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海外漢盛
1、中地國際海外工資發放時間
每月15號。
據查詢boss直聘資料,中地國際海外工資發放時間為每月15號,免費提供食宿與境外保險,合同一年一簽,以實際工期為準。
中地國際海外集團有限公司是由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等國內大型石油化工、礦業勘察、工程建設、投資基金共同投資組建的跨國集團。
2、中地海外漢盛貿易在非洲做工程機械維修工作怎么樣啊?
剛剛畢業準備去那邊工作待遇 還有發展空間什么的如何啊 謝謝
3、中國新生代張漢盛個人資料,要具體的
張漢盛(Matthew,2001年9月7日—),生于美國加州,現居上海。中美混血人氣童模,全國最好的童模之一,被稱為“上海TCK”、“小比伯”。在《小時代3》中扮演小宮洺,當過脫口秀的主持人,參加了《中國新聲代》第二季。最令他驕傲的是擁有一個車庫樂隊,他擔任主唱兼貝斯手。
中文名:張漢盛
外文名:Matthew
別名:盛盛 漢盛 漢盛盛
國籍:美國(美利堅)
星座:處女座
出生地:美國加州
出生日期:2001年9月7日
職業:學生、童模
代表作品:《小時代3》
參與節目:《中國新聲代》、《天天向上》等
血統:中美混血
好友:封迪、蔡知雨、羅維
喜歡的顏色:黑色
粉絲名:Monstar
分享
演藝經歷
參演《小時代3》:成功是慢慢歷練出來的
剛進入人們視線,張漢盛留給觀眾的印象就是帥氣。在《中國新聲代2》第八期節目播出前,恰逢郭敬明的《小時代3》上映,盡管是一晃而過的鏡頭,有心的人還是一眼認出了這個五官精致的混血“小宮洺”。對于自己能有幸選中參演《小時代》,張漢盛也覺得出乎意料,然而拍電影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玩,或者那么光鮮。《小時代3》的拍攝是在冬天,張漢盛和劇中飾演小周崇光的演員凱恩穿著單薄的春裝,在鏡頭前一遍遍的嘗試。在寒風中,張漢盛在草叢里一遍遍的拍攝,臉都凍僵了,但在電影里,卻只是幾分鐘的鏡頭。剛選上時本來中文不好的張漢盛摩拳擦掌準備大背中文臺詞,結果卻發現沒有臺詞,張漢盛不免有些失落,但隨即又自我安慰起來:“當初成龍叔叔的第一個電影還沒有名字,至少我是小宮洺。之后慢慢努力,我也可以成功的。”
唱功or長相:請不要只看我的臉
參加《中國新聲代》后,不少人都被張漢盛養眼的外貌吸引,更有人說張漢盛只有外貌,其他的都是浮云。其實,在張漢盛的學校,他出眾的外貌就引來不少騷動,經常會有學生去教室外面看他,也會有女生對他表示好感。對此,張漢盛略無奈的解釋:“我的外貌是天生注定的,改不了的事實,我也無能為力。但是我也希望能在舞臺上呈現更多的自己,讓別人發現除了外貌,我身上還有其他的優點。”除了已經在舞臺上表現過的舞蹈,張漢盛也在VCR里透露過自己有一個最驕傲的車庫樂隊,平時喜歡貝斯的他經常與好友玩音樂,通過《中國新聲代》的舞臺,張漢盛希望能展現出更多才多藝的自己,而不是老被別人說只有外貌。
張漢盛
好兄弟封迪:我們無話不談
在張漢盛參加《中國新聲代》之前,網上對封迪的傳聞就甚囂塵上,張漢盛對此也略有耳聞。來到《中國新聲代》之后,同樣個性有型的兩人一拍即合,成為好兄弟。同樣的笑點、同樣的音樂愛好、同樣的英語表達,封迪和張漢盛還沒入班就已經玩得很投機了,這也是張漢盛選擇尚雯婕班級的一個理由。加入尚雯婕班級后,兩人更形影不離,私下無話不談,節目中也經常選擇類似的服裝,還一起分享美食。對于網上的封迪的消息,張漢盛顯然有自己的情緒。“私下跟封迪接觸這么久,他完全不是報道里說的那種人,那些報道太無聊了。不光是他,我覺得每一個《中國新聲代》的學員都會被各種曲解報道,我們無所謂,就開心的唱歌,展現出更好的自己就好了。”而兩人的兄弟情深,在之后《中國新聲代》的舞臺也會更多的呈現給觀眾而身為國內一線童模,張漢盛還遠沒有走進普通觀眾的視線,《中國新聲代》的舞臺和天娛的介入無疑可以幫其提升人氣,張漢盛也亟需改變現狀,因此他將通過《中國新聲代》的舞臺展示出全能多樣的自己,證明自己的實力。據悉,與芒果關系緩和的尚雯婕也有意幫忙老東家天娛力捧張漢盛,張漢盛也將每期都挑戰不一樣的曲風,讓觀眾看到自己的潛力。
《小時代3》中,飾演宮洺小時候的小演員張漢盛一出場就秒殺一眾小時代粉絲,成為新晉00后小男神的代表。在劇中飾演小宮洺的張漢盛是典型的中美混血,為了圓自己的 音樂夢,張漢盛參加《中國新聲代》大展唱功。
賽場風姿
