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網招聘條件
1、海外留學生如何參加國內校招
海外留學生參加國內校招首先要制作一份簡歷,然后了解一下各企業的要求進行投遞就可以了。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廣義來說,即使你回國時已經是第二年的秋天或者冬天,你依然可以參加這一年的校招,甚至出去gap一年回來,你依然可以參加下一年的校招。因為應屆生這個概念,本來就是針對國內的當年畢業生的。
而證明你是“應屆生”的關鍵材料,往往并不是畢業生上寫的那個畢業時間,而是你去參加工作時,由學校就業辦或當地的人才管理中心,為你開具的“報到證”或者“派遣證”,這個證就是國內的學校或者就業管理中心,把你從學校送到公司的一個證明,也是從公司的角度來說,看待你是一個“應屆生”的身份證明。
而在國外讀書的留學生,在回國后,可以前往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為你開具就業報到和落戶手續等,這樣在材料和相關規定上,你就等同于當年畢業的國內應屆畢業生。而國家為了鼓勵海歸回國就業創業,同時也是考慮到國外不同的畢業時間,把回國辦理就業報道手續的期限放寬到了兩年,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回國只能社會招聘,辦理好就業報到手續后一樣可以享受校招待遇。
留學生:
留學生,是指在母國以外進行留學的學生。“留學生”一詞起源于中國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意為當遣唐使回國后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現在泛指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2.37萬人,回國40.91萬人,較上一年增長了12.1%。而在從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間,走出國門的留學生累計達404.21萬人,畢業后回國發展的占79.87%。
留學生指正在或曾在外國學習的學生。“留學生”這個詞是日本人用中國的漢字創造的。唐朝時,日本政府為了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來中國。遣唐使團是外交使節,在中國停留的時間不能過長,因而難以更好地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所以日本政府從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就同時派遣“留學生”和“還學生”。
所謂“留學生”就是當遣唐使等回國后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還學生”則在遣唐使回國時一起回國。后來,“留學生”這個詞就一直沿用下來,其語義也有了變化發展:凡是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都稱作“留學生”。
2、中國留學生找工作難嗎
中國留學生找工作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受多種因素影響。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挑戰和困難,但并不適用于所有情況:
1. 語言障礙:對于非英語專業的留學生來說,英語水平可能是一個挑戰。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對于找到好的工作機會非常重要。
2. 文化差異:回國后,可能需要適應中國的工作文化和社交環境。了解中國的就業市場和行業要求,適應并融入其中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
3. 就業競爭:中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無論是本土畢業生還是海歸留學生都面臨著相似的競爭壓力。需要有一定的競爭力,如專業技能、實習經驗、學術背景等。
4. 學歷認可:一些留學生在國外獲得的學歷可能在國內未得到充分的認可,需要通過相關認證或考試來增加就業競爭力。
盡管存在一些挑戰,但中國留學生也有獨特的優勢,如國際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和雙語能力等。通過積極的求職準備、與校友和專業網絡的聯系、參加招聘活動和實習等,可以增加找到理想工作的機會。此外,提前規劃、了解就業市場和行業趨勢,并積極尋求職業指導和支持也是重要的。
3、海外留學生如何參加國內校招
通常情況下,國內秋招主要有線上、線下兩種參與途徑。
線下包括企業到各個高校舉辦的招聘會,或是由各地方有關部門牽頭舉辦的“留學生專場招聘會”等形式。線上主要是留學生登錄各企業官網提交簡介和相關訊息即可。
留學生參加想參加國內校招,首先要及時獲取相關招聘信息,主要有3種途徑:
1、校園官方就業信息平臺
高校都有自己的就業指導中心,相應的也會有配套的網站、賬號等,會不定時為學生推送與就業相關的訊息,包括舉辦宣講會、雙選會,發布各大企業招聘訊息。
2、企業招聘訊息平臺
國內不少大企業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同時也會在各大平臺上注冊官方賬號。有意向的同學可以登錄企業官網搜索招聘訊息,或是關注官方賬號推送的招聘動態。
3、國家、各地政府機構等搭建的招聘網站
國家對于大學生就業問題關注度很高,對留學生歸國求職也是有很多扶持政策。留學生想要了解由各地政府牽頭舉辦的“留學生專場招聘會”,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注這些網站,例如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
4、我想問下我在國外上的大學想回國考公務員可以嗎?
