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avav_九一在线_在线观看成人黄色_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99久久久久久久久6666_韩日黄色毛片_四虎4545www精品视频

留學指南網

您好,歡迎訪問留學指南網,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亂世中的美神,《亂世中的美神 》梁衡 原文

2024-04-03 19:34分類: 教育知識 閱讀:

1、《亂世中的美神 》梁衡 原文

《亂世中的美神 》

作者:梁衡

原文節選: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于文學史,空前絕后,沒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快樂。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學者兼文學家,又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這樣的出身,在當時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很可貴的。

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因為不可能有當時的照片傳世,我們現在無從知道她的相貌。但據這出身的推測,再參考她以后詩詞所流露的神韻,她該天生就是一個美人坯子。

文章解析:

梁衡先生評價李清照為美神,可見他對李清照有極好的印象。行文中,作者以時間為順序,多處引用李詞,對其進行深刻地剖析,當寫到李清照悲慘的命運時,又會抒發無盡的感慨。

梁衡先生給了李清照這樣的評價:“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借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的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后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范,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于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來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來源:百度百科-亂世中的美神

亂世中的美神,《亂世中的美神 》梁衡 原文

2、《亂世中的美神》原文。

《亂世中的美神》

作者:梁衡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快樂。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

蜜一樣的生活,滋養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造。請看兩首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減字木蘭花》)

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一個叫張汝舟的人走進她的生活。剛結婚之后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

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隨之入獄。由于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一個女人心中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地熄滅了,這怎么能不令她沮喪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游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游: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

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使自己勉強沒有摔倒。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她甚至沒有機會和他們交往,只有獨自一人愁。

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亂世中的美神》淚水滴滴而落,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慘人生,為她超越時空的心境,還有那“怎一個愁字了得”。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豐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個官宦人家。

文中說:“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一個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學者又是文學家,還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這樣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體驗美感,視界開闊,氣質高貴”。

這樣的家庭及李清照后來詩詞所流露的神韻,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駕馭美,一邊創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理論。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大氣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約,她和趙明誠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

在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歡樂與幸福。只是后來,1129年趙明誠急病而亡。清照如風中的蘆蕩,搖搖欲墜,開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李清照的磨難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經歷了再婚又離婚,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還要忍受超越時空的孤獨,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

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嘔心瀝血編寫《金石錄》時,竟被他人視為異類!象陸游這樣熱血的愛國詩人,也認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從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詞藝絕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讓李清照身處宋朝,在那種時時逃亡、混亂的年代,像李清照這樣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國愁、情愁、學業之愁事事愁,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這是人們對她的評價,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

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難薈萃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啊,你的尋尋覓覓,你的痛苦凄慘悲劇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風黃花啊,一眨眼,都隨你去了罷,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灑灑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們更憂怨、更傳奇!你真乃亂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亂世中的美神,《亂世中的美神 》梁衡 原文

3、梁衡為何將李清照譽為“亂世中的美神”呢?

古代的等級制度對于女性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不僅有著三綱五常的束縛,而且女性的地位也變得非常的低下,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近代才有所改善。在古代的時候,女性是沒有著自己的話語權和發言權的,一直都成為了男人的附屬品,但是李清照卻是一個奇女子,梁衡也曾經把她譽為亂世中的美神。這是因為李清照一直在努力的尋找能夠拯救破碎山河的方法,一直在追尋一段真摯的愛情,她的詞風前后也有著很大的差別。

才女李清照

雖然在歷史上詩人層出不窮,但是女詩人卻是屈指可數,在女詩人當中,李清照絕對能夠成為榮登榜首的奇女子。李清照的一些詩大部分都是比較哀傷的,都是在訴說自己的悲傷和憂愁,像《聲聲慢》,在這一首詞當中,雖然大部分表現出來的都是一種哀婉,但是卻非常的有辨識度,不同于其他的作品中的那種悲傷,李清照的詞總是在憂愁當中帶著一絲無能為力,給人一種揪心的痛。

胸懷大志

李清照生活在山河破碎的南宋,如果她是一個男人的話,恐怕就要馳騁疆場,馬革裹尸了,但是她是一個女人,她不能夠像男人一樣上戰場,只能夠用自己的詩詞來發揮自己對于當時的國情的一些思想和探討。李清照的詞并不僅僅是寫閨中的仇怨的,更多的都抒發了她對于整個國家的思考,有著她對自己不能身為男兒身的憤懣,從李清照這個時間段的詩歌當中就可以看出來,她的詩氣勢磅礴,完全一掃之前的憂郁氣息。

愛情轉瞬即逝

李清照一直在尋找真正的屬于自己的愛情,她和自己的丈夫趙明誠算得上是亂世中的一對苦命鴛鴦了。他們兩個人一直致力于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但是在跌宕起伏的亂世當中,很多的文物都在運輸的過程當中不見蹤跡,一對恩愛的夫妻也被迫相隔兩地,最后趙明誠因病去世,李清照只能一個人獨守空房。李清照后半生是非常悲慘的,到最后她甚至還鋃鐺入獄,一位女詩人就此消逝。

4、“亂世中的美神”這一說法的出處是哪里?

