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會獨行,利物浦隊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歌詞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1、利物浦隊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歌詞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遠不會獨行),這首歌誕生于1945年,奧斯卡.哈姆斯特恩作詞,理查德.羅杰斯作曲。“貓王”翻唱過這首歌,是因為他聽過前輩歌王弗蘭克.辛納屈的演唱版本。不過在“貓王”翻唱時,它還沒有成為流傳的經典。后來來自利物浦風靡全球的披頭士樂隊也演唱過這首歌。
2、你永遠不會獨行,這句話什么意思啊?
你永遠不會獨行,這是英超利物浦隊的隊歌.
這原于英國球迷文化
英國足球,有人說,正在走下坡路.比賽過度,思考過度-俱樂部球隊里都是外國球員.但是,抬起你的眼睛,把目光從賽場轉到看臺上,你會看到一群被全世界所模仿的人-英國的忠實球迷.
即使是外國最忠誠的球迷也羨慕英國的球迷文化.有些外國人試著模仿英國,這就是為什么歐洲各地都有米字旗 ,而且那首從英國借來的歌曲"Here We Go", Auberon Waugh認為它是 勞工階層的國歌,但它正在迅速成為新的"國際歌".英國球迷的節目真是無窮無盡.
英國球迷是獨一無二的.在英國,足球本身是球迷文化的一部分.英國球迷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支持者都多,他們清楚自己作為球迷的身份.他們在意他們的數量,他們的視覺效果,還有他們的群體特點.
英國球迷的主要美德就是對自己的球隊忠誠熱心.在足球里,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一個羅奇伐爾隊球迷可能會讀一些加斯克因或者大衛普拉特的報道,但他或她最關心的還是羅奇伐爾隊的新聞.而荷蘭和德國球迷比較起來會更喜歡某些球隊,但這種感情是微弱的,易變的.有的英國球迷根本不會去踢哪怕一下足球,但是他們卻全身心投入到他們的球隊里,明知球隊踢的很糟糕卻仍堅持每周去看他們的比賽.
英國球迷都是"歷史學家".兩只英國球隊在一塊比賽時,兩隊的歷史就也要被比較一番.尤其是在格拉斯哥更是如此.凱爾特人隊的主題歌是這么總結的:
"這是一個悠久而偉大的球隊來比賽,
這是一個悠久而偉大的球隊來等待,
如果你了解它的歷史,
就足以讓你的心永遠向前走."
著名的英國電視足球節目評論員約翰莫森告訴我們說"雙方上一次是在1954年的冠軍杯賽上相遇,流浪者隊靠第31分鐘的一粒入球以1-0取勝".這是一個非常英國式的解說評論.
在"團體旅游"盛行之前,普通的英國人很少出國旅游.所以,1964年,利物浦第一次打進歐洲杯足球賽要"出國比賽"時,它的眾多支持者也開始了第一次"海外旅行".當時,乘坐飛機對球迷們來說還是件新鮮事.1965年,利物浦的球迷們從布達佩斯回來的時候,他們在飛機上還湊了錢來給駕駛員付小費(就象他們在英國經常給汽車司機付小費一樣).