上一期《中國新聲代》播出后,張漢盛因五官和精彩表演而被封為“新晉男神”,相關新浪微博話題“新晉男神張漢盛”閱讀量達600多萬。身為國內一線童模的他還參演過《小時代3》扮演小宮洺,年紀小小的他就有如此成就,讓不少人把他的成功都歸于他的長相,說他是靠長相混出來的,不少網友表示“長得帥不是你的錯,出來禍害觀眾就是你的錯了”、“這就是看臉的時代”。對于自己的長相,張漢盛只能無奈的說這個是天生的,但自己會在《中國新聲代》的舞臺上努力呈現出不同的自己讓觀眾看到他的才華。
相關新聞
尚雯婕力捧 或成天娛00后新寵
張漢盛與尚雯婕
《中國新聲代》張漢盛進班的節目錄制時就有消息指出天娛高層秘密潛入現場觀察,曾在芒果露面表演、如今參演《小時代3》、長相出眾、噱頭十足的張漢盛再次被天娛看好,有意將其簽約打造成00后新男神的領軍人物。
同時面對網上的質疑和負面評論,張漢盛迫切需要抓住每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4、什么是影響中國海外利益的常態化因素
政治、經濟因素等。
政治因素: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如地緣政治競爭、盟友關系變動等,可能影響中國在海外的利益。
經濟因素:全球經濟形勢、貿易政策、投資環境等,都會對中國在海外的經濟利益產生影響。
5、中國海外集團和中國海外控股的區別
1:公司性質的區別:
中國海外集團: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1979年6月,前身為中國海外建筑有限公司,其建筑、地產、基建業務遍及國內外,是香港最大的承建商。
中國海外控股:中國海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屬于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成立于1993年,注冊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總部設在北京。
2:經營范圍的區別:
中國海外集團:業務領域以建筑、地產和基建投資為主體,經營地域遍布香港、澳門、中國內地、阿聯酋和印度的許多城市,現有員工14,000余人。擁有可以競投投標額不受限制的樓宇建筑、海港工程、道路與渠務、地盤開拓和水務工程五項最高級別的施工牌照(簡稱5塊C牌)。
中國海外控股:集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房地產開發、環保和科技、國內外貿易、金融服務及文化產業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企業。實現了海內外業務并舉、多元協調發展的戰略格局,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集團旗下擁有數十家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參股公司,業務遍及國內外。
3:公司理念的區別:
中國海外集團:致力于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做一個富有良知的企業公民,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中國海外控股:以服務國家為宗旨,以智庫建設為先導,緊跟國家發展戰略,抓住國家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帶來的新機遇,朝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元化產業集團”和“打造基業長青的百年企業”的宏偉愿景奮力前行。
來源:百度百科_中國海外集團
來源:中國海外控股集團集團簡介
6、海外置業要注意!業內人士揭秘購房那些坑
據戴德梁行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商業地產投資總額再創新高,達到383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了49%。隨著中國對外置業投資額不斷攀升,隨之興起的,還有海外房產中介行業。然而,很多不合乎規范的中介機構也混雜其中,從而衍生出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透明和多重中介等“陷阱”。在近日舉行的日出投資客戶年會上,鏈家地產海外置業總經理時今強對中新網表示,找一家足夠專業且可以信賴的房產中介是規避風險的最佳方式。
