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留學,一番留學怎么樣
一番留學,一番留學怎么樣
最近有些日子沒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一番留學”的話題。如果你對這個領域還比較陌生,那么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的,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其中的奧秘吧。
文章目錄列表:
1.我國的名人里面有哪些有留學經歷?2.出國留學目的教育方案
3.為什么留學生都喜歡到美國留學?有哪幾個關鍵因素?
4.60年代留學生從萬人到百萬人的跨越
5.高中畢業想去日本留學可以嗎
我國的名人里面有哪些有留學經歷?
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
魯迅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后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后來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里,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于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于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于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后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當時,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兩冊《域外小說集》,他個人單獨發表了《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一系列重要論文。在這些論文中,他提出了“立國”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熱情地呼喚“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精神界之戰士”。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 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后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后,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巖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并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冰心
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后,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
在去美國的杰克遜總統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默思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不約而同到康耐爾大學補習法語,美麗的校園,幽靜的環境,他們相愛了。
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吳文藻則繼續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的博士學位。冰心回國后,先后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創作不輟, 作品盡情地贊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
出國留學目的教育方案
出國留學目的教育方案
如何進行出國留學目的教育 隨著我國高等學校辦學形式的日益多元化,國內有相當數量的高校開展了同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這類合作辦學的學生需要在國內接受一段時間的基礎教育后再出國留學繼續完成課業。如何對學生進行出國留學的思想教育是當務之急,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理論問題。而追根溯源,出國留學的目的是什么,始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問題。
事實勝于雄辯,用中國近現代留學史的史實進行留學目的教育,能夠收到極佳效果。一部近現代的留學史就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救國圖強,為中華崛起而出國留學的歷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中國留學生們正是懷著報效祖國的宏愿毅然走出國門的。他們目睹國家的貧弱和列強的驕橫,深知只有富國強兵才能使祖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留美幼童詹天佑,到留英學習海軍的嚴復;從抗日戰爭開始回國參戰的眾多留學生,到上世紀50年代以錢學森為代表的大批歸國留學生,無不踐行著為國家而選擇個人志向,因民族而決定個人行止的偉大愛國主義傳統。越是在祖國艱難時期,越是在危機時刻,中國留學生所迸發出的愛國熱情和創造力量越是熠熠生輝。學成歸國后,他們總是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我們國家在不少領域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留學和中移民生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為趕超世界先進文化與科學技術而出國學習。清末?師夷之長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留學目的雖然未免實用而狹隘,但是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人文、自然科學知識,仍然是今天留學生出國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毋庸諱言,我國的高等教育目前還缺乏培養世界拔尖人才的能力,錢學森的?世紀之問?所問的就是這個問題。我們追慕上世紀40年代初的西南聯大,為它在最艱苦、最簡陋的條件下培養出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等一代大師而贊嘆。而同時也要看到,這些前輩學人身上幾乎都有著世界著名學府的留學背景,正是最頂級的教育與科研環境促成了他們日后的成就。當今的中國留學生們所處的時代,學術、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學科交融滲透,原有的專業不斷分化,新的學科不斷涌現。科學最前沿的迅疾發展甚至不給人一刻停留等待的機會。出國學生要深知自己肩負的重大使命,需要充分利用留學機會,刻苦攻讀,吸納尖端知識,使專業知識精益求精,日后憑借真本領報效祖國。
先進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要把了解人類先進文化作為留學的目標。世界各民族都創造了優秀的歷史文化,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方向應該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清醒看待西方發達國家文化之優長和不足的同時,吸收其精華,為青島香港路小學我所用。出國留學生理應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創新能力,勇敢地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偉大使命。
國家要發展,就要堅持改革開放。留學生要睜開眼睛看世界,要了解世界。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墨守成規,只能疲于應對;閉目塞聽,一定會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唯有了解別國,才能縮小差距,發展自己。留學生最直接地體驗國外生活,能夠比較全面掌握其社會方方面面的信息。國外學習的經歷使留學生具有打通中外文化的宏觀通識,而這樣了解世界的人才越多,對國家發展就越有利。
身在國外,留學生必然要做一番比較的功夫,比較中外國情,比較資本主義幾百年的發展史與我國60年發展史。我們的留學生要看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發展道路,有不同的特色,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每個國家和民族既不能夜郎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青年學生提供一種科學的方法,即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矛盾對抗的雙方既斗爭又相依相存。我們的留學生要學會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分清主流支流,抓住矛盾本質。以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辨別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優長與局限,可以比較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
為什么留學生都喜歡到美國留學?有哪幾個關鍵因素?
