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三袁,公安三袁是指哪些人公安三袁是指什么人
1、公安三袁是指哪些人公安三袁是指什么人
1、公安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們分別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荊州公安縣長安里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2、人物關系:老大:袁宗道老二:袁宏道老三:袁中道。
3、人物傳說
明朝時,湖北有一戶姓袁的人家。袁家有兄弟三人,三兄弟非常友愛,而且他們從小個個聰明機敏。但他們從小不自恃聰明,打小便勤奮好學,對人更是彬彬有禮,深受鄉里喜愛。教書先生們都覺得袁家三兄弟是品學兼優的可造之才,于是,不遺余力地將自己所學傳授給他們。因為他們都是湖北公安人,史稱“公安三袁”。
得到老師們的厚愛,兄弟三人變得更加刻苦,對老師越發越感激、敬重,生怕辜負了老師們的苦心。老師們瞧在眼里,樂在心里。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兄弟三人都長成了大人,各自學有所成。先生們覺得:再沒什么可教他們了。一天,先生們把三兄弟叫到面前,點著頭逐個看了一番,有點戀戀不舍的說:“是時候了,憑你們現在的學識,考進士應該不是太難的事。老師雖然舍不得你們,但不能耽誤了你們的前程。你們去吧。”袁家三兄弟苦讀十多年,盼的就是這一天,然而這時,三兄弟不由得想起那些和老師朝夕相處的日子。三兄弟心里酸酸的,戀戀不舍,一拜再拜,很久才緩緩的離去。
不久,喜訊就傳回鄉里。這一年,袁家三兄弟都考取了進士。袁家一收到消息,上上下下都沸騰了,決定設盛宴慶賀。一切就緒,只等三兄弟回來,但左等右等總不見人,終于,兄弟們都回來了,連老師們也來了。原來,三兄弟約好直接趕到老師們家中,接老師們回來慶賀。
但此時,有一位先生正在家生悶氣呢,他叫劉福錦,是老三的啟蒙老師,由于時間太久,所以袁家對他印象不深,這次宴請,竟將他忘掉了。劉福錦見袁家請客沒有請他,心中很不是滋味,加上有人借機挖苦他,他實在忍不住,便在一張白紙上寫了“高塔入云有一層”這句話,寄給老三,意思是提醒他,有了今天的成就可別忘記了老師。老三打開一看,恍然大悟,連說:“失禮了,失禮了。”又急忙去找兩位哥哥商量。兄弟三人商定再專門請劉福錦先生一次,并重邀所有的師長、長輩作陪。
在送給劉福錦先生的請貼上,老三就劉老師的原話作了一首詩:“高塔入云有一層,孔明不能自通神,一日為師終生父,謹請先生諒晚生。”委蜿地表達了自己的歉意。酒宴那大清早,老三特意抬著轎子,去劉福錦先生家接他,劉先生假裝還生氣,不肯上轎。老大和老二在家得知此事,連忙步行趕到劉家。兄弟三人一起恭恭敬敬地邀請。這一來劉福錦先生大為感動,忙扶起拜倒在地的三兄弟,上轎前去赴宴。
酒席上,師生們共敘往事,開懷暢飲,三兄弟對老師們一拜再拜,老師們滿面紅光,高興得合不攏嘴,拉著三兄弟連說:“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2、公安三袁是指哪些人(公安三袁指的是什么)
公安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們分別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荊州公安縣長安里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袁宗道字伯修,號玉蟠,又號石浦。明代文學家,明湖廣公安人。萬歷十七年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右庶子。“公安派”的發起者和領袖之一,與弟宏道、中道并稱“三袁”。荊州公安人。在文學上既反對模擬復古,又注重學習前人“古文貴達”的精神,先后發表《論文》上下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定的進步意義。這兩篇論文批駁前后“七子”違反文學發展規律,倡導剽竊蹈襲、復古倒退的謬論,主張作家應“從學生理,從理生文”。萬歷二十六年,三袁共同發起,在北京西郊崇國寺組織“蒲桃社”,吟詩撰文,抨擊“七子”。為人神清氣秀,穩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簡應酬",“不妄取人一錢”,身為東宮講官,死后竟僅余囊中數金,幾至不能歸葬。著有《白蘇齋集》22卷行世。他的詩文創作無人云亦云之作,多是有感而發、率真自然之作。代表作有《戒壇山一》、《上方山》、《小西天一》等。
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主帥,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荊州公安人。袁宏道始終無意于仕途,萬歷二十年就中了進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袁中道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公安派"領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歲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成年后科場考試,幾經落第,萬歷進士,授徽州府教授、國子監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為公安派。其績稍遜于宏道。反對復古擬古,認為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針對多俚語纖巧的流弊,提出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主張。
3、三袁是指哪三個人
三袁是指的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朝時,湖北有一戶姓袁的人家。袁家有兄弟三人,三兄弟非常友愛,而且他們從個個聰明機敏。但他們從不自持聰明,打小便勤奮好學,對人便是彬彬有禮,深受鄉里喜愛。教書先生們都覺得袁家三兄弟是品學兼優的可造之才,于是,不遺余力地將自己所學傳授給他們。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兄弟三人都長成了大人,各自學有所成。后來,兄弟三人都成了中國杰出的大學問家。他們就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為他們都是湖北公安人,史稱“公安三袁”。公安派的文學主張發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實為中堅,是實際上的領導人物。
袁中道則進一步擴大了它的影響。明末遼東也有三袁并稱,他們是袁崇煥、袁可立、袁應泰,后人稱“武三袁”,故又有前者“文三袁”,后者“武三袁”之說。“武三袁”中除袁可立光榮退休壽終于家,其余二人皆無善終,袁崇煥被晚明朝廷冤殺,袁應泰殉國于陣前。
三袁故里
在公安縣城西30公里孟溪村。為明代文學流派――“公安派”創始者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故鄉。四周丘陵起伏,湖堰相間,村中荷葉山,喬木干彰,青翠如繪。其下三袁祖居,尚存其祖父袁大化所筑桂花臺,其母龔氏放簾臺。
三袁當年外出時的上馬墩。村東200米處,有袁宗道、袁中道墓葬,高約1米余,上植青草。往東數里,有三袁詩文中寫過“銀杏熟果墮佛髻”的義堂寺白果樹,蔥蘢蒼翠,遮天蔽日。其故鄉之美,真可謂“山之蒼蒼,水之晶晶,樹之森森”。
4、“公安三袁”是指?
是指明代文學流派公安派的領袖和代表人物,他們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都是湖北公安人,史稱“公安三袁”。 公安派主張反對承襲,主張通變;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