在國外上的大學可以回國考公務員。
留學回國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報考符合條件的職位。其中,2019年1月1日至面試前取得國(境)外學位并完成教育部門學歷認證的留學回國人員,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以報考限應屆畢業生報考的職位。
留學回國人員報考的,除需提供《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1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和《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1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招考簡章》(以下簡稱《招考簡章》)中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于面試前向招錄機關提供學位和教育部門學歷認證材料。學歷認證有關事項可登錄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站獲取。
留學生報考公務員注意事項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有一條報考條件為“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也就是說只有擁有中國國籍的人才能報名參加國考,如果留學生在留學期間改變了國籍,就不能報考國考了,如果留學生還擁有中國國籍,回國之后是可以報名參加國考的。
就讀院校需要被我教育部所認可。在認可名單中。具體可以參照教育部涉外信息監管網所公示信息。具體資訊,也有延緩的可能性。總之,如果回國做不了認證。則無法滿足申報條件。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公務員考試
5、留學生回國的求職建議
留學生回國求職
拒絕信息差給23屆留學生的寶藏建議
01提前規劃,重視校招
校招是留學生進入大廠的最好時機。
國內校招會分為秋招、春招,大廠每年會放出大量的崗位面對應屆生,許多500強企業和大廠專門開辟了留學生通道,機會難得。校招崗位多,難度相對較小,如果錯過只能走社招,難度直接翻倍!
02盡早開始,抓住時機留學生回國求職不僅僅需要信息戰,了解各個頭部公司的求職要求,更需要打時間戰。因此,提早規劃,想清楚自己的求職計劃,這樣才可能剛快的找到工作。
03剖析自我,分析個人優劣勢
留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優勢、學歷背景,在海外
多年的留學經驗極大的開拓視野,培養發散思維這些都是留學生求職過程中可以展現出的優勢技能。
相較于國內大學生,留學生往往存在消息閉塞,求職時間差,以及國內實習匱乏等劣勢。
因此清楚留學生優劣后,一定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盡量補足劣勢,在校招中脫穎而出!
在這里強烈推薦大家重視【遠程實習】和【線上實習】,這類實習可以極大的節省時間,并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你的簡歷增光加彩!
04邁開腿,多嘗試
實際上,國內很多企業HR都偏向招聘更多的優質留學生,具備更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視野開拓,思維活躍。部分公司甚至會開設多個留學生專場招聘會,大家已經要多參加這類,積極尋找求職機會。
05提前準備好簡歷以及面試
在面試前就提早準備好一份簡歷,一份專業的簡歷可以很好的展現個人優勢,也可以在眾多簡歷中脫穎而出,極大的提高面試通過率。同時,良好的面試表現也離不開前期的準備,熟悉面試題目,做好面試準備。
如果你對求職比較迷茫
在面試前就提早準備好一份簡歷,一份專業的簡歷可以很好的展現個人優勢,也可以在眾多簡歷中脫穎而出,極大的提高面試通過率。同時,良好的面試表現也離不開前期的準備,熟悉面試題目,做好面試準備。
06注重建立人脈,提早搭建人脈網在留學期間,可以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拓展人脈。同時,也可以利用小紅書,VX文章等渠道聯系獵頭進行針對性的簡歷投遞,提升通過率。
●
