認確關鍵詞語在句中的含義。(1)中的“為”譯為“立”,“益”譯為“更加”;(2)“侵”譯為“侵吞、侵奪”,“旅距”譯為“鬧事”“作亂”。
【參考答案】(1)馬援曾經對賓客說:“男子漢立志,處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堅定;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豪壯。 ”(2)如果豪強侵吞百姓,狡猾的羌人打算鬧事,這才是我太守該管的事。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馬援“志向”的一組是①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②與決籌策③頗哀老子,使得遨游 ④良怖急者,可床下伏⑤男兒要當死于邊野 ⑥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A。
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③④⑥ D。①⑤⑥【現場解析】考查把握人物個性的能力,試題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題干展示馬援的個性的重要側面有“志向”,解題方法是以表現“志向”為標準對每個備選項進行篩選,確認。
②是說他得到隗囂的重用③表現他“總大體”④表現他鎮定自若。【參考答案】D。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馬援十二歲就父母雙亡,但他并未消沉,而是胸懷大志。 因而,得到了隗囂重用。
B。馬援對待下屬既寬容又廣施恩惠,他任用下級官吏,總讓他們有職有權,自己只處理大事、要事。
C。馬援不僅具有杰出的治理地方的才能,而且還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
D。 馬援功高不居,目光遠大,故名士孟冀很是佩服與稱贊他。
【現場解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涉及到文章的基本事件、人物的個性特征、作者的情感態度等。解答此題要采用“題文對照”的方法,即將選項與文本相應區間進行對照,核實。
A項“父母雙亡”這一說法有誤,古代的“孤”只指失去父親;隗囂重用他的原因也不是他少年時胸懷大志。 【參考答案】A。
【參考譯文】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十二歲時喪父,年輕時就胸懷大志,(馬援)曾經對賓客說:“男子漢立志,處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堅定;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豪壯。
”光武帝劉秀即位,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囂非常敬重他,任用馬援為綏德將軍,參與籌劃大計。建武四年冬天,隗囂讓馬援送書信到洛陽。
光武帝非常欣賞他的勇氣。九年,任命馬援為太中大夫。
十一年夏季,任用馬援為隴西太守。馬援致力于廣施恩惠和樹立威信,對待下屬寬容,任用下級官吏時,讓他們有職有權,自己只處理大事、要事罷了。
客人和舊友,每天都擠滿了他的家。眾曹官員有時前來報告外面發生的事情,馬援總是說:“這都是丞掾的責任,何必來麻煩我呢!還是憐念一下我這個老頭子,叫我清閑清閑吧。
如果豪強侵吞百姓,狡黠(狡猾)的羌人打算鬧事(犯邊),這(才)是我太守該管的事。”附近的縣,曾發生復仇的事件,官吏和貧民驚慌地。
3.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令人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馬援的三個哥哥馬況、馬余、馬兄,都有才能。馬援十二歲時父母就去世了,年紀雖小卻有大志,哥哥們都認為他很杰出。曾經跟人學習《齊詩》,心中卻不愿墨守章句,于是去和哥哥馬況告辭,想到邊疆地區去屯田放牧。馬況對他說:“你有大才志,應當到晚些時候才會有成就。好的工匠不把未加工好的東西給人看,你就到你喜歡的地方去吧。”
