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1、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1、人均生產總值
要達到小康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必須超過3000美元,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要達到小康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達到1.8萬元。
3、農村家庭純收入
要達到小康水平,必須確保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4、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就是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要達到小康水平,恩格爾系數要低于40%。
5、城鎮人均住房面積
要到達小康水平,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要達到30平方米。
6、城鎮化率
要達到小康水平,城鎮化率必須要達到50%。
7、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
要達到小康水平,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必須要達到20%。
8、大學入學率
要達到小康水平,大學入學率應該達到20%。
9、醫生人數
要達到小康水平,要保證每千人中的醫生人數為2.8人。
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要達到小康水平,要保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95%以上。
2、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么
小康家庭的標準:
1、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2、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3、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4、是恩格爾系數低于40%。
5、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
6、是城鎮化率達到50%。
7、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8、是大學入學率20%。
9、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10、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小康水平主要標志是:
1、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
2、人們的基本生活資料在數量上已經得到滿足,生活比較舒適和安逸;
3、消費結構有了顯著的改善,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在消費資料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4、消費形式多樣,消費質量提高,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采,人的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3、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么呢
小康社會的標準為:恩格爾系數低于40%、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50%、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大學入學率20%、每千人醫生數2.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1、恩格爾系數低于40%
一般來說,當恩格爾系數在50%以上,人們主要關注的是農產品的數量安全;當恩格爾系數在40%-50%之間,人們逐步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當恩格爾系數將到40%以下,人們對農產品的營養、安全衛生水平要求更高。
2、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7.3平方米,已全面達到小康標準。
3、城鎮化率達到50%
家庭小康的標準是城鎮化率達到50%,在城鎮化過程當中,當城鎮化率超過50%以后,城鎮化減速的現象將逐漸出現。
4、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是衡量家庭小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5、大學入學率20%
大學入學率20%是家庭小康的標準之一,意味著大學接受的學生比較多,家庭的學生素質和能力相對較好。
6、每千人醫生數2.8人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內容,中國現有醫生360.7萬,每千人口執業醫生2.59人。
7、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是家庭小康的標準之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為95%,意味著家庭在經濟上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能夠過上基本的生活需求。這也是小康生活的一個重要標準,能夠為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益。
4、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小康生活的標準也就是年收入在36萬——60萬的為小康家庭,按照一對夫妻來說,也就是每個人年薪在18萬——30萬,算下來月薪為15000——2.4W之間。
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還不是十分富裕的狀況。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5、達到小康水平的標準是什么?
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還不是十分富裕的狀況。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小康的標準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準設定為:(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于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爾系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31‰;(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布: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6、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法律分析: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3、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4、恩格爾系數低于40%;5、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6、城鎮化率達到50%;7、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8、大學入學率20%;9、每千人醫生數2.8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第三條 戰略導向 “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7、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標準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恩格爾系數低于40%;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50%;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大學入學率20%;每千人醫生數2.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標志。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4美元。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過去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倍。預計今后2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能夠保持過去20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過小康指標。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過去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長1.6倍,到2000年為2253元。
可以預計,今后20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有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于40%。近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正處于新的升級過程中。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預計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超過30平方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么
9、小康家庭的標準
法律分析:
①富人家庭:年入200萬以上,凈資產1000萬以上;
②富裕家庭:年入80-200萬,凈資產500-1000萬;
③中產家庭:年入40-80萬,凈資產200-500萬;
④小康家庭:年入20-40萬,凈資產80-200萬;
⑤貧窮家庭:年入10-20萬,凈資產60-80萬;
⑥貧困家庭:年入10萬以下,凈資產不足60萬。
法律依據:
《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 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標準的確定應當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統籌考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最低工資標準以及住房保障和其他社會救助的關系,以滿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為原則,按照不同救助項目需求和家庭支付能力確定。
10、小康的標準
法律分析:小康的標準如下: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3、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4、恩格爾系數低于40%。5、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6、城鎮化率達到50%。7、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8、大學入學率20%。9、每千人醫生數2.8人。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法律依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0二0年力爭比二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這次大會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愿望,意義十分重大。為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這個奮斗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各地各部門都要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實現這個目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可以肯定,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