憶創灣
07提前規劃求職方向、兩手準備無論你將來決定回國求職還是留在海外,你都要明確你未來求職方向是什么?哪些行業、哪些崗位是你喜歡的,想做的,且通過
努力能做到。否則等到真的面臨求職選擇的時候你會變得非常迷茫,錯失主動權。
08關注行業動態了解自己專業所在的行業動態以及最新行業信息,掌握就業趨勢和機會,有利于留學生抓廠住求職機會,抓住紅海行業,
¥快速進入賽道。
09增強專業技能留學生可以通過參加相關的課程、研討會和證書考試等方式,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競爭力。個人專業技能的打造也是求職中最核心的競爭力
10熟悉求職流程
留學生需要深度了解國內的求職流程和規則,包括簡歷制作,網上投遞,筆試/面試,背景調查等等。
6、留學生如何參加國內校招
1、回國前的準備
不要等到畢業后再做準備! 至少要提前半年到一年進行規劃。分析自己的優勢和良好的能力,了解國內企業的情況和擬選擇的職位,結合專業和實習經歷,最終確定未來的領域和職位。
2、應屆生的定義
教育部明確規定,留學生不分應屆生和往屆生,也沒有三方協議,是否應屆生由用人單位界定。因此,最清楚的方法是看企業的招聘信息。
但有一點需要留學生注意的是,國外頒發學位證書的時間要比完成課程的時間晚1-3個月左右,所以應聘時要注意學位證書上的畢業時間。以學位證書上的畢業時間為準!
3、哪一年的校招
雖然國內對應屆畢業生的定義沒有那么嚴格,但很多大公司一般都是在9月份開始招聘,招收來年6月份以后入職的人員。所以,你必須在畢業前參加校招!
4、如何在網上申請
很多大廠的網上應聘系統其實是不需要人工的,這個過程不是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人,而是幫助企業篩選出不合適的人。很多招聘平臺(寫在我之前的筆記里)和官方網站都提供了在線申請的渠道。
一定要注意網上申請的開始時間和截止時間! 基本上,如果你錯過了一家公司的在線申請,你就錯過了作為應屆生進入該公司的機會。
建議同學們可以在網申開放日和截止日之間選擇30%-70%的時間,這段時間被稱為黃金時間哦。
5、校招流程
網上申請→筆試→面試→等offer
有一點,很多同學會有誤解,認為提前批秋招和秋招不沖突!其實不然。正常情況下,即使你參加了同一家公司的提前批秋招,也可以參加正式的秋招,相當于多了一次提交機會~。
每年有兩個應屆畢業生的招聘季:9月至12月的秋招和3月至5月的春招。
因此,準備回國的留學生應根據國內的時間開始準備。
7、國家電網招收海外留學生(研究生)么?出國讀研究生和在國內的有什么區別?
我今年大學畢業,打算去韓國留學讀研(學電氣),打算三年回來后報國家電網。剛才看了國家電網的招聘平臺,有的注明海外留學生可以報考,有的沒有注明,還有的注明只要研究生以上學歷。不曉得三年后我能不能報名,和國內的研究生又有什么區別呢?~~
希望知道的親們盡快回答,謝謝~
8、大專畢業可以考公務員嗎?
大專可以報考公務員,只是職位比較少,競爭比較激烈。以國家公務員考試來說,要求大專學歷的基本上都是要求應屆畢業生,以經濟,文學,法律,計算機類專業居多,而且要的人很少,都是要一個或者兩個。
國家公務員基本沒有不限專業的,有不限專業的很多都是為一些人特招的,這些職位非常艱苦,這些人沒有編制在這些崗位上干了很多年,所以是對他們的照顧,普通考生也不能報考。
省考的話會有很多三不限的職位,職位表出來后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報考,但是這類職位競爭比較激烈,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
國家公務員考試學歷要求:
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對此要求明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含大專)。但是除此之外,一些非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其他國民教育形式、海外留學人員、定向生、委培生、部隊轉業者報考說明:
1、非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其他國民教育形式(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網絡教育、夜大、電大等)畢業生取得畢業證后,符合職位要求的資格條件的,可以報考。(小編持續更新中,敬請期待...)