當埃爾維斯·普萊斯利進入中年之時,他的搖滾激情已經漸漸消失,于是開始選擇一些各地民謠小調進行翻唱,這些小品后來都廣為流傳,成為了“貓王”傳世經典之曲,包括德語小調《木頭心》和意大利小調《桑塔露奇亞》。這些歌曲里偶爾還能聽到他那幾乎燃盡的激情,更多的,卻是那種消沉之后的落寞。
有一次我陪一位朋友去逛利物浦的舊貨市場,市場在碼頭區,由一個百年前的巨大庫房改建,只在周末開放。這種巨大的建筑物,只有很狹小的窗戶,窗上還有銹跡斑駁的鐵欄,遠看去就像是監獄。庫房內光線陰暗,非得有強力照明燈不可。
在一對老夫妻的攤上,我忽然發現了一個紀念“貓王”辭世十周年的CD盒。老兩口本不想出售這1987年的收藏品,可是閑聊之后,老頭發現我對“貓王”的喜愛并不亞于他們年輕時代的狂熱,于是慷慨地把這含有兩張CD的“貓王”精選送給了我。
這個傍晚,我開車來到默西河畔的阿爾伯特碼頭,在距離披頭士紀念館不到百米的地方停下車,打開半扇車窗,默默地聆聽著埃爾維斯的天籟之音。那時候,我還聽不懂披頭士的偉大。像我這樣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被美國商業文化影響太多,所以稍微有點個性和原創風格的“貓王”,很容易征服一個缺乏音樂鑒賞力的頭腦。
我還清楚地記得,當第二張碟播到第12首歌時,天色已經全黑,空曠的阿爾伯特碼頭上,連憑吊夕陽的閑人都已經散去,只剩下我一個人。這首歌起音極為沉郁,可以聽得出埃爾維斯是在故意賣弄自己的低音磁性,但這肯定是他在六十年代后期的作品,低音也有些搖曳,渾厚中有些戰栗不穩。然而這首歌本身卻具有著逼人的魔力:
(《你永遠不會獨行》
當你穿過一場風暴
請高昂你的頭
不要害怕黑暗
在那風暴盡頭,是片金色天空
和百靈那甜美的歌聲
穿過風,穿過雨,
你的夢想或許會破滅
但帶著你心中的希望前進
你永遠不會獨行
你永遠不會獨行……)
雖然住在利物浦,可我不是利物浦的球迷,更不是埃弗頓的球迷。我心儀的球隊是遠在倫敦的阿森納,而我起初喜歡阿森納的原由,竟是因為喬治·格拉漢姆時代,那群永不低頭的鐵血槍手。可是在這樣一個夜晚,聽到埃爾維斯演唱的這支歌,一種莫以名狀的激動,讓我淚水盈眶。
足球不是生死問題,足球高于生死。
從這首利物浦隊隊歌里,我感受到了足球和音樂的巨大震撼。
足球和音樂一直是不能分開的。音樂能表達出足球的激情,足球能傳遞音樂的形象符號。即便是Queen那首“我們是冠軍”(We Are The Champions),早已傳遍天下,可是2002年4月,在緬因路球場聽到這首歌聲,仍能感受到那種攝人魂魄的巨大沖擊力。雖然我不善飲酒,可是這種時候我知道,真正的球迷,在看過暢快人心的比賽,在聽到這種音樂時,當有的豪爽氣慨。
而真正能感人至深的,往往是悲歌,從這首利物浦隊歌之中,我似乎能聽到易水河邊高漸離擊筑高歌的哀壯,十數年前,那些前往謝菲爾德,到希爾斯堡球場為“紅軍”助威的男兒們,何不是如此慷慨高歌,他們唱出了易水之寒,可他們沒有想到,這東去的路途,也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2003年4月15日,我趕到安菲爾德球場,在一個非比賽日進入了這塊利物浦球迷的圣地。
每年沒有比賽的日子里,只有這一天,所有人都可以隨意進入安菲爾德,因為這是希爾斯堡慘案的祭日。春天的陽光閑散地灑落在安菲爾德,陽光下的球場里,鮮花和絲帶堆積成山,每年這一天,都會有數以千計的利物浦球迷,到這里來獻花和默哀,哀悼96個葬身希爾斯堡球場的亡靈。他們因為利物浦而生,他們因為利物浦而死。足球高于生死,香克利的名言成了一句語。
在安菲爾德的正門門梁上,便寫有這句話“你永遠不會獨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此時此景,抬頭看看這句話,其凄惻悲壯,實在催人淚下。我想那些天上的利物浦球迷們,想必也是高唱著這首歌瀟灑上路的,他們永遠不會孤單,因為他們心中永遠都有足球,永遠都有自己的俱樂部。
2002年11月,歐洲聯盟杯賽。兩支在冠軍杯小組賽中失意的英國球隊相遇,利物浦對凱爾特人。
離比賽開始還有半小時,作客的利物浦球迷突然感到了一種奇怪的震撼。凱爾特人公園里響徹著《你永遠不會獨行》的歌聲,全場凱爾特人球迷竟在高唱這首利物浦隊歌!