戴德梁行發布的《2016四季度中國海外投資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商業地產投資總額再創新高,達到383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了49%。其中,美國是中國投資者的首選目的地,投資總額達183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了4倍以上。2016年,美國占到中國海外地產投資總額的48%,保持領先。另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數據稱,2016年中國超越了加拿大,成為美國房產最大的國際買家。
事實上,不僅美國是中國人買房的熱門目的地,近年來,也有不少國人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買房置業。眾多國內房企也開始遠赴海外建房,做起國內人的生意。
隨著中國對外置業熱度不斷攀升,隨之興起的,還有海外房產中介行業。然而,由于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很多不合乎規范的中介機構也混雜其中,伴隨市場一起野蠻生長,從而衍生出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透明和多重中介等“陷阱”。
近年來,在參與購房移民的投資者中,很多人花費幾百萬元在海外購置房產,卻出現了房產被開發商*押給銀行、被蒙騙入住等問題。一些無良中介往往利用投資者不了解行業、不了解當地政策、語言能力不足、海外維權困難等劣勢欺瞞投資者,使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但中介卻能逃避法律責任。
據鏈 家海外事業部總經理時今強介紹,在海外購房熱潮中,市面上一些購房者耳熟能詳的項目都只是“看上去很美”,“這些項目其實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好,而是因為給中介的返點高。這些小公司可能干兩年就消失了,甚至賺一筆傭金就找不到人了。”
“選擇房產項目時有許多購房者并不了解的事情,以美國為例,雖然美國房產市場的管理相對比較正規,但房產項目還是存在爛尾的可能。如果不了解拿地環節和整個的建筑流程,還是很容易踩上雷區的。此外,美國也有學區房,一條街一邊的房子在學區之內、另一邊在學區之外,兩邊的價格能夠差出一倍,如果對當地情況不了解,也很容易上當受騙。”時今強說。
“關于行業亂象,我再舉幾個例子,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就是所謂的100萬元人民幣買一套房子,但那套房子最多值50萬元,剩下的都被房產中介分了,業內人都知道這種情況,但購房者不知道。”時今強說,“還有一種就是稱在歐洲一些國家買房產送移民之類,號稱交上50歐元就可以移民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取得這些國家的移民身份,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坑。”
“海外購房陷阱太多了,可以說上三天三夜。”時今強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稱、專業度有差異。他表示,在海外買房,找個好中介和好經紀人至關重要,一個好中介可以幫客戶省去很多麻煩,“就像一個人要做心臟手術,他其實沒必要知道心臟是怎么構成的,只要找到最棒的醫院就可以了。海外置業也是一樣的,相關細節非常復雜,對于非業內人士來說,了解起來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那么客戶只要找到一家足夠專業且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比如鏈家,就能把整件事情完成的很順利,這也是規避風險的最佳方式。”
此外,時今強認為,解決行業亂象需要規范市場,還需要信息公開,通過各方努力,假以時日才能有好的結果。
(來源:華龍網)
(以上回答發布于2017-02-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準)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7、在五千年的歷史里,為何歷朝歷代君王都沒有開辟海外國土?
歷史上的中國,確實非常神奇,它是一個強大的國度,是從古至今從未斷過的文明。但是中國從來沒有大面積地擴張過土地。原因你們知道嗎?