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生活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非常多,于是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進行留學,通過國外留學,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將來回國也能夠找到一個好工作,擁有一個很好的生活。
在家長給孩子選擇的留學國家時,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選擇美國這個國家,很多孩子都會進入美國進行學習,很多人都會非常好奇,為什么會給孩子選擇美國這個國家,但其實美國在很多方面上,都是世界頂尖的,所以很多人選擇留學的地方是美國。
中國學生選擇美國留學的原因
1. 科技領先
美國的科技水平是全世界第一,很多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來自美國的,美國聚集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并且擁有最好的科研環境,最好的技術水平,各個方面都是第一,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對于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都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是知識水平一般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能夠受到很大的影響,并且很多人想要做的科學研究,都能夠在美國進行,科研數據也能夠在美國查詢到,很多諾貝爾獲得者都是擁有在美國留學的經驗。
2. 教育靈活
對比于我們國家的教育方式,美國的教育方式會更加的靈活一些,不會讓學生只讀書本上的內容,困在學校里面,在美國,會有很多不同的嘗試機會,美國的教育方式不會只讓學生干讀書,更加注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并且留學美國并不需要著急的選擇專業,可以經過各個專業的嘗試,再最后選擇自己的專業,給學生一個機會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并且喜歡的專業,而且在美國的大學中,會有很多不同的專業,很多新鮮的專業,在國內目前都還沒有,所以在美國能夠更多的機會去嘗試,最后學習真正感興趣的專業,得到更好的成就。
3. 機制新穎
美國的教育機制相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是比較新穎的,在美國大學中,主要教學是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的,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個人的潛能,以及將自己的長處都能夠很好地發揮出來,學生在這樣的機制下學習,學習壓力會相對較小一些,能夠學習到真正自己感興趣并且擅長的東西,將來學生畢業后到了社會上,也能夠將在學校里學習的東西很好地發揮出來,獲得一番成就。
大家選擇在美國留學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其實不管學生到哪個國家進行留學,都能夠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知識,將來能夠回來,更好地報效國家,將在國外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事業上,對自己對社會都能夠付出一份小小的貢獻,獲得一番成就。
60年代留學生從萬人到百萬人的跨越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突破140萬。學生留學目的地國家已從上世紀的前蘇聯、東歐等國家為主,擴展為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留學方式也從公派為主轉變為以自費為主。
公派留學開啟留學新時代
留學大潮的掀起,始于公派留學。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我國向前蘇聯派出了1萬多名留學生,向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學生,1956年起又決定向與我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和周邊國家派遣留學生。1978年12月,改革開放后首批52名公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此后,包括李政道等倡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研(論壇)究生”項目(CUSPEA)在內的多個公派留學項目啟動,中國大規模派遣留學人員的序幕就此拉開。1992年,根據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國家出臺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工作方針。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把這十二字方針正式定為出國留學方針。
公派留學人員都經過了嚴格選拔和考核才得以成行。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梅仁毅曾于1982年赴美國耶魯大學學習。“選拔嚴著呢。”梅仁毅回憶說,先是北外的許國璋和王佐良兩位先生寫了推薦信,而后美國使館來人考核,上午筆試,下午面試,整整一天,考英語(論壇)水平,也問學習計劃,還了解回國后的打算。
梅仁毅等留學人員出國后如苦行僧般地學習著。一年時間,梅仁毅看了250本書,記了1000多頁筆記,復印了幾千頁的資料。耶魯大學的人開玩笑:“梅,你快把我們的書都印完了。”考慮到回國后教學任務繁重,他又撰寫了300多頁講稿,每頁講稿都送給導師批閱。回國時,他不僅帶回了8000美元的旅行支票,行李里還多了30多箱書,這些書成為北外圖書館美國外交史研究的第一批原版外文資料。梅仁毅現已是博士生導師、英語區域研究開拓者。他說:“我們這代人出國留學,是為了學成回國干一番事業,再苦再難,也一定要學成。”
2007年,公派留學人員比2006年的8242人增加了51%,高達12402人,年派出人數也首次過萬。
自費留學從人數寥寥到浩浩蕩蕩
出國留學信息通過收音機、報紙等媒體在社會上廣為傳播,出國留學夢想在眾多高校學子、科研人員心中生根發芽。然而,公派為主的留學形式決定了只有少數人才能走出國門,更多的人轉向自費留學。
