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狐貍的歇后語,有關“狐貍”的歇后語有什么?
1、有關“狐貍”的歇后語有什么?
1、狐貍拜年——用心歹毒
2、狐貍吵架——一派胡(狐)言
3、狐貍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4、狐貍吃刺猬——下不了口
5、狐貍打馬蜂——不知道厲害
6、狐貍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
7、狐貍的尾巴——藏不住
8、狐貍掉進污水池——又臊又臭
9、狐貍放屁——臊氣
10、狐貍騎老虎——狐假虎威
:
關于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也,猶如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荊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地區的諸侯都懼怕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沒有能回答上來的。 江一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你不該吃我,上天派我做百獸的首領,如果你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信以為真,于是就和狐貍同行,群獸見了老虎,都紛紛逃跑,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貍?,F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p>
來源:
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2、關于狐貍的歇后語
關于狐貍的歇后語如下:
1、跑了耗子捉狐貍——一個比一個刁。
2、攆走狐貍住上狼——一伙比一伙兇。
3、黃鼠狼和狐貍結親——臭味相投。
4、狐貍裝貓叫——想偷雞。
5、白了尾巴尖的狐貍——老奸巨猾。
6、狐貍吵架——一派胡(狐)言。
7、狐貍引著老虎走——狐假虎威。
8、狐貍給獅子拜年——想當大王。
歇后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含義
最初的歇后語與現今的歇后語的表現形式并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保鲎浴兜赖陆洝罚旱溬飧K?,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后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
后來的歇后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3、狐貍的歇后語
1.狐貍進宅院-來者不善
2.狐貍騎老虎-狐假虎威
3.狐貍想天鵝-得不到口
4.狐貍想偷天上月-夢想
5.狐貍鉆罐子-藏頭露尾
6.狐貍拜年-用心歹毒
7.狐貍吵架-一派胡(狐)言
8.狐貍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9.狐貍吃刺猬-下不了口
10.狐貍打馬蜂-不知道厲害
相關背景:
狐貍是民間對這一類動物的通稱,種類繁多,分北極狐、赤狐、銀黑狐、沙狐等。性格機敏膽小,常在古代神話中以"狐貍精"出現,雖在遠古也曾作為圖騰,但從不出現于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與狡詐鬼祟相關聯。
如狐假虎威,狐貍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
來源:百度百科-歇后語
4、關于狐貍的歇后語有哪些
1、狐貍看雞——越看越稀
2、狐貍裝貓叫——想偷雞(投機)
3、惡狼生個賊狐貍——不是好種
4、狐貍找公雞拜年——有你上的當
5、狐貍給雞拜年——不懷好意
6、狐貍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
7、狐貍打馬蜂——不懂得死活
8、狐貍做夢——想投機
9、狐貍戴草帽——不算人
10、狐貍出洞——沒好事兒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