秦朝是我們華夏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而從秦往后我們所熟知的大一統王朝,如漢唐,宋元明清,除了元朝對于自己的版圖面積有一種過分的執著,其他王朝對于九州以外的地方似乎都沒什么興趣,這一點似乎讓人很難理解。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這些大一統王朝為何對九州以外的地區沒有什么興趣,為何沒有在鼎盛時期一味地開疆拓土。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我看來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儒家文化的影響,第二,成本論(主要原因)。
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歷代大一統王朝,除了元朝,治理國家的核心理念都是源于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從小被教育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社會的穩定,不過同時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執政者也得按照儒家這一套做才行,雖然因為世襲制的原因,很多奇葩皇帝不斷出現,但是因為整個的制度的存在,哪怕一些皇帝不愿意,很多表面工作也是得做的。
同時因為中國古代是天府之國,物產豐盛,文化鼎盛,對于其他國家根本看不上,強而不欺,威而不霸,才是儒家文化中最高的君威體現,所以也不會無緣無故放下身段去侵略。
成本論
雖然儒家文化對于大一統朝代確實有一定的束縛力,但是并不是那些朝代沒有開疆拓土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借口總是容易找的,皇帝的性格也不盡相同,中國自古講究名正則言順,,假如有一個巨大的利益誘惑擺在面前,我相信很多皇帝想盡辦法都會找到一個合理的借口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這么做,就是因為利益還不足以讓他們動搖,而且成本非常高。
這其中成本高主要在三個方面:
開疆拓土成本高
英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就是因為全世界到處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當初在全世界航行的時候,經常做這樣一件事,那就是經過一個地方,旗幟一插,就對外宣稱此地歸我了。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而且注定不能長久,果不其然,英國殖民地到最后都重新獨立了。
中國人從來不做這樣的事情,插個旗幟就成你的了?這是什么邏輯,能夠聽我話的,才是我的,這才是古代統治者們的想法,九州地區自古以來都是最繁華的地區,也是稅收和農業的主要來源地,其他地方不是荒涼,就是冰天雪地,能征善戰的游牧民族更是時不時來搗亂,而且中國要想開疆拓土,擴大版圖,只能向西向北,可是這些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蠻荒之地,要想徹底占領住必須把敵人趕走,這才是最難的。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先后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和元朝政府,建立大明王朝,徐達常遇春為首的名將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元順帝搬家,當時無論是軍隊戰斗力、后勤補寄還是將領水準,明朝都有著絕對的優勢,可是卻一直沒能將元朝這個心腹大患徹底剿滅,建立了北元一直不停地鬧騰,直到洪武二十年,捕魚兒海之戰之后,北元才一蹶不振,最后被人分裂。
為何北元那么難對付?主要原因是,你根本找不到人,在那荒涼之地,有時候連續走上半個月都看不到一個人影,要想找到對手憑借的是運氣,而且對手都是游擊戰高手,你來我就跑,你撤我就搶,你再來我再跑,來來往往快快樂樂,如果不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任何自欺欺人的占領都是不可能牢固的。
打仗打的是兵馬錢糧,一次次出兵而又一次次無功而返,對國力消耗太大,這是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防守成本高
剛才已經說了,占領那些土地其實并不難,最難的是如何能防止他人來侵略和搶奪。
蒙古騎兵機動性極強,野外生存能力極強,更是個個能征善戰,這群人如果不防御住,地盤再大也住不踏實。
秦始皇想的辦法是修長城,但是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實在是太大,如果要將整個國土的西北防線全部用長城包裹起來,任何王朝清空國力也不可能做到,可是長期派遣部隊駐守也不核算,不但得吃國家的,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很容易擁兵自重,到時候來個謀反,那麻煩就更大了。
建立城池也不行,老百姓總得吃喝,在那個沒辦法南水北調的農業時代,貿易又不發達,老百姓總得生存下去,難不成加入游牧民族戰隊?
所以考慮到防守成本,許多地方哪怕是送給中原政權,他都不樂意要,臥榻之側其容他人安睡?所以干脆你睡你的,我睡我的。
管理成本高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有很長一段時間安南是中國領土,五代十國時期,越南趁著中原打亂,脫離中國控制,獨立成一國,可是后來中原統一之后,竟然誰也沒有去管它,因為安南管理成本太高了實在是不劃算,所以干脆直接把這個地方放棄了。
安南管理成本高在何處?
