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婚禮,公主的婚禮歌詞
1、公主的婚禮歌詞
1、歌詞:
舞臺燈光
隨著音響聲襯托人們盛裝
為你們笑容掛
為你們祝福吧
窈窕的你成熟的他
踏上神圣的紅毯
花童撒滿鮮花
見證浪漫童話
愛情就像朵永不凋零的花
陪你們經過那風吹雨打
就算人生經歷酸甜和苦辣
相互攙扶要一起面對滄桑變化
今天你已穿上婚紗挽住你的他
你一定緊張吧
將他的手緊緊抓
今后你們手牽手走過春秋冬夏
把最美的年華
點綴成一粒幸福發芽
舞臺燈光
隨著音響聲襯托人們盛裝
為你們笑容掛
為你們祝福吧
窈窕的你成熟的他
踏上神圣的紅毯
花童撒滿鮮花
見證浪漫童話
愛情就像朵永不凋零的花
陪你們經過那風吹雨打
就算人生經歷酸甜和苦辣
相互攙扶要一起面對滄桑變化
今天你已穿上婚紗挽住你的他
你一定緊張吧
將他的手緊緊抓
今后你們手牽手走過春秋冬夏
把最美的年華
點綴成一粒幸福發芽
2、《公主的婚禮》是陳信_演唱的一首歌曲,發布于2017年4月10日。陳信_《公主的婚禮》,浪漫演繹唯美愛情。陳信_用略帶慵懶卻又婉轉悠揚的嗓音,讓人可以尋到少年蛻變的影子,歌聲情感飽滿。
2、請問古代公主結婚的流程是什么?比如唐宋明,給一個例子即可。
以前看過《大明宮詞》,似乎就是一輛馬車還有儀仗隊迎著公主去駙馬府就完了。
我想問問用不用游街啊,清場之類?
而且如果公主的地位很高,比如像太平公主之類,大婚的是不是有皇子一路在前面將她送到駙馬府。還是說駙馬是騎馬在前面領著車駕?
不明白,求解。有出處最好。謝謝。
3、公主下嫁要分幾個步驟進行?
古時帝王嫁女,不是由皇帝而是由同姓諸侯主婚,所以皇帝的女兒稱之為“公主”。唐朝時公主的婚禮還是由親王來主持。自宋朝以后公主下嫁才由皇帝主婚,婚禮程式歷代大體相類。清代崇德以前,無公主稱呼,統稱格格。后來規定皇后所生女兒封固倫公主,妃嬪生的女兒封和碩公主,至于格格,則成為親王以下所生女兒的統稱。固倫公主品級相當于親王,和碩公主品級相當于郡王。公主下嫁,其夫隨公主身份稱固倫額駙、和碩額駙。但固倫額駙的品級只等同貝子,和碩額駙的品級則與鎮國公同。公主所生嫡子以額駙品級請封受爵。公主下嫁禮儀,分初定禮、成婚禮、回門禮三個步驟。初定禮,是為公主訂婚的禮儀。訂婚之日額駙要進宴90席、羊99只、酒45樽。宮中皇帝、皇太后會分別舉行宴會,宴請額駙家族和女眷。成婚禮,則是夫婿家迎娶公主的禮節,額駙要到午門恭進九九大禮,包括文馬二九,甲胄、鞍轡各二九,進宴九十席,羊九九(81只)等等。皇帝皇后在宮中設宴告別公主,吉時公主乘轎離宮。額駙之父迎公主于庭中堂外,額駙之母迎公主于堂內,候吉時行合巹禮。完婚后第九天,公主額駙入宮行禮,這便是回門禮。
4、古代時每個朝代公主出嫁的情景是怎樣
從愛情走向婚姻,對有些人而言是修成正果,親友們會興高采烈地祝福他們早生貴子,白頭偕老;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則可能意味著浪漫快樂的終結,“婚姻是愛情墳墓”的名言,婦孺皆知。無論是何種情形,從愛情通往婚姻的關隘——結婚儀式——都格外引人注目。
當今普通百姓的結婚儀式,即使您不曾身披婚紗,充當主角,大約也有過耳聞目睹他人婚禮情形的經歷,無需我多說。但是,古代皇帝的女兒是怎樣出嫁的,您大約無緣親臨現場,見識一番,或許,就有必要聽我來介紹一下。
我當然也不曾親臨古代皇帝女兒出嫁的盛典,因此不可能給大家做現場直播,我只是通過古代文獻的記載,給大家做一次書面的轉述。
今天,我轉述的是南宋時期一位公主的婚禮情形。
