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或導致海龜性別失衡,氣候變化致美佛羅里達海岸新生海龜性別比失衡,為何極端天氣頻發?
1、氣候變化致美佛羅里達海岸新生海龜性別比失衡,為何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變化致美佛羅里達海岸新生海龜性別比失衡,最近幾年的新生海龜性別基本為雌性,很少看到雄性新生海龜的身影,而這一切,都是極端天氣--高溫搞的鬼。由于海龜有一個特點,就是孵化出來的海龜的性別,受環境溫度的影響很大,如果環境溫度在28攝氏度以下,孵出來的海龜雄性偏多;如果環境溫度高于31攝氏度,那么情況就相反了,孵出來的海龜會以雌性多為主。隨著近幾年地球氣溫越來越高,海龜群體中的雌性會越來越多,照這樣下去,會嚴重影響海龜的正常繁衍,海龜數目將會越來越少!
為什么現在地球上的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呢?很多地方的氣溫,甚至經常超過了40攝氏度,地球變成了一個大蒸籠,讓人熱得心慌。持續的高溫,其實就是引發極端天氣的元兇,由于這種氣候變化,很多地方甚至多次出現了洪水、六月飛雪等等的現象。地球變暖還會導致冰川融化,從而使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的地區,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這些還不是全部。試想一下,氣溫變高,是不是會讓水汽蒸發,由此引發的暴雨天氣也會增多;太熱了,地里面會干旱,農作物會減產,糧食不夠,這又是一樁大問題。氣候的不穩定,還會讓傳染病和流行病的傳播更容易,增加了醫療衛生事業的負擔。
這些都在提醒著我們,地球極端天氣頻發,與氣溫變化有關,與地球環境變化有關。保護環境是一件需要投入很多時間、金錢、精力的重任,每個人都必須打起精神,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干下去。我們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時刻準備好應對多發的極端天氣。
2、大堡礁幼年綠海龜為什么99%為雌性?
據日本媒體1月16日報道,澳大利亞大堡礁北部生活的幼年綠海龜99%為雌性,這一嚴重的性別失衡被認為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此項研究結果由美國與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得出。
該研究團隊調查了大堡礁北部生活的300多只綠海龜。按照甲殼曲線長度,處于65cm至86cm范圍內以及未滿65cm的幼年綠海龜中,99%為雌性。而在生活溫度較低的南方,這一比例是65%至69%。
成年綠海龜體長最長可達1.5米,是瀕危物種。研究顯示,當綠海龜孵卵的沙灘溫度超過29.3時,雌性海龜寶寶將增多。
根據氣溫數據及海龜的成長速度分析得出,在海龜12月至3月的繁殖期,大堡礁北部的沙灘溫度自1990年以后基本都超過了29.3 。據此推算,過去20年孵化的海龜基本為雌海龜。
對此專家警告稱,雌性海龜增多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海龜產卵數增加,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海龜繁殖。全球變暖正以海龜無法適應的速度推進,“需要制定防止海龜滅絕的對策”。
原來全球變暖有這么多危害。
3、如果海龜在地球上滅亡了,那有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說句實在話,在生態環境之下,我們高聲叫嚷著抵制排放溫室氣體,抑制全球變暖的趨勢,但是就人類自身而言,除了南極那一片臭氧層“黑洞”,很難有其它切實的警醒式表現來讓我們去認識全球變暖這一問題了。因此,許多人對全球變暖帶來的生存威脅持有懷疑態度。
然而,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地區,一場由全球變暖引發的危機正在劇烈上演——近期一項新研究表明,氣溫的不斷上升幾乎使大堡礁所有的海龜變成了雌性。數據顯示,大堡礁海龜不論是幼體還是亞成體海龜,雌性比重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也就是說,近二十年來,這個區域幾乎沒有雄性海龜出生,簡直是駭人聽聞。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大堡礁地區將出現純種雄龜的絕種事件,而導致這一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正是全球變暖。