這是對兄弟最崇高的致敬,這是對足球最偉大的禮贊。凱爾特人和利物浦,有著宗教血脈關系:凱爾特人是愛爾蘭天主教徒俱樂部,利物浦是一個愛爾蘭移民城市,利物浦球迷當中愛爾蘭天主教徒也極多;兩個俱樂部歷史上交往就極多,1977年利物浦首奪歐洲冠軍杯后,頭號射手凱文·基岡加盟德國門興格拉德巴赫俱樂部,利物浦于是從凱爾特人俱樂部買來達格利什,這成為了利物浦俱樂部歷史上最成功的一筆交易,達格利什幫助利物浦成為了歐洲之王,這筆交易,也成為了兩大俱樂部之間結盟式的交易。
這個夜晚,在凱爾特人公園球場,兩支球隊的球迷都高唱著《你永遠不會獨行》,英國足球的血脈相連,在歌聲中都能找到憑據。也正是因為兩個俱樂部至今如此密切的關系,當下半場不明俱樂部歷史的利物浦塞內加爾前鋒迪烏夫對凱爾特人球迷做出污辱性手勢時,他遭到了雙方球迷的嚴厲譴責。
從這個小插曲里,就能看出幾分英國球迷對外援總抱著猜疑心理的原因。你可以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足球明星,你可以是一個坐擁干金、身價百萬的熱門人物,可是你的足球掌故,未必能比上那個街邊提籃叫賣的小販。百余年來的足球文化,滲透到了每個球迷的日常起居之中。
所以李鐵代表埃弗頓首場比賽時,不到5分鐘就兇狠地將托特納姆熱刺中場雷德克納普鏟倒,為他贏得了埃弗頓球迷的極大好評——李鐵是無意識的,可埃弗頓球迷永遠不會忘記,雷德克納普曾經是利物浦隊隊長。
《你永遠不會獨行》并不是一首專門為利物浦足球俱樂部寫就的隊歌。英國足球俱樂部的隊歌,和意大利各俱樂部隊歌不同,大多都是已經傳唱四方的名歌。這首歌誕生于1945年,本來是一出音樂劇的插曲,奧斯卡·哈姆斯特恩作詞,理查德·羅杰斯作曲。“貓王”翻唱這首歌,是因為他聽過前輩歌王弗蘭克·辛納屈的演唱版本,不過在“貓王”翻唱時,它還沒有成為利物浦的隊歌。
1963年8月,一個已經在英國樂壇小有名氣的利物浦人杰里·馬斯登聽到了這首歌,他和樂隊鼓手開始改變這首歌,覺得原歌雖然節奏舒緩,“卻特別能夠打動人心”,于是開始試唱此歌,沒想到效果極好。經過“Gerry和帶頭人”樂隊演繹后的版本,融入了強烈的節奏感、連貫的旋律和飽含深情的歌詞,尤其是經過馬斯登富有磁性的嗓音的演繹,這首長度僅僅為2分39秒的簡短樸素的歌曲,瞬間成為一首瑯瑯上口的華美樂章。
與此同時,在1963-1964賽季的安菲爾德,香克利構筑的鐵軍正進入黃金時代,球場DJ斯圖爾特·巴特曼總會在比賽前播放一些流行金曲,提前入場的觀眾就伴隨著這些熟悉的旋律集體歌唱。當《你永遠不會獨行》這首歌在1963年10月公開發行以后,第二周竄升到排行榜第7的位置,從這時候開始,這首歌就逐漸被安菲爾德球場的球迷們所接受。當年10月31日,這首歌升至排行榜頭名,《你永遠不會獨行》單曲唱片發行量達到80萬張,霸占榜首的位置長達4周。
雖然安菲爾德播放的流行金曲仍有變化,可在利物浦球迷的心中,《你永遠不會獨行》已經開始扎根生長。一個利物浦老球迷回憶起當時的盛況:“在球場內每個人都伴隨著這首歌的旋律齊聲高唱,我本人也買了一張唱片。在11月1日的時候,我們在球隊走出球員通道奔向球場上的時候自發地唱起了《你永遠不會獨行》,這讓現場的氣氛非比尋常。一旦這首歌有幾分鐘沒有響起,人們就會說‘我們的歌呢?’于是這首百唱不厭的歌聲就沒完沒了地在安菲爾德的上空此起彼伏。”僅僅幾周內,在開球前播放這首歌并由全場球迷齊唱就成為慣例了。
