丌怎么讀,丌怎么讀?
1、丌怎么讀?
qí、jī
qí,聲母是q,韻母是í,聲調是二聲。
jī,聲母是j,韻母是ī,聲調是一聲。
部首一部,部外筆畫2畫,總筆畫3畫
丌qí
1、古同“其”;第三人物代詞,相當于“他(她)”、“他們(她們)”、“它(它們)”;“他(她)的”、“他們(她們)的”、“它(們)的”。
2、姓。
丌jī:墊物的器具;底座。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只有1個
丌官[qí guān]
復姓。
形近字:兀
兀拼音wù
1、高而上平,形容禿山,泛指禿:兀鷲。
2、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樣子;突然;昏沉無知的樣子)。
3、中國元曲中用作發語詞:兀那。
2、丌怎么讀
qí、jī。丌是多音字。部首:一。筆畫:3。筆順:橫、撇、豎。丌,中文字,意思是墊物的器具。比如:丌槽位置。山東日照方言磨丌(jī)子。基礎釋義:[qí]:1、古同“其”。2、姓。[jī]:墊物的器具;底座。組詞:丌官。
qí、jī。丌是多音字。部首:一。筆畫:3。筆順:橫、撇、豎。丌,中文字,意思是墊物的器具。比如:丌槽位置。山東日照方言磨丌(jī)子。基礎釋義:[qí]:1、古同“其”。2、姓。[jī]:墊物的器具;底座。組詞:丌官。
古籍解釋:
《集韻》居之切,音姬。《說文》下基也,薦物之具。象形。
又《集韻》其古作丌。注詳八部六畫。
又姓。唐丌實,丌士能。
說文解字:
丌【卷五】【丌部】
下基也。薦物之丌。象形。凡丌之屬皆從丌。讀若箕同。居之切
(丌)下基也。字亦作六。古多用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書其字多作六。六與同也。薦物之丌。象形。平而有足。可以薦物。凡丌之屬皆從丌。讀若箕同。居之切。一部。
3、丌的讀音
丌的讀音為jī、qí,丌是一個漢字,在現代漢語中沒有固定的意義。相關內容如下:
丌(拼音:jī、qí)是一個漢字,部外筆畫為2畫,總筆畫為3畫,意思是墊物的器具,讀jī;用作姓氏,讀qí。
1.丌的常見用法
在古代漢字中,丌是表示否定、不是的意思。例如,在古文中可以看到“丌可”、“丌然”等表達方式,意味著不可以、不是那樣的意思。
2.丌在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丌也常用于古代文獻中的人名或地名中,如姓氏丌爾甫(qí ěr fǔ)、地名丌加(jī jiā)等。這些名稱的具體含義可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或族裔有關。
3.丌與其他漢字的組合
丌還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詞語或成語。例如,“丌安”(bì ān)表示不安、不放心,“丌動”(bǐ dòng)表示不愿意行動、不主動,這些都是通過丌的否定意義來構建新的詞語。
4.丌的古代概念
在古代典籍中,丌還有一些特定含義和用法。例如,在《禮記·鄉射》中,丌被用來表示夫婦之間的關系,表示不親近、疏遠、離開。
5.康熙字典
集韻居之切,音姬。《說文》下基也,薦物之具。象形。又《集韻》其古作丌。注詳八部六畫。又姓。唐丌實,丌士能。
總結:
丌是一個在現代漢語中不常見的字,它的意思通常表示否定、不是。在古代文獻中可以看到丌用作人名或地名,也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詞語或成語。對于丌的詳細解釋和用法,需要根據具體上下文進行進一步分析和理解。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丌這個字的含義。
4、丌 這字怎么讀
丌拼音:jī
部首:一,部外筆畫:2,總筆畫:3
五筆86&98:gjk
倉頡:ml
筆順編號:132
四角號碼:10220
統一漢字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