《亂世中的美神》是當代作家梁衡的一篇歷史散文。

原文如下: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于文學史,空前絕后,沒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歡樂。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出生于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學者兼文學家,又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這樣的出身,在當時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很可貴的。

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因為不可能有當時的照片傳世,我們現在無從知道她的相貌。但據這出身的推測,再參考她以后詩詞所流露的神韻,她該天生就是一個美人胚子。

李清照幾乎一懂事,就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訓練。又幾乎是同時,她一邊創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理論。她不但會享受美,還能駕馭美,一下就躍上一個很高的起點,而這時她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

請看下面這三首詞:

[浣溪沙]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寶鴨,發型。)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種游戲。)

[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chan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chan襪,不穿鞋。)

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秀發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難以按捺。她躺在閨房中,或者傻傻地看著沈香裊裊,或者起身寫一封情書,然后又到后園里去與女伴斗一會兒草。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著舒適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這在數千年封建社會中并不奇怪。

令人驚奇的是,李清照并沒有按常規初識文字,嫻熟針繡,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飽覽了父親的所有藏書,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內秀如竹。她在駕駛詩詞格律方面已經如斗草、蕩秋千般隨意自如。而品評史實人物,卻胸有塊壘,大氣如虹。

唐開元天寶間的安史之亂及其被平定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后人多有評論。唐代詩人元結作有著名的《大唐中興頌》,并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刻于壁,被稱為雙絕。

與李清照同時的張文潛,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名已盛,也算個大人物,曾就這道碑寫了一首詩,感嘆:“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摩蒼崖。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這詩轉閨閣,入繡戶,傳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隨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為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記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你看這詩的氣勢哪像是出自一個閨中女子之手。鋪敘場面,品評功過,慨嘆世事,不讓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

李父格非初見此詩不覺一驚。這詩傳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陣躁動。李家有女初長成,筆走龍蛇起雷聲。少女李清照靜靜地享受著嬌寵和才氣編織的美麗光環。

愛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個渡口,一個人將從這里出發,從少年走向青年,從父母溫暖的翅膀下走向獨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續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滿著期待的焦慮,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溫馨,也有失敗的悲涼。它能奏出最復雜,最震撼人心的交響。許多偉人的生命都是在這一刻放出奇光異彩的。

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層樓,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愛情經典。

她的愛情不像西方的羅蜜歐與朱麗葉,也不像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不是那種經歷千難萬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開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頂上,就住進了水晶宮里。

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

在不準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就像陸游的《釵頭鳳》為我們留下愛的悲傷一樣,李清照為我們留下了愛情的另一端――愛的甜美。這個愛情故事,經李清照妙筆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余年來的精神享受。

請看這首《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

這是婚后的甜蜜,是對丈夫的撒嬌。從中也透出她對自己美麗的自信。

再看這首送別之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離愁別緒,難舍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種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絕不是一般的只會嘆息幾句“賤妾守空房”的小婦人,她在空房里修煉著文學,直將這門藝術煉得爐火純青,于是這種最普通的愛情表達竟變成了夫妻間的命題創作比賽,成了他們向藝術高峰攀登的記錄。

請看這首《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寄給他的一首相思詞。徹骨地愛戀,癡癡地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先為情所感,后更為詞的藝術力所激,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

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50首,將李詞雜于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這個故事流傳極廣,可想他們夫妻二人是怎樣在相互愛慕中享受著琴瑟相和的甜蜜。

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卻得不到相應質量愛情的男女感到一絲的悲涼。李清照自己在《金石錄后序》里追憶那段生活時說:“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歡樂,怎一個“甜”字了得。這蜜一樣的生活,滋養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造。

但上天早就發現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藝術才華。如果只讓她這樣去輕松地寫一點閏怨閑愁,中國歷史、文學史將會從她的身邊白白走過。于是宇宙爆炸,時空激蕩,新的人格考驗,新的命題創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經過167年“清明上河圖”式的和平繁榮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個游牧民族。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還掠走了徽、欽二帝,趙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屈辱的一頁。

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

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大節大義,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后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難免有點別扭,略失往昔的魚水之和。