2、留學回國人員報考的,除需提供《招考公告》和《招考簡章》中規定的材料外,還要出具教育部門的學歷認證、我國駐外使領館的有關證明材料。
學歷認證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負責。報考人員可登錄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站查詢認證的有關要求和程序。學歷認證材料和使領館開具的有關證明材料等,應在面試時與其他材料一并交招錄機關審核。
3、定向生、委培生原則上不得報考。如委培或定向單位同意其報考,應當由委培或定向單位出具同意報考證明,并經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報考。
9、國外留學生回國能否參加國考?
可以。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有一條報考條件為“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也就是說只有擁有中國國籍的人才能報名參加國考,如果留學生在留學期間改變了國籍,就不能報考國考了,如果留學生還擁有中國國籍,回國之后是可以參加國考的。在者就是留學生需要先進行學歷認證,認證學歷之后才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
留學回國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報考符合條件的職位。其中在規定時間前取得國(境)外學位并完成教育部門學歷認證的留學回國人員,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以報考國考限應屆畢業生的職位。
注意:留學回國人員報考的,除需提供《招考公告》和《招考簡章》中規定的材料外,還應于面試前向招錄機關提供學位和教育部門學歷認證材料。學歷認證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負責。考生可登錄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站查詢認證的有關要求和程序。
由于留學回國考生報考公務員不占大多數,也比較特殊,所以在報考國考時可能會遇到各種情況,在此建議考生在報名期間如有疑問一定要及時與招錄單位電話溝通。
關于留學生回國考公,還要注意下面這幾個問題:
1、學歷學位認證問題
留學回國人員報考公務員,需要在面試前提交學歷學位認證材料。部分地區公務員考試需要留學生在報考前就取得學歷學位證書。
2、專業名稱問題
部分公務員崗位對于專業有具體要求,要求報考人員學歷認證證書上的專業名稱與職位表要求的專業嚴格對應。
3、應屆生身份問題
近幾年的公務員招錄比較向“應屆生傾斜”。
海外人才招聘平臺Lockin 發布了《2021中國海外人才職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將近一半的留學生歸國后選擇進入體制內工作。其中,21%進入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25%任職于國企。除了外企,進入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也正成為留學生青睞的就業方向。
10、國內招聘海外留學生要求
國內招聘海外留學生要求介紹如下:
國內招聘海外留學生的要求會因不同的招聘企業和學校而異,但一般招聘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歷要求:一般來說,應聘國內企業或學校,需要具備學士及以上學歷。
2.專業要求:有些招聘崗位可能會對應聘者的專業背景有要求,需要應聘者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3.工作經驗要求:一些招聘企業或學校可能對應聘者的相關工作經驗有要求,通常要求1-2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
4.語言要求:對于海外留學生,通常需要具備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并且要通過面試或考試。
5.個人素質要求:通常要求應聘者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習能力、責任心和溝通能力。除了上述要求外,應聘者還需要了解招聘企業的具體要求,例如招聘崗位的工作內容、薪資待遇、福利待遇等,并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崗位進行申請。
留學生:
留學生,是指在母國以外進行留學的學生。“留學生”一詞起源于中國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意為當遣唐使回國后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現在泛指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2.37萬人,回國40.91萬人,較上一年增長了12.1%。而在從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間,走出國門的留學生累計達404.21萬人,畢業后回國發展的占79.87%。
留學生指正在或曾在外國學習的學生。“留學生”這個詞是日本人用中國的漢字創造的。唐朝時,日本政府為了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來中國。遣唐使團是外交使節,在中國停留的時間不能過長,因而難以更好地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所以日本政府從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就同時派遣“留學生”和“還學生”。
所謂“留學生”就是當遣唐使等回國后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還學生”則在遣唐使回國時一起回國。后來,“留學生”這個詞就一直沿用下來,其語義也有了變化發展:凡是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都稱作“留學生”。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