恰在此時,馬況去世。馬援服喪整整一年,不離開墓地住所,并恭恭敬敬侍奉寡嫂,衣帽不整都不入房中。后來擔任郡中督郵,押送囚徒到司命府去,囚徒犯有重罪,馬援可憐他將要被處死就故意放跑了他,結果自己也逃亡到了北地郡。遇到大赦,馬援就留在當地放牧牲畜,賓客中有許多人都來歸附他,于是馬援能調遣的人家有了幾百家之多。在隴、漢之間轉輾游牧,他常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立志,處困窘應當更加堅強,年老了應當更加氣壯。”此時,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馬援前往察看情況。馬援以前和公孫述是鄰里同鄉,相互要好,馬援認為到了公孫述那里后,應當握手談笑開心得像以前一個樣,但公孫述卻排列了眾多的護衛,來請馬援進宮,行完交拜見面禮后,就讓馬援到賓館休息。然后重新為馬援縫制都布單衣,做了交歡的冠帽,再讓馬援在宗廟中會見百官,設置了舊交的位子。公孫述以鸞頭旗幟旄頭騎兵開路,在眾人肅敬回避后才上車,在眾人彎腰鞠躬中入內,大宴賓客時的禮節非常繁盛,想給馬援封侯并授大將軍之職。馬援手下的賓客都很高興留下來,馬援告知他們:“天下誰勝誰負還末見分曉,公孫述不熱情主動地去禮賢天下的士人,與他們共商成敗大計,反而講究儀表、衣著,如同木偶一般。這樣的人怎么能夠長久地留住天下的才智之士呢?”于是就告辭回去了。起初,馬援率軍還鄉,將要到達時,老朋友們大多到郊外迎接慰問他,平陵人孟冀是個有名的有計謀之人,也在座中向馬援表示祝賀。馬援對他說:“我指望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你怎么反面和其它人說的一樣?昔日伏波將軍路博德開辟了七郡國土,才封他幾百戶;現在我只有很小的功勞,卻享有了一個大縣,功勞小賞賜卻厚,怎么能長久啊?先生你用什么良策來幫助我?”孟冀說:“我愚昧無知,沒什么辦法。”馬援說:“現在匈奴、烏桓還在北方邊境上騷擾,我想請求皇上允許我帶兵擊退他們。好男兒應當死在邊遠疆場,用馬皮裹尸還葬故土,怎么能夠臥病在床死在妻兒手中?”孟冀說:“真的是有志于建功立業的人,就應當這樣。”
4. 馬革裹尸文言文翻譯
原文: 初,援軍凱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風數百戶;今我微勞,猥享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冀曰:“確為烈士,當如此矣。”
譯文: 起初,馬援的大軍凱旋歸來,快到的時候,以前的朋友們都來迎接,犒勞。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計謀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賀馬援,馬援說:“我希望你有好話教導我,怎么反而同眾人一樣呢?五帝時代的伏波將軍博得,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幾百戶的侯爵;我立了小功就接受了一個大縣,功勞淺薄而賞賜厚重,像這樣怎么能夠長久呢?先生有什么來幫助我呢?”孟冀說:“我智力低下。”
馬援說:“現在匈奴和烏桓仍然在北邊侵擾,我想攻擊他們。男子漢應該死在邊疆戰場,用馬皮包著尸體下葬,怎么能安心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你確實是烈士啊,確實是應當那樣啊”。
5. 求從 “馬援①字文淵”到“冀曰:“確為烈士,當如此矣
馬援①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后轉游隴漢
間,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初,援軍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
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②?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③,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④享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冀曰:“確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釋)①馬援:東漢名將。②反同眾人邪:反而同眾人一樣(來吹捧我)嗎?③開置七郡:開拓疆土,增設了七郡。④猥:說話人表示謙卑的詞。⑤奚用相濟:用什么來幫助(我)?