自費留學從1978年開始就有人成行,但因限制較多、人們收入有限等原因而人數寥寥。隨著自費留學政策逐步放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費留學的人數開始成倍增加。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劉煜炎見證了自費留學從少人問津到走向普及的歷程。1982年至1984年,劉煜炎把自己的留學夢想先后寄托在三個公派項目上,但始終未能成行。他只能轉向自費留學。直到1985年,他在法國工作的叔叔寄來了考試費后,他才開始參加托福和GRE考試。1987年,他碩士畢業留在中科院武漢物理研究所工作,一年后成為科研組長。這時依然懷有留學夢想的他,收到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且都有獎學金,由于服務年限未滿沒能成行。直到1991年再次獲得劍橋大學獎學金,劉煜炎才最終登上飛往英國的航班。
隨著自費留學限制越來越少,更多和劉煜炎一樣的學子跨出國門。從1991年開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重新向中國學生開放,自費留學人員越來越多。張利敏所在的北京嘉華世達留學服務公司隸屬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她回憶說:“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心辦理自費出國留學的業務量很大,排成的長隊可說是‘九曲十八彎’。學生和家長需排隊買號,每個號50元。前來咨詢的人必須簽辦理留學的協議,因為人手緊張,單純咨詢的人不予接待。”
據統計,1980年到1985年,有近萬人選擇自費出國留學。之后的1986至1990年間,中國內地自費出國留學人數達13萬人,是上一個5年的13倍,其中僅1990年一年即有5.6萬人。到1991年,在外中國留學人員總數已增至17萬人。2001年,全年出國留學人數超過8.4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達7.6萬人。2008年,我國當年留學人數達17.98萬,其中自費出國留學人數達16.16萬,占當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的90%。
2002年后每年超過十萬人海外留學
進入21世紀,留學大門進一步打開,2002年,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加拿大等國家調整了對中國學生留學簽證制度,一些專門對中國設置的政策障礙逐步取消。2003年,教育部簡化審批手續,對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的高等學校在校生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但尚未完成服務期年限的各類人員,不再進行“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工作,不再收取“高等教育培養費”。
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留學費用再不是天文數字。更多尋常百姓的子女開始自費出國讀書。從2002年開始,我國留學人數每年以10萬人的數量遞增,留學目的國越來越多,留學群體年齡跨度加大,低齡留學生人數開始增加。2000年到2008年,出國留學人數達106萬。
陳勵子,18歲,北師大二附中2009年高三畢業生。高一時,她在學校負責接待國外來訪的老師和同學時,萌生了留學念頭。高二下學期,她開始參加托福以及SAT(美國高考(論壇))的課外學習班,并取得托福114分(滿分120分)、SAT2310分(滿分2400分)的成績。高三第二學期,她接到美國西北大學和威爾斯利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為了吸引這名中國女孩前來就讀,學院招生委員會寫來中文信,邀她入校。
“出國留學的想法早就有,只是沒想好什么階段去比較合適。”陳勵子的話在新時期留學生里比較典型。隨著國際交往合作日益加強,留學不再神秘。中國學生面對多樣化的留學選擇,在何時留學、去哪個國家、就讀哪所學校的問題上反復對比權衡,而不再像他們的前輩那樣,撒網般申請二三十所學校,哪所學校有高額獎學金就讀哪所。現在的留學生們也不再為簽證拒簽而苦惱,因為很多國家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通過率已超過80%,留學海外已經成為百姓司空見慣的一件事了。
高中畢業想去日本留學可以嗎
不需要,日本留學不是必須參加高考,高考是咱們國內升大學的成績判定標準,在日本不看高考成績,你想去日本考本科,就需要參加日本留學生考試和日本大學校內考考試,主要是這倆考試。
首先申請語言學校,日本的入國管理局在審核申請者條件的時候主要審核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歷,學歷的要求就是國內接受滿12年正規教育,就是高中及其同等學歷;另一方面就是學習能力,判斷學習能力的標準就是成績,即高中平時成績。由此可見,申請語言學校是完全不需要高考成績的。以上雖然清楚了,但什么時間截點離境每個學生的背景情況不同,一定要咨詢清楚,否則后期會直接影響升學。
留學日本的必要條件
1.大學預科、本科和短期大學申請要求
本科及短期大學的申請者必須具有12年的學校教育(含中學教育),具有基本的日語知識,且年齡在18歲以上。
2.日語
在日本讀本科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日語基礎,日本的大學都基本上是用日語教課的,你要聽得懂日語,并且能夠用日語來進行交流,如果你的日語不好的話,老師上課的內容你是聽不懂的,學習起來很有困難,所以會要求學生能有200個小時以上的日語學習時間。日本的學校會對學生要求要有日語的成績,通過日語的能力考試,達到N1的水平。
3.高考成績
學生的高考成績是沒有強制要求的,你的高考分數對你申請的日本的本科是沒有太大的影響的,但也會作為其中的一個小的條件,你的高考分數高的話,是有利于你申請日本有名的學校的,通常只要學生的高考分數達到國內的二本線,就有機會去讀日本的有名的學校了。但是有個別的學校是對學生有高考分數要求的,那你就必須得提供高考的分數了。
4.留學考試
高考一般包括國家統一考試和各學校自行組織的考試。兩種考試一般都有針對外國學生的單獨考試,這意味著內容和錄取分數都與日本學生不同。總體水平比較簡單,但日本大學的入學競爭相當激烈,尤其是七所歷史悠久的國立大學,如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九州大學。
上面這些信息都是常規要求,但是因為每個學校的不同專業都會有自己的特別要求,如果大學需要了解更為詳細的申請要求,可以通過留學志愿參考系統按照自己的院校背景和成績情況查詢一下過往的申請的成功案例,
留學志愿參考系統如下:
/dingwei/?ozs=300-311
在留學志愿參考系統中我們會看到自己院系的師哥師姐們都去了哪些學校,具體申請了哪些專業,他們都考了多少的語言成績,用了哪個留學中介等信息。
查詢如下圖:
好了,今天關于一番留學就到這里了。希望大家對一番留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希望這個話題一番留學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