第一, 安南天高皇帝遠,老百姓只知一把手(不同朝代官名不同),而不知道皇上,皇上下達的政令愛執行就執行,不愛執行你也沒辦法。
第二, 納糧納稅運輸成本高,要從越南運糧食到京城,那距離放在在現在都很遠,在那個只能靠牲口馱行,兵士押運的年代,恐怕士兵牲口來回需要消耗的糧食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回城恐怕還得朝廷補貼那些押運的士兵才回得去,再加上貪污腐化,上繳的物品打個折扣,錢糧根本運不到京城。
第三, 因為天高皇帝遠,安南動不動鬧獨立,謊報災情,面對這種情況,要么朝廷派兵去剿,要么錢糧安撫,無論哪一點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元朝倒是開拓過疆土,但是自從統治中原之后,也因為上述種種原因,基本放棄了對九州以外地區的統治,曾經被統治的地方逐漸獨立,擺脫控制,元朝政府也懶得搭理。
也正是因為付出和回報的不均衡,再加上九州幅員本就遼闊,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全世界文化和經濟的核心,只要治理好九州,就能天下穩定,如果你回到古代,你會不會窮兵黷武,開疆拓土呢?
8、中地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是私企還是國企??
中地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是私企。
中地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于2005年12月08日在北京海淀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劉永亮,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施工總承包;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等。注冊資金1.6億元人民幣。
:
發展歷程:
中地國際于1995年走出國門,是面向亞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從事國際工程建設與融資、實業投資等業務的國際化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足跡遍及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并在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中地國際具備中國商務部批準的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能夠為全球客戶提供規劃、設計、融資、設備供貨、施工、安裝調試和運營的一攬子服務。經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國際工程建設為依托帶動工業、農業、礦業等實業投資的發展模式。
中地國際擁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良好的融資能力,與許多專業公司如咨詢設計公司、專業施工公司、勞務公司、設備供應商及銀行建立了長期而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地國際有管理人員、技術人員300余人,85%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學歷。
來源:百度百科-中地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9、中國的海外交通發展和新航路的開辟在方式和影響上有什么區別?
在明朝前期,中國出現了著名的鄭和七下西洋(1405年—1433年)的偉業,同時期的西歐國家也開始了新航路開辟運動(1415—1523年)。兩場航海運動幾乎是同時興起,但是結果卻大有不同。中國在持續20多年就停止了,而西方卻一直持續了下去。許多歷史愛好者都喜歡將這兩場東西方的航海運動進行對比,本文也試圖在全局上進行一些比較分析。
一,航海目的上的對比
中國古代早就和印度洋沿岸國家有了經濟往來,元朝時期的汪大淵就曾經到達了東非一帶。不過,在明朝之前,中國從未有過官方組織的大規模的航海運動。到了永樂年間,明成祖為什么要進行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活動呢?民間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尋找建文帝;二是聯合穆斯林國家對付帖木兒帝國;三是發展海外貿易。不過仔細分析起來,只有尋找建文帝有一點道理,其他的都比較荒唐。而尋找建文帝也只能是其附帶的目的。
史學家普遍認為,明成祖要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宣揚國威。明朝時期,并沒有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反而推行了200年的海禁。重農抑商成為明朝基本的經濟政策,這也是明朝商業稅收只有宋朝六分之一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中國是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具有自給自足、封閉自守的特征。皇帝認為中國地大物博,不需要對外貿易,反而是周邊的國家需要中國物資。