--------------------------------------------------------翻譯。
馬援字文淵,是扶風茂陵人。十二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輩的兄弟都覺得(小小年紀就有很大的志向)驚奇。后來到隴漢地區游學(古代通過去外地尋訪師友增長本事),常對朋友們說:“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困頓反而更加堅持,年齡越大越有壯志雄心。
起初(早先,指馬援從軍生涯的早期),馬援的大軍凱旋歸來,快到(家鄉)的時候,朋友們都來迎接,犒勞。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計謀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賀馬援(取得勝利),馬援說,我希望你有什么好的話教導我,怎么反而同眾人一樣(來吹捧我)呢?當初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疆土,增設了七郡,也不過分封了數百戶(作為食邑),我立了小小的功勞就厚顏的接受了一個大縣(的食邑),真是功勞淺薄而賞賜厚重,像這樣怎么能夠長久呢?先生(指孟冀)有什么(好建議,好方法)來幫助我呢?孟冀說:“我智力低下,想不到什么方法”。馬援說:“現在匈奴和烏桓(當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仍然在北邊侵擾,我想(向皇帝請求)攻擊他們。男子漢應該死在邊疆戰場,用馬皮包著尸體下葬,怎么能安心的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
孟冀(佩服的說):“你確實是烈士(有遠大志向的勇士)啊,確實是應當那樣(為國家戰死在疆場)啊”。
6. 馬革裹尸文言文翻譯
譯文: 起初,馬援的大軍凱旋歸來,快到的時候,以前的朋友們都來迎接,犒勞。
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計謀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賀馬援,馬援說:“我希望你有好話教導我,怎么反而同眾人一樣呢?五帝時代的伏波將軍博得,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幾百戶的侯爵;我立了小功就接受了一個大縣,功勞淺薄而賞賜厚重,像這樣怎么能夠長久呢?先生有什么來幫助我呢?”孟冀說:“我智力低下。”馬援說:“現在匈奴和烏桓仍然在北邊侵擾,我想攻擊他們。
男子漢應該死在邊疆戰場,用馬皮包著尸體下葬,怎么能安心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你確實是烈士啊,確實是應當那樣啊”。
7. 文言文 馬革裹尸 翻譯
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元勛,他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被封為伏波將軍。
馬援回到京城洛陽,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么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一味夸獎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馬援說:“漢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封地多達三千戶。賞大于功,先生為什么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求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尸體就行了(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孟翼聽了由衷地佩服。
一個月后,馬援又奔赴北方前線。63歲時馬援病死在軍中。
“馬革裹尸”形容視死如歸的決心。
8. 文言文 馬革裹尸 翻譯
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元勛,他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被封為伏波將軍。
馬援回到京城洛陽,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么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一味夸獎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
馬援說:“漢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封地多達三千戶。
賞大于功,先生為什么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求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尸體就行了(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孟翼聽了由衷地佩服。
一個月后,馬援又奔赴北方前線。63歲時馬援病死在軍中。
“馬革裹尸”形容視死如歸的決心。
9. 馬援文言文翻譯
馬援文言文翻譯:馬援字文淵,是扶風茂陵人.十二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輩的兄弟都覺得(小小年紀就有很大的志向)驚奇.后來到隴漢地區游學(古代通過去外地尋訪師友增長本事),常對朋友們說:“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困頓反而更加堅持,年齡越大越有壯志雄心.
起初(早先,指馬援從軍生涯的早期),馬援的大軍凱旋歸來,快到(家鄉)的時候,朋友們都來迎接,犒勞.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計謀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賀馬援(取得勝利),馬援說,我希望你有什么好的話教導我,怎么反而同眾人一樣(來吹捧我)呢?當初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疆土,增設了七郡,也不過分封了數百戶(作為食邑),我立了小小的功勞就厚顏的接受了一個大縣(的食邑),真是功勞淺薄而賞賜厚重,像這樣怎么能夠長久呢?先生(指孟冀)有什么(好建議,好方法)來幫助我呢?孟冀說:“我智力低下,想不到什么方法”.馬援說:“現在匈奴和烏桓(當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仍然在北邊侵擾,我想(向皇帝請求)攻擊他們.男子漢應該死在邊疆戰場,用馬皮包著尸體下葬,怎么能安心的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
孟冀(佩服的說):“你確實是烈士(有遠大志向的勇士)啊,確實是應當那樣(為國家戰死在疆場)啊!”
3、速求 后漢書-馬援傳 譯文
【譯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十二歲時喪父,年輕時就胸懷大志,各位哥哥對此很是稱奇。(馬援)曾經對賓客說:“男子漢立志,處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堅定;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豪壯。”
光武帝劉秀即位,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囂非常敬重他,任用馬援為綏德將軍,參與籌劃大計。建武四年冬天,隗囂讓馬援送書信到洛陽。光武帝非常欣賞他的勇氣。九年,任命馬援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馬援為隴西太守。
馬援致力于廣施恩惠和樹立威信,對待下屬寬容,任用下級官吏時,讓他們有職有權,自己只處理大事、要事罷了。客人和舊友,每天都擠滿了他的家。
建武二十年秋季,馬援整頓軍隊回到京師。快要到洛陽的時候,舊友大都前去迎接和慰勞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計謀聞名,也在迎賀馬援的客人中。馬援對他說:“我是希望您來進良言的。
現在您也這樣恭維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嗎?過去伏波將軍路博德開辟了七郡(實為九郡)疆土,才分封了幾百戶;如今我只有這么一點微薄的功勞,卻辱沒他人,受封大縣,功薄而賞厚,怎么能長久呢?先生(能)用什么辦法來幫助(救助)我(一把)呢?”孟冀說:“這是我想都沒有想到的問題。”
馬援說:“當今匈奴、烏桓還在騷擾北方邊境,我打算自己請求率領軍隊攻打他們。男兒若死應當死在邊野,用馬革裹尸,送回來安葬了事,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兒女手中消磨時光呢?孟冀說:“人們真要想成為一個有抱負、有操守、建功立業的男子,就應當像你講的這樣呵!”
