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太陽的資料,太陽的簡介
1、太陽的簡介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質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陽,它強大的引力控制著大小行星、彗星等天體的運動。
它孕育了地球文明,并且始終影響著地球生物。它是唯一可以詳細研究表面結構的恒星,是一個巨大的天體物理實驗室。
但太陽只是銀河系內一千億顆恒星中普通的一員,位于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離銀河系中心約33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它一方面繞著銀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轉,另一方面又相對于周圍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著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
太陽的演化
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云內形成。太陽形成的時間以兩種方法測量:太陽目前在主序帶上的年齡,使用恒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大約就是45.7億年。
這與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67億年非常的吻合。太陽在其主序的演化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的核聚變是在核心將氫聚變成氦。
每秒中有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的核心轉化成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以這個速率,到目前為止,太陽大約轉化了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成為能量,太陽在主序帶上耗費的時間總共大約為100億年。
來源:百度百科-太陽
2、太陽的資料 太陽介紹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2、太陽是位于太陽系中心的恒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千米,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3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于2%,采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3、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云。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恒星系(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恒星是稱作比鄰星的紅矮星,大約4.2光年)。
3、關于太陽的知識有哪些?
關于太陽的知識有:
1、太陽是分層結構的,肉眼能看到的可見表面被稱為光球層,其溫度可達6000開氏溫度。光球里面是對流層,對流區下面是輻射層,從太陽的中心延伸到太陽半徑20%的距離的是太陽核心。
2、太陽體型巨大,其直徑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09倍。
3、太陽和地球相距遙遠,就算以光速穿行也要8分鐘30秒才能到達。
4、太陽每2.4億年繞銀河系轉一圈。
5、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叫做日冕,日冕的體積甚至比太陽本身還要大,其溫度可以達到一百萬開爾文。
4、關于太陽的資料(不少于30字)
太陽是光的常稱,與之相對的是月亮,太陽系八大行星都在圍繞太陽轉動變化(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還有我們賴以生存的水陸體行星——地球。
太陽是太陽系里唯一的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銀河系的恒星,地球從太陽那里得到光亮和熱度,使世間萬物不再處于冷卻狀態和無邊黑暗。
:
太陽質量體積:
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知道了日地距離,再從地球上測得太陽圓面的視角直徑,從簡單的三角關系就可以求出太陽的半徑為69.6萬千米,是地球半徑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陽的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
天文學家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質量和它環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半徑及周期,還可以推算出太陽的質量為1.989×103?千克,這個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并且集中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但是,即使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茫茫宇宙之中,卻也不過只是一顆質量中等的普通恒星而已。
由太陽的體積和質量,可以計算出太陽平均密度為1.409克/厘米3,約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陽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273.9810米/秒2,約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個人站在太陽表面,那么他的體重將會是在地球上的20倍。
太陽表面的逃逸速度約617.7公里/秒,任何一個中性粒子的速度必須大于這個值,才能脫離太陽的吸引力而跑到宇宙空間中去。
來源:百度百科-太陽
來源:百度百科-太陽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