宋高宗趙構倉皇南渡,跑到杭州建立南宋之后,不知道是偏安小朝廷醫藥衛生事業不夠發達,還是趙家遺傳因子存在什么缺陷,孝宗、光宗、寧宗,也許還有度宗等,幾任皇帝的女兒——公主——都等不到出嫁就夭折了。只有理宗趙昀的公主周漢國公主,結了婚。從她的封號就可以一眼看出,這位公主的地位非同尋常:封了周、漢兩國。宋代公主,只有特別受皇帝寵愛的公主,才會有此待遇。原來,她是理宗的獨生女兒,掌上明珠。這位公主嫁給誰?前朝皇帝寧宗的皇后、當朝太后(慈明太后)的侄孫楊鎮是也。其實,起初理宗給寶貝女兒選擇的夫婿不是趙鎮,而是狀元周震炎。公主嫌棄周震炎相貌不佳,這才改為楊鎮的。由此可見,古代,即使是皇帝家,女子也可能是有選擇婚姻對象的權利的,并非傳說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可怕。
不用說,這樣一位公主的婚禮,一定是格外地隆重了。
確定好人選之后,首先是選擇一個適宜結婚的吉日。皇帝派出使者宣召準駙馬到東華門,在便殿予以接見,并賞賜玉制的腰帶、靴子、塵笏、馬鞍,還有紅羅一百匹、銀器一百對、衣料一百身、聘禮銀子一萬兩。(皇帝老兒出手真是闊綽,娶公主實乃脫貧致富之絕佳途徑!)賞賜過后,皇帝還要設宴款待,宴席是九盞(九大碗)規格。席間,皇家樂隊在一旁奏樂助興。宴會結束,準駙馬向皇帝岳丈謝恩完畢,乘坐披掛著繪有涂金荔枝花圖案的鞍轡和金絲猴皮毛制成的坐褥的駿馬,手執絲線編織成的鞭子,頭上打著三檐傘,五十人組成的皇家樂隊在前邊奏樂開路——這叫“宣系”——回到自己的家。與此同時,公主的陪嫁物品,也照本朝《會要》的規定,由太常寺行文有關部門,進行采買置辦。
在婚禮舉行前一個月,皇帝下令執政的宰相穿著便服和有帶子的鞋,去后殿西廊,察看公主的陪嫁物品:有裝飾著珍珠、九只五彩錦雞、四只鳳凰的鳳冠一頂,繡著雉雞的華美衣服一件,珍珠玉佩一副,金革帶一條,有玉龍冠、綬玉環、北珠冠花梳子環、七寶冠花梳子環、珍珠大衣、半袖上衣、珍珠翠領四時衣服、累珠嵌寶金器、涂金器、貼金器、出行時乘坐的貼金轎子等物品,還有錦繡綃金帳幔、擺設、席子坐褥、地毯、屏風等等物件。
婚禮當天,駙馬爺著便服,佩玉帶,騎馬到和寧門。在那里換上官服,到東華門,用大雁、幣帛等作為聘禮(大雁,古人認為是忠貞之鳥。后來金元之際著名詩人元好問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說的就是大雁),親自到公主的住處迎娶新娘。這時,公主是頭戴九翚四鳳冠,身穿繡長尾山雞、淺紅色袖子的嫁衣,坐上沒有屏障的轎子,在駙馬的引導下,向著駙馬府出發。
新娘轎子的前方是:天文官,按照公主身份所應配備的陪嫁物品與仆人,蠟燭燈籠二十副,相應使臣,頭插釵子的童子八人,方形扇子四把,圓形扇子四把,引障花十盆,提燈二十個,行障,坐障。皇后親自送行,乘坐九龍轎子,皇太子騎馬。公主兩邊是兩重圍子。公主后邊,是宗正寺(專門掌管皇族事務的官署)長官榮王趙與芮,理宗的弟弟,公主的叔叔,榮王夫人以及其他達官貴人的夫人。
迎送新娘的隊伍到了駙馬府,舉行皇帝賞賜的九盞宴會。宴會結束,皇后、太子先回宮。公主回到自己的位置,行新婚夫婦同食之禮,禮畢,公主行侍奉公婆盥洗進膳之禮,拜見公公婆婆的時候,要遞上名片一張,衣服一套,手帕一盒,梳妝用的小匣子,澡豆袋(裝洗澡用品——類似今天香皂——的袋子),銀器三百對,衣料五百身,其他親戚都有不等的禮物。
洞房花燭夜,自然是新郎新娘一生最難忘的時刻。詳細情形,我也不得而知。因此,無可奉告。
婚后第三天,公主、駙馬一同進宮謝恩。皇帝這邊,又是賞賜禮物,又是在內廷安排宴會。外廷,大臣們按照官職的大小高低,依次上表祝賀。執政的宰相、親王、侍從、內職管軍副都指揮使以上的官員人等,都能得到數量不等的金銀錢鈔的獎賞,當然,駙馬家的親戚,也按照親疏的不同,都能得到賞賜的禮物。
不難想象,拜舞謝恩、山呼“萬歲”的場面,十分熱鬧,朝廷內外,定是一派燈紅酒綠、喜氣洋洋的景象,君臣們完全忘記了山河破碎、金甌殘缺的遺恨!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