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浩江面,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丈夫在其身后聽著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責。

第二年(1129)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隨即急病而亡。人不能沒有愛,如花的女人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就更不能沒有愛。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的汁液澆灌下茁壯成長時,上帝無情地斬斷了她的愛河。李清照是一懂得愛就被愛所寵,被家所捧的人,現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開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難。

第一大磨難就是再婚又離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趙明誠死后,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對于李清照為什么改嫁,史說不一,但一個人生活的艱辛恐怕是主要原因。

這個張汝舟,初一接觸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剛結婚之后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

在張看來,你既嫁我,你的身體連同你的一切都歸我所有,為我支配,你還會有什么獨立的追求?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

張汝舟先是以占有這樣一個美婦名詞人自豪,后漸因不能俘獲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為而惱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華帳前,紅燭下,李清照看著這個小白臉,真是怒火中燒。曾經滄海難為水,心存高潔不低頭。

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哪里受得這種窩囊氣,便決定與他分手。但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婚談何容易。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難是,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她基本上是追隨著皇上逃亡的路線,國君是國家的代表啊。但是這個可憐可恨的高宗趙構并沒有這個覺悟,他不代表國家,就代表他自已的那條小命。

他從建康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臺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飄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李清照一孤寡婦人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她和趙明誠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著。

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文物在戰火中靠她個人實在難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給朝廷,但是她始終沒能追上皇帝。她在當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

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著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墻盜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隨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

李清照望著龍旗龍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無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會的觀念,國家者國土、國君、百姓。今國土讓人家占去一半,國君讓人家攆得抱頭鼠竄,百姓四處流離。國已不國,君已不君,她這個無處立身的亡國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歷史的油鍋里忍受著痛苦的煎熬。

大約是在避難溫州時,她寫下這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北人”是什么樣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國之民,李清照正是這其中的一個。

中國歷史上的異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難就成了一種歷史現象,也成了一種文學現象。“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我們聽到了什么呢?聽到了祖逖中流擊水的呼喊,聽到了陸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嘆息,聽到了辛棄疾“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無奈,更又仿佛聽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涼的歌聲。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游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游: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雙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無定所,國家支離破碎,到處物是人非,這愁就是一條船也載不動啊。這使我們想起杜甫在逃難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李清照這時的愁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家愁、情愁,現在國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她這時是《詩經》的《離黍》之愁,是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國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發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詩言志,歌永言”古訓的。她在詞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種情緒,而在詩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懷、志向、好惡。因為她的詞名太甚,所以人們大多只看到她愁緒滿懷的一面。我們如果參讀她的詩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詞背后所蘊含的苦悶、掙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應派人到全國去探視一下徽、欽二帝,順便打探有無求和的可能。但聽說要入虎狼之域,一時朝中無人敢應命。大臣韓肖胄見狀自報奮勇,愿冒險一去。李清照日夜關心國事,聞此十分激動,滿腹愁緒頓然化作希望與豪情,便作了一首長詩相贈。

她在序中說:“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弱。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當時她是一個貧病交加,身心憔悴,獨身寡居的婦道人家,卻還這樣關心國事。

不用說她在朝中沒有地位,就是在社會上也輪不到她來議論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來,大聲歌頌韓肖胄此舉的凜然大義:“愿奉天地靈,愿奉宗廟威。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

她愿以一個民間寡婦的身份臨別贈幾句話:“閭閻嫠婦亦何如,瀝血投書干記室”,“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浙江金華有因南北朝時沈約曾題《八詠詩》而得名的一座名樓。李避難于此,登樓遙望這殘存的南國半璧江山,不禁臨風感慨: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我們單看這詩的氣勢,這哪里像一個流浪中的女子所寫啊。倒像一個急待收復失地的將軍或一個憂國傷時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華特地去憑吊這座名樓。時日推移,樓已被后起的民房擁擠在一處深巷里,但亦然鶴立雞群,風骨不減當年。

一位看樓的老人也是個李清照迷,他向我講了幾個李清照故事的民間版本,又拿出幾頁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詞送給我。我仰望危樓,俯察巷陌,深感詞人英魂不去,長在人間。李清照在金華避難期間,還寫了一篇《打馬賦》。

“打馬”本是當時的一種賭博游戲,李卻借題發揮在文中大量引用歷史上名臣良將的典故,狀寫金戈鐵馬,揮師疆場的氣勢,譴責宋室的無能。文末直抒自已烈士暮年的壯志:“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見,她真是“位卑不敢忘憂國”,何等地心憂天下,心憂國家啊。