【原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囂甚敬重之,以援為綏德將軍,與決籌策。建武四年冬,囂使援奉書洛陽,帝甚壯之。十一年夏,璽書拜援隴西太守。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賓客故人,日滿其門。
二十年秋,振旅還京師。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
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關于馬援的先祖有兩種說法,
一說其先祖為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后子孫以馬為姓;
另一說為歸化的匈奴人。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是西漢武帝時的大臣。馬通與其兄長莽何羅同寵臣江充關系友好,并參與巫蠱之亂。
后來,武帝反思巫蠱之禍,開始對參與制造巫蠱之亂者的懲處。莽何羅憂懼不已,于是鋌而走險,與馬通、莽安成合謀,企圖刺殺武帝。但其陰謀被金日磾發現并阻止,莽何羅兄弟宗族遂被誅殺。
馬通雖死,馬通之子馬實卻沒有被處死。馬實于漢宣帝時以郎持節號使君;馬實生馬仲,官至玄武司馬;馬仲生四子,第四子就是馬援。
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后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統一之后,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尸的氣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4、跪求后漢書馬援傳譯文
譯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啊。他的祖先趙奢為趙,稱為馬服君,因而子孫為氏。武帝時,以二千石的官從邯鄲遷到這里。曾祖父通,因功被封為重合侯,因哥哥馬何羅謀反,被殺,所以拿起第二代不明顯。支持三個哥哥馬況、多、人數,并有才能,王莽時都做二千石。
馬援十二歲父親去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哥哥們驚奇的。曾接受《齊詩》,意思不能守章句,于是辭別耿況,想在邊郡放牧。何況說:“你有大才,當晚上成功。醫生不給人以純樸,而且從所好。”會怎么死,馬援服喪一年,不離墓地;恭敬地事奉寡嫂,不戴帽子,不進入房屋。
后來擔任郡督郵,把囚犯到司命府,囚犯有重罪,馬援可憐而放縱的,于是逃到北地。遇到赦免,于是留下畜牧,賓客歸附他的人很多,于是奴役數百家。游歷隴漢之間,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立志,貧窮會更加堅定,年紀雖老,心當猶壯。”因為在放牧,甚至有牛、馬、羊幾千頭,谷物幾萬斛。
不久慨嘆說:“凡殖貨財產,貴在能施舍救濟的,否則守財奴罷了。”于是把財產全部分給兄弟朋友,身上穿著羊皮襖皮褲子。
王莽末年,烽煙四起,王莽的堂弟衛將軍王林廣招英才,于是辟拉和同縣原涉做掾,推薦給王莽。王莽任命張涉為鎮戎大尹,馬援做新成大尹。
等到王莽敗亡,馬援的哥哥馬員時為增山連率,與援助都離郡,又躲到涼州。世祖即位,員先到洛陽,皇帝派遣員又郡,死在官。馬援于是留在西州,隗囂很敬重的,以援助為綏德軍,與籌劃決策。
這時,公孫述在蜀稱帝,隗囂派馬援去看他。馬援和公孫述同鄉,友善,認為已經到達該握手歡樂如同平時,而述陣列警衛,以延援進入,交拜禮完畢,讓他去賓館,又替馬援制做布單衣、交讓帽子,在宗廟中召集百官,在老朋友的位置。