40年過去了,這首歌的魅力經久不衰,每次都會在球員們走出球員通道奔向球場上的時候準時響起。每當這個時候,全場的紅軍球迷就會莊嚴地站在看臺上專注地高唱這首隊歌,而此時的看臺早已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無論場上紅軍是領先、落后還是平局,無論比賽是剛剛開始還是臨近結束,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總是回蕩在球場的每一個角落。
對于其他俱樂部的球迷來說,似乎很難理解一首歌會有如此多的特殊意義。在利物浦統治英格蘭并且君臨歐洲的光輝時刻,這首歌是球迷展示內心自豪感的最佳渠道,在海塞爾慘案和希爾斯堡慘案后的黑暗歲月里,這首歌也給那些受傷的心靈提供了最好的撫慰,這首歌也成了利物浦球迷之間互相問候的一種方式,深深地和利物浦俱樂部的歷史和文化融為一體,成為俱樂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撇開《你永遠不會獨行》旋律不談,歌詞便是它獲得球迷偏愛的重要原因:和其他球迷一道聯合起來,“在風雨中”對你所鐘愛的球隊矢志不渝地支持,并且時刻保持樂觀的態度。從另一層意義上說,這首歌也確實對球員有所幫助。
卡拉格漢在50年代加盟利物浦,他是貫穿整個六七十年代的一位聲名顯赫的中場球星,他創下了先后為利物浦俱樂部出場843次的出場紀錄。在他的記憶中,《你永遠不會獨行》這首歌,總能讓場上球員們腦后的頭發都豎立起來,聽到這首歌出場的時候,確實會對球員的自信心的提高大有幫助。球迷們總是支持球隊,這首歌讓球場氛圍妙不可言。
球員出場時,他們總要在一塊寫著“這是安菲爾德”(This is Anfield)的標志下經過,這個標志之所以被放置在這里,完全是香克利的主意,香克利認為:“這個標志可以提醒主場的球員們他們是在為誰踢球,同時也會給客隊球員一個警示作用,從心理上威懾他們,這里是安菲爾德,你們是在和利物浦對陣。”從這種意義上說,《你永遠不會獨行》這首歌和這個標志所起到的作用可謂是異曲同工。
卡拉格漢回憶說:“這首歌是可以讓對手感到他們在經歷一段難熬的時期,安菲爾德球場是一個不怒自威的地方,當然,我們作客古迪遜公園或者老特拉福德時,能夠聽到本方球迷高唱《你永遠不會獨行》讓球員有一種家的感覺,在客場比賽中尤其如此,那樣球員們會感到似乎我們是回到了安菲爾德。”
歌者馬斯登從小就是鐵桿的利物浦球迷,當他的歌聲在安菲爾德經久不息的時候,他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我總是喜歡到安菲爾德和球迷們一起高唱這首歌的感覺,讓我吃驚的是,球迷們對這首歌可以說是情有獨鐘。至今我依然堅持到安菲爾德唱這首歌,每當旋律響起的時候,我身上都會因為承載了如此的榮耀而起雞皮疙瘩。”
這首歌給馬斯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在眾多的美好記憶中,他的樂隊組合在美國巡回演出時,出現在美國的一檔名為“埃德·沙利文秀”的節目中的時刻讓他記憶猶新。當時利物浦俱樂部的球員們恰巧也在紐約,當馬斯登告訴節目主持人沙利文“世界上最好的足球俱樂部”也在紐約時,沙利文特地邀請了利物浦所有的教練和球員到節目中作客。在節目中,所有的利物浦球員們都走到臺上和馬斯登的樂隊一起演唱了首《你永遠不會獨行》,當時通過電視觀看這檔節目的觀眾超過6000萬人。