“但愿相將過淮水”,這使我們想起祖遜聞雞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澤病危之時仍擁被而坐大喊:過河!這是一個女詩人,一個“閭閻嫠婦”發出的呼喊啊!與她早期的閑愁閑悲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憂,民族之痛啊。

后人評李清照常常觀止于她的一懷愁緒,殊不知她的心靈深處,總是冒著抗爭的火花和對理想的呼喊。她是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權貴,不違心做事。她和當朝權臣秦檜本是親戚,秦檜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兒,親表姐。

但是李清照與他們概不來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難的時候,她寧可去求遠親也不上秦家的門。秦府落成,大宴親朋,她也拒不參加。她不滿足于自己“學詩漫有驚人句”,而“欲將血淚寄山河”,她希望收復失地,“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

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虛假繁榮,是朝廷打擊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戰派和民族義士們血淚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歲這一年,岳飛被秦檜下獄害死。這件案子驚動京城,震動全國,烏云壓城,愁結廣宇。李清照心緒難寧,我們的女詩人又陷入更深的憂傷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本來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也是代代不絕。更何況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亂世呢?

問題在于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

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使自己勉強沒有摔倒。

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卻一直還奢想什么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棟,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到頭來卻落得個報國無門,情無所托,學無所傳,別人看她如同怪異。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

她像祥林嫂一樣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的,她的國愁、家愁、情愁,還有學業之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從她的身世和詩詞文章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尋覓三樣東西。

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在這點上她與同時代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是相通的。但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她甚至沒有機會和他們交往,只能獨自一人愁。

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她曾有過美滿的家庭,有過幸福的愛情,但轉瞬就破碎了。她也做過再尋真愛的夢,但又碎得更慘,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載入史書,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說什么呢?也只有獨自一人愁。

三是尋覓自身的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來陸游為這個孫姓女子寫墓志時都認為這話說得好。

以陸游這樣熱血的愛國詩人,也認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

李是研究金石學、文化史的,她當然知道從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而詞藝絕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說物以稀為貴,而她卻被看作是異類,是叛逆,是多余。

她環顧上下兩千年,長夜如磐,風雨如晦,相知有誰?魯迅有一首為歌女立照的詩:“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妝侍玉尊。忽憶親情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唳痕。”

李清照是一個被封建社會役使的歌者,她本在嚴妝靚容地侍奉著這個社會,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無一實現,不由得一陣心酸,只好“佯說黃花與秋風”。

李清照的悲劇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時代的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人,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又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著許多別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哀。

本來,三千年封建社會,來來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隨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愴惶南渡后不是又夾風夾雨,稱臣稱兒地茍延了152年嗎!盡管與李清照同時代的陸游忿怒地喊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但朝中的大人們不是照樣做官,照樣花天酒地嗎?

你看,雖生亂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樣手搖折扇,歌詠風月,琴棋書畫了一生嗎?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個孫姓女子一般,不學什么詞藻,不追求什么愛情,不是照樣生活嗎?但是李清照卻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

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種人格的超群脫俗,這就難免像屈原一樣“眾人皆醉我獨醒”,難免有超現實的理想化的悲哀。

有一本書叫《百年孤獨》,李清照是千年孤獨,環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還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會氣數將盡時,才又出了一個與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那秋瑾回首長夜三千年,也長嘆了一聲:“秋雨秋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個孫姓女孩或者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是一個已經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爭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李詞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纏綿之中有執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為說愁,實為寫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讀下去。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于一群詞人之中的。

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么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

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文章解析:

梁衡先生評價李清照為美神,可見他對李清照有極好的印象。行文中,作者以時間為順序,多處引用李詞,對其進行深刻地剖析,當寫到李清照悲慘的命運時,又會抒發無盡的感慨。

梁衡先生給了李清照這樣的評價:“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借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的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李清照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來源:百度百科 - 亂世中的美神

來源:百度百科 - 李清照

微信號咨詢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在線報名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留學指南網,本方將及時處理。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網站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留學指南網www.cdpvc88.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上一篇:亂七八糟,亂七八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亂世天狼,《亂世天狼》最新txt全集下載

相關推薦

關注我們

    留學指南網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 国产成人a一在线观看 | 欧美日穴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网 | 国产原创巨作精品 |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黄色精品视频 | 欧美二区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男人天堂2021 | 日本经典三级 | 青青青爽视频在线观看 |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 激情婷婷在线 | 九二淫黄大片看片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 | 免费操人视频 | 韩国xxxx69| 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 日本黄大片免播放视播放器 |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日韩 | a级免费视频 | 久久人人澡 | 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 | 日本视频网 | 在线看片视频 |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香蕉福利久久福利久久香蕉 | 中文字幕第一区 | 激情视频网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 国产黄色免费网站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