海龜的性別靠環境而決定十分有趣,與我們人類在受精卵時就確定性別不同,海龜的性別是由孵化時的溫度才確定的。研究發現在孵化的過程中,當溫度高于30.3℃,就會孵出雌龜;當溫度低于28℃時孵出的都是雄龜。只有當溫度介于28到30.3℃之間時,才能孵化出雌雄比例接近的龜寶寶。理論上來說,如果海龜的生存溫度超過30.3℃,它們的種群便全都發展成純妹子了。別以為只是海龜對溫度敏感,自然界中的很多魚類也會隨著氣候變暖發生變化。比如當水溫升高后,歐洲鱸魚的魚群就會不約而同地“由女變男”,朝著“純爺們”的種群方向發展。
這種用溫度決定生男生女的機制被稱為溫度決定性別機制。1966年,美國生物學家里克·查爾諾夫首次發現了,普通鬣蜥的性別與卵的孵化溫度有關。近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科學界總結出了孵化溫度與性別的關系有三種,它們分別是:以海龜為代表的FM(Female-Male)模式,即是高溫產雌性后代,低溫產雄性后代;以鱷魚為代表的MF模式,即是高溫產雄性后代,低溫產雌性后代;此外,還有FMF的模式,即高低溫均產雌性后代,中溫產雄性后代。
其實對于一個地區的而言,海龜集體雌性化或許不足以導致生態環境出現多么巨大的破壞,但是根據英國《全球變化生物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最近,因為氣候變暖,世界上大部分的綠海龜都越來越“雌性化”。說的是雌性的綠海龜小寶寶越來越多,雄性的越來越少??茖W家估計,到2100年,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三的綠海龜小寶寶都會是雌性。如果按照這種趨勢下去,綠海龜很可能沒辦法正常繁殖,最終在地球上滅絕。
最后,其實有許多人工養殖海龜可自行控制溫度來改變海龜性別,但是這也只是揚湯止沸,真正能挽救海龜的,還是要靠全人類共同努力,抑制全球變暖的趨勢,還給海龜一個雌雄平衡的生活,不讓海龜們可憐巴巴的孤獨終老。
4、染色體并不能決定海龜性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受溫室效應影響,全球氣溫逐漸升高,澳大利亞氣溫超過40℃,悉尼達到80年來最高。同時,大堡礁海水溫度越來越高,當地海龜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在太平洋最大的綠海龜產卵場雷恩島,人們驚訝地發現,雌雄海龜的性別比例已達116:1。如果氣候持續變暖,很有可能對綠海龜種群造成毀滅性打擊。
比如有些龜、鱷魚等動物的性別是由卵上覆蓋的礫石溫度決定的。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形成“死卵”,不能孵化生命。只有在一定范圍內,當溫度低于27℃時,孵化出來的龜大部分會是雄性;當溫度高于30℃時,孵化出的龜絕大部分會是雌性;當溫度介于兩者之間時,孵化出的海龜性別比例將接近1:1。
有學者認為,恐龍作為一種曾經主宰地球的爬行動物,滅絕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高溫高溫導致種群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個體數量越來越少最終崩潰。
海龜沒有和鳥類、哺乳動物一樣性別的性染色體。它們是相同的染色體,相同的基因組合,不同的基因表達在發育過程中形成性別分化。
生物個體就像城市燈光的夜景,很多物種都配備了類似的燈光,染色體堿基對的序列相似度很高。但是照明控制箱內的開關都是通斷的,造成城市夜景的外觀差異很大。同理,影響基因表達的開關有通斷、通斷、溫控開關、pH開關,導致物種千變萬化。即使同一個物種有相同的基因,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基因表達,導致個體不同。
科學家發現,佛羅里達海灘上的雌性海龜出生率大幅上升,這比雄性海龜有著壓倒性的優勢。科學家推測,這可能與該地區持續變暖的因素有關。更糟糕的是,科學家認為性別比失衡會影響整個海龜物種的未來。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