當馬斯登1965年結婚時,他和妻子沒有選擇旅行度蜜月,而是選擇了到安菲爾德球場去,全場數萬名觀眾一起低聲吟唱《你永遠不會獨行》為這對新人祝福。在比賽結束后,香克利對馬斯登說:“小伙子,我非常高興你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香克利這位傳奇般的主教練接下來說的話讓人至今回味無窮,“你是利物浦的靈感源泉,我帶給人們一支球隊,而你帶給他們一支歌。”這是一位功勛教練對一位歌手最崇高的褒獎,馬斯登當時感覺到自己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同。
馬斯登說:“后來我在香克利的追悼會上演唱了這首歌,追悼會是在利物浦大教堂舉行的,上帝保佑他。那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榮耀。”
并不是所有的記憶都是美好的,1985年5月11日,布拉德福德市球場的看臺失火,57名球迷喪生。馬斯登和許多名人一起,把《你永遠不會獨行》這首歌重新錄制了一遍,希望用新唱片的收入幫助受害者家庭度過難關。這首歌在6月1日再次攀升到金曲榜的首位,由此馬斯登創造了一項記錄——英格蘭歷史上第一位演唱同一首歌而先后兩次登上金曲榜首位的歌星。
4年后,在1989年溫布利大球場舉行的足總杯決賽中,利物浦遭遇同城球隊埃弗頓,為紀念在希爾斯堡慘案中遇難的96名利物浦球迷,馬斯登再次演唱了這首《你永遠不會獨行》。他事后回憶說:“那是我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刻之一,當時我把歌曲演唱得非常深情,我整個人都完全沉浸到這種巨大的悲痛中去了。就連埃弗頓球迷也禁不住一起唱了起來,上帝保佑他們。”
這首歌對馬斯登來說相當成功,但他覺得這首歌一直會是安菲爾德比賽日必不可少的程序嗎?利物浦有遷離安菲爾德,到附近的斯坦利公園修建一個更大新球場的計劃,如果新球場建成后,這首歌還會像今天這樣廣為傳唱嗎?馬斯登說:“這個問題不應該由我來回答,利物浦球迷才有權給出答案。我只不過是把這首歌唱了出來,但是是他們把這首歌變成了自己的歌。我覺得這首歌是不可替代的,這首歌伴隨著利物浦這么多年讓我感到非常驕傲,我覺得這首歌已經超越了一首普通意義上的歌,對利物浦球迷來說意味著許多回憶。”
卡拉格漢同意歌者的說法:“這首歌是利物浦俱樂部的一個縮影,歌詞表達了球迷和俱樂部休戚與共的決心,我們將永遠和俱樂部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都無法改變我們對利物浦的支持。當我隨同利物浦征戰歐洲的時候,我總是高唱這首歌,即使是在俄羅斯,當地球迷也知道這是利物浦的隊歌,這一點讓我無比自豪。我覺得俱樂部不會做出更換隊歌的決定,這是利物浦球迷自己選擇的歌,我覺得他們不會再接受別的歌曲了。”
直到七十年代,《你永遠不會獨行》僅僅是利物浦球迷的歌曲,很少有其他球隊的球迷會在球場上齊唱這首歌。但是這種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利物浦和凱爾特人兩隊球迷合唱起這首經典歌曲,便是2002年歐洲賽季的一大盛景。
沒有人能夠具體說出,究竟凱爾特人球迷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演唱這首歌的。一些球迷認為是受原音樂劇插曲的影響,因為那個名為《喧鬧酒會》的音樂劇本身影響力就巨大。還有一些球迷則認為,是在凱爾特人和利物浦在1966年歐洲優勝者杯相遇時,凱爾特人球迷受到利物浦球迷影響而選擇這首歌的,并且在1969年凱爾特人和AC米蘭在歐洲比賽中相遇的時候,凱爾特人球迷將這首歌確定為球隊經典歌曲。