由于地理空間相對封閉,中國的統治者往往認為天下就一個中國是大國,其他的國家都是“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因此,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文明開化的國度,別人是蠻夷。蠻夷就需要向中國朝貢。明朝的皇帝,就想打造“萬國來朝”的局面。但是明朝西北道路被蒙古諸汗國控制,已經無法走通,只能向海上走。朱元璋時期,海盜、倭寇頻繁,因此該計劃并未實施。永樂年間,日本也暫時統一了,倭寇平靜了,海上交通暢通,這就給大航海提供了條件。1405年,開始下西洋。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鄭和的船隊主要在南海和印度洋進行了這些活動:一是訪問沿岸各國,冊封沿岸國王;二是進行朝貢貿易,只要沿岸居民向明朝“進貢”,就給予豐富的回報;三是收集海外珍奇,以供皇宮貴族玩賞。
東非進貢的“麒麟”
歐洲最早進行航海運動的國家是葡萄牙,進行航海運動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政治原因是引發原因。葡萄牙是一個長期和伊斯蘭教斗爭的天主教國家,在取得民族獨立后,葡萄牙成為了西歐第一個民族國家。1415年,葡萄牙渡過了直布羅陀海峽,攻下了北非的休達。這時候,葡萄牙王子了解到,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有“綠色國家”,可以試圖聯合他們一起對付伊斯蘭國家。這就是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中伴隨著宗教因素。
第二個原因就是經濟原因,經濟原因也是動力因素。當時東西方的貿易被意大利、阿拉伯人壟斷,東方的香料等商品到達歐洲后價格翻了幾番。對于商業文明的歐洲國家來說,誰能夠控制這種商品,就能夠控制財源。對于葡萄牙人來說,想要到達東方,就只能走海路。當時歐洲人了解的世界的范圍就沒有越過撒哈拉沙漠,但是歐洲人卻普遍認為非洲是有盡頭的(西方歷史記載腓尼基人曾經繞非洲航行),只要繞過非洲就可以到達東方。
帶著這兩個目的,葡萄牙出發了。1420年,葡萄牙人發現了馬德拉群島,隨后又占領加那利群島;1427年,發現了亞速爾群島,1434年,葡萄牙人又越過傳統歐洲人已知非洲的盡頭——博哈爾角……這些地方無一例外都成為了葡萄牙人的據點。1444年,葡萄牙終于到達了非洲中部的“綠色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西非地區的象牙、黃金源源不斷地輸入葡萄牙的國庫,嘗到甜頭的葡萄牙人更有動力進行航海運動了。
二,航海技術、規模的對比
當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運動都是兩國政府支持的運動,明朝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而葡萄牙只是一個新興的小國。因此,在航海的規模上,葡萄牙的船隊是無法和明朝的船隊抗衡的。鄭和每一次下西洋,其船只都保持在幾十只,人數2萬以上。其中最大的船只長四十四仗,寬十八丈(疑為八丈之誤),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船隊中大部分人是軍隊、官員,還有一些外國使團。
鄭和下西洋路線
在航海的技術上,明朝使用的是中國幾千年來累積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因此最初也是世界最好的。中國的船只大,結構好,能夠在大洋中應對“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惡劣環境。航行中采用海道針經結合過洋牽星術。在白天,主要依賴于指南針指引方向,晚上則觀看星象和水羅盤來判定方面。這在當時也是最先進的航海技術。
葡萄牙的航海算是白手起家。當時歐洲所有的船只幾乎都只能使用地中海的航行,難以適應大西洋的波濤洶涌。為了提高葡萄牙的航海技術,亨利王子在薩格里什建立了歐洲第一所航海學院,以培養了航海人才。他們在指南針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更加先進的星盤;他們改造了阿拉伯的三角帆,加快了航行速度;他們建立了旅行圖書館,收集世界地理書籍和地圖,其中《馬可·波羅游記》;他們提高了船只載重量,開始在船只上安裝大炮。1440年,葡萄牙制造出了能夠在大西洋進行航行的船只。從此,葡萄牙的航海技術開始領先全球。
1440年,鄭和下西洋已經停止了7年,而葡萄牙的航海事業才方興未艾。1488年,迪亞士經過4個月的航行,發現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標志著葡萄牙通往東方的路線即將打通。但是不久,西班牙就加入了進來。哥倫布原本服務于葡萄牙,他相信地圓學說,認為向西航行也能夠到達東方。但是對于葡萄牙人來說,從東方走更加實際,因此哥倫布在葡萄牙不受重視。1492年,哥倫布被西班牙重用,開始向西航行,于是不久,他就發現了美洲,宣稱發現了通往印度的道路。葡萄牙也加緊步伐,1497年,達伽馬經過一年的航行,到達了印度港口卡利卡特,新航路的開辟實現。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世界第一次環球航行。