述鸞旗旄騎,警衛上車,躬身進,禮祭官屬很多,想給馬援封侯的大軍位。賓客們都樂意留下,馬援曉諭他們說:“天下勝負未定,公孫述不吐出來跑去迎接國人,與圖成敗,反而修飾邊幅,像一個木偶人。這種人怎么能夠長久留住天下名士嗎!”于是告辭回家,對隗囂說:“子陽是井底之蛙罷了,而妄自尊大,不如專心東方。”
建武四年,隗囂派馬援送信到洛陽。援兵到來,帶到宣德殿。光武帝笑著對馬援說:“你遨游二帝之間,今天見到你,令人非常慚愧。馬援磕頭道歉”,因此說:“當今世上,不是只有你選擇我的,我也選擇你了。我和公孫述同縣,少友好。我以前到蜀,述執戟然后讓我進去。
我今天遠道而來,陛下怎么知道不是刺客壞人,而簡易這樣”皇帝又笑著說:“你不是刺客,只是說客罷了。”援助說:“天下反復無常,盜賊名字的不可勝敷。
現在陛下,襟懷大度,同高祖一樣,才知道帝王自有真的。”上帝很壯的。援助從南到黎丘,轉到東海。等到回來,以此為待詔,派遣太中大夫來歙持符節送馬援向西回到隴右。
隗囂和馬援一同起居,詢問東方流言和京城的得失。援勸說隗囂說:“前到朝廷,皇帝接見幾十,每次接觸交談,從晚上到早晨,才能謀略,不是敵人的。況且闋誠,無所隱藏,豁達大度,大致與高帝相同。經學知識,政事文才,世上沒有比前。”
隗囂說:“你認為怎樣高皇帝”援助說:“不一樣。高皇帝無可無不可;現在皇上喜歡政事,行動如調度,又不喜歡喝酒。隗囂感到不高興”,說:“如你所說,反復戰勝邪惡”但他很相信援助,所以就讓大兒子隗恂入質。
馬援于是家屬隨同隗恂東回洛陽。過了幾個月而沒有別的職責。提出以三輔地區空曠土地肥沃,而所賓客眾多,于是上書請求屯田上林苑中,皇帝同意了。
正趕上隗囂采用王元的計策,心中更加疑慮,提出了用書信責備隗囂,隗囂恨馬援背叛自己,收到信后更加憤怒,此后就發兵抵御漠。馬援于是上疏說:“我想自己投靠圣朝援助,侍奉陛下,根本沒有公輔的一句話的推薦,左右的人是寬容的幫助。我不自己陳述,陛下為什么聽到的。
處于前不能使人輕重,在后不能讓人廊,與人恨不能為人擔心,我所感到恥辱的。所以敢冒著得罪忌,冒死陳述誠意。我和隗囂,本是朋友。當初,隗囂派我東,對我說:‘本想為漢,希望您去看他。
在你認為可以,就是專心了。等我回來”,以真心報告,其實是想引導他從善,不敢用不義欺詐。而隗囂自懷奸詐之心,強盜憎恨主人,怨恨的感情就歸到我。
我不想說,就無法知道。希望您能接受到行在所,陳述消滅隗囂的方法,有空胸腹,申愚策,回到田地,死無遺憾。”
皇帝于是召見馬援議事,馬援。通過使救援突擊騎兵五千,往來勸說隗囂高峻、任禹之類,下到羌豪,為他陳述禍福,因為離囂余黨。
:
《馬援傳》賞析:
開頭是引論,由侄子們“喜譏議”和“通輕俠客”的輕薄浮躁引出要議論的話題。接著提出論點:“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
然后以活生生的人物為例,進行正反對比論證,要侄兒們學習龍伯高而以杜季良為戒。為加強論證的說服力,又運用引證法,引用“刻鵠不成尚類鶩”與“畫虎不成反類狗”兩句俗語作形象生動的比喻,再一次論證可仿效與不可仿效的理由。
最后再以“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的切身感受為論據,再深入論證不可仿效杜季良的原因。因為當時社會把隨便議論朝政看成沒有道德,又因為漢朝豪俠之士遭誅殺屢見不鮮,所以親近玩忽法律的俠客游士是容易招致殺身之禍的。
文末用“是以不愿子孫效也”作為結論。整段文字,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確鑿,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來源:百度百科-馬援傳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