無論如何,利物浦球迷聲稱是他們首先將這首歌定為隊歌是勿庸置疑的。當事人卡拉格漢就回憶說:“1966年我隨利物浦客場格拉斯哥挑戰凱爾特人時,場上的氣氛非常熱烈,但他們的球迷沒有演唱《你永遠不會獨行》。”事實真相或許已經不可考,可這首歌在世界范圍內深入人心卻是事實。
利物浦和凱爾特人不是僅有的把《你永遠不會獨行》這首歌當作經典的球隊。在荷蘭,這首歌在阿賈克斯、費耶諾德、涅梅根、海倫芬以及特溫特俱樂部球迷中也非常流行。2000年在特溫特俱樂部附近的一家工廠爆炸事故中有20人喪生,于是在接下來的荷蘭甲級聯賽中,《你永遠不會獨行》就響起在特溫特的主場上空。在比利時,布魯日和安特衛普都用弗萊芒語演唱這首歌。在德國的沙爾克04和圣保利,在意大利的AC米蘭和羅馬,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快速和瑞士的魯瑟恩,球迷也都在比賽開始前演唱這首歌。即使是在遠東的日本,東京的球迷也用日語演唱這首歌。
最讓人吃驚的是,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前南斯拉夫解體的時候,薩格勒布迪納莫俱樂部更名為克羅地亞薩格勒布的時候,憤怒的球迷拿起武器抗爭,而當地政府甚至禁止出售《你永遠不會獨行》的任何形式的拷貝,因為當地球迷已經用這首歌曲的曲調,伴著他們改編過的《我熱愛迪納莫》的歌詞,作球迷心中戰斗的歌曲。最終這家俱樂部的名字不得不改回原名,仍叫薩格勒布迪納莫。
也許利物浦會離開安菲爾德,《你永遠不會獨行》將永久流傳下去;也許利物浦球迷會淡忘這首老歌,但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肯定會有人或許用英文,或許用當地的語言,高唱著這首悲壯的戰歌。
聆聽過這首歌的人,都不能不被其悲壯所感動,知道這首戰歌背后的故事,更容易為之垂淚。人生總有些凄苦,越是年歲增長,越會有這種消極的感受,可在凄苦之中,仍能昂首前進,則是不屈的人性。倘或風雨之中,你昂首前進,還能知道你永遠不會獨行,那么再大的凄風苦雨,也不過是金色天空之前的一層過霧了,只要你心中還有希望……
3、利物浦隊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歌詞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當你走過一陣風暴時,你絕不會單獨走 高地抬起頭, 并且不害怕黑暗。 在一陣風暴的末端, 有金色的天空, 以及一只云雀的悅耳的銀歌。
在通過風上走,在通過雨上走, 雖然你的夢被扔并且吹 ... 一直走,一直走,由于在你的心里的希望, 并且你絕不會單獨走 ... 你絕不會單獨走。
一直走,一直走,由于在你的心里的希望, 并且你絕不會單獨走 ... 你絕不會單獨走
4、你永遠不會獨行的簡介