如果我們對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和西葡兩國的路線進行對比就會發現,明朝的航海路線基本是沿著海岸線前進的,而西葡兩國卻能夠橫渡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這足以證明,明朝的航海技術已經落后于西方國家。這不僅體現在技術上,還體現在理念上。西方國家在航海之前就認為地球是圓的,航海之后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到了17世紀初,利瑪竇不辭萬里來到中國宣傳地圓學說時,居然被明朝的士大夫嗤之以鼻。
三,對世界的影響不同
鄭和下西洋,當時浩浩蕩蕩,無不威風。然而,短短的20多年就無法維持了,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就是大花錢了。首先,鄭和下西洋實質上是一種朝貢貿易,必須對沿岸的“朝貢者”實行大規模賞賜,導致明朝的財政負擔嚴重;其次,鄭和下西洋,并沒有給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什么資源,只是帶來了海外珍奇。反而因為要支持航海運動,要大規模建造船只而大興土木,加大百姓負擔;在航行之后,需要對隨船的官兵進行大規模的賞賜,以資鼓勵。因此在1433年,明宣宗停止了航海運動。
許多人說,雖然航海運動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多少的正面影響,但是開闊了中國人的視野,讓中國人更加了解世界了。在鄭和下西洋后,隨船的人員寫下過一些地理著作,如《鄭和航海圖》、《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等。不過這些著作并未在中國流傳開,中國百姓和士大夫對這些都不感興趣,這些書籍被束之高閣。據《殊域周咨錄》記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但是在成化年間卻找不到了。而明朝官員對西洋的了解卻以驚人的速度在退化。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已經攻占了馬六甲,壟斷了印度洋的貿易,明朝對此不知情。萬歷二年(1574年),嚴從簡寫《殊域周咨錄》,對東南亞國家進行了介紹,但是書中記載了國家位置錯誤百出。
明朝的大航海運動就還比如在平靜的湖面扔了一個大的石頭,當時是水花四濺,氣候兇猛,但是波紋很快就平靜了,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而西方的航海卻不同,他們在到達的地方建立商業據點,壟斷貿易;建立殖民地,開采黃金,掠奪資源。最終,西方人將勢力范圍伸向了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新航路開辟帶來了地理大發現,美洲,北極、澳大利亞、南極洲相繼被發現,世界被連成了一個整體。如今,美洲,澳洲等地都成為了西方文明的地區。
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歐洲,在歐洲引發了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崛起。為了適應航海需求和大規模的資金流動,股份制公司、現代銀行、股票交易所出現了,資本主義的運行方式在歐洲全面地推廣。同時,殖民擴張使得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金、市場和原材料產地,導致了歐洲手工業異常繁榮,刺激了技術的改造,為工業革命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此,歐洲能夠進入工業文明,和新航路開辟密不可分。
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明朝后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畫出了一幅世界地圖,向中國人展示全世界。然而利瑪竇的宣傳被認為是“邪說惑眾”,并且攻擊說:“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見,足之所不能至,無可按聽耳,真所謂畫工之畫鬼魅也!”為了適應中國“天朝上國”的觀念,利瑪竇把地圖進行了改造,將中國放在世界的中間,這幅地圖就是《坤輿萬國全圖》。可笑的是,現在許多人卻認為這幅地圖是明朝人的作品,并且以此作為明朝了解世界的證據。
《坤輿萬國全圖》
結語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海外貿易對中國來說是可有可無。然而,西方國家是海洋文明國家,他們國家的經濟依賴于海外貿易。這就導致東西方在發展模式上存在巨大的差異。鄭和下西洋,對于中國的皇帝來說,那不過就是一場秀肌肉的表演,他們希望他國看到中國強大而來朝貢。新航路運動,對于西方人來說,那就是一場爭斗貿易壟斷權的冒險。結果就是,明朝的肌肉秀不動了,航海就停止了,而西方在擁有航海帶來的金錢后,就義無反顧地走向了海洋時代。
點“在看”給我一個小心心
10、中地海外中揚建設有限公司是國企嗎
該公司是國企。
根據愛企查得知,中地海外中揚建設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企業,是中地海外集團旗下的企業,位于長沙市,目前處于開業狀態。
經營范圍包括許可項目:建設工程施工、建設工程勘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相關部門批準文件或許可證件為準);一般項目:對外承包工程、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