你永遠不會獨行,這是英超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的隊歌。這源于英國球迷文化。英國足球,有人說正在走下坡路。比賽過度。思考過度,俱樂部球隊里都是外國球員。但是,抬起你的眼睛,把目光從賽場轉到看臺上,你會看到一群被全世界所模仿的人,英國的忠實球迷。即使是外國最忠誠的球迷也羨慕英國的球迷文化。有些外國人試著模仿英國,這就是為什么歐洲各地都有米字旗,而且那首從英國借來的歌曲Here We Go,Auberon Waugh認為它是勞工階層的國歌,但它正在迅速成為新的國際歌。英國球迷的節目真是無窮無盡。
英國球迷是獨一無二的。在英國,足球本身是球迷文化的一部分。英國球迷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支持者都多,他們清楚自己作為球迷的身份。他們在意他們的數量,他們的視覺效果,還有他們的群體特點。
英國球迷的主要美德就是對自己的球隊忠誠熱心。在足球里,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一個羅奇伐爾隊球迷可能會讀一些加斯克因或者大衛普拉特的報道,但他或她最關心的還是羅奇伐爾隊的新聞。而荷蘭和德國球迷比較起來會更喜歡某些球隊,但這種感情是微弱的,易變的。有的英國球迷根本不會去踢哪怕一下足球,但是他們卻全身心投入到他們的球隊里,明知球隊踢的很糟糕卻仍堅持每周去看他們的比賽。
英國球迷都是歷史學家。兩只英國球隊在一塊比賽時,兩隊的歷史就也要被比較一番。尤其是在格拉斯哥更是如此。凱爾特人隊的主題歌是這么總結的:
這是一個悠久而偉大的球隊來比賽,
這是一個悠久而偉大的球隊來等待,
如果你了解它的歷史,
就足以讓你的心永遠向前走。
著名的英國電視足球節目評論員約翰莫森告訴我們說雙方上一次是在1954年的冠軍杯賽上相遇,流浪者隊靠第31分鐘的一粒入球以1-0取勝。這是一個非常英國式的解說評論。
在團體旅游盛行之前,普通的英國人很少出國旅游。所以,1964年,利物浦第一次打進歐洲杯足球賽要出國比賽時,它的眾多支持者也開始了第一次海外旅行。當時,乘坐飛機對球迷們來說還是件新鮮事。1965年,利物浦的球迷們從布達佩斯回來的時候,他們在飛機上還湊了錢來給駕駛員付小費(就象他們在英國經常給汽車司機付小費一樣)。
當埃爾維斯·普萊斯利進入中年之時,他的搖滾激情已經漸漸消失,于是開始選擇一些各地民謠小調進行翻唱,這些小品后來都廣為流傳,成為了“貓王”傳世經典之曲,包括德語小調《木頭心》和意大利小調《桑塔露琪亞》。這些歌曲里偶爾還能聽到他那幾乎燃盡的激情,更多的,卻是那種消沉之后的落寞。
有一次我陪一位朋友去逛利物浦的舊貨市場,市場在碼頭區,由一個百年前的巨大庫房改建,只在周末開放。這種巨大的建筑物,只有很狹小的窗戶,窗上還有銹跡斑駁的鐵欄,遠看去就像是監獄。庫房內光線陰暗,非得有強力照明燈不可。
在一對老夫妻的攤上,我忽然發現了一個紀念“貓王”辭世十周年的CD盒。老兩口本不想出售這1987年的收藏品,可是閑聊之后,老頭發現我對“貓王”的喜愛并不亞于他們年輕時代的狂熱,于是慷慨地把這含有兩張CD的“貓王”精選送給了我。
這個傍晚,我開車來到默西河畔的阿爾伯特碼頭,在距離披頭士紀念館不到百米的地方停下車,打開半扇車窗,默默地聆聽著埃爾維斯的天籟之音。那時候,我還聽不懂披頭士的偉大。像我這樣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被美國商業文化影響太多,所以稍微有點個性和原創風格的“貓王”,很容易征服一個缺乏音樂鑒賞力的頭腦。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