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進行夏眠的海洋動物,會夏眠的海洋動物是什么?
1、會夏眠的海洋動物是什么?
會夏眠的是海參
海參以食小生物為生,海底里的生物,隨著海水溫度的變化,也在發生變化。白天海面水暖,它們就會上浮;入夜水冷,它們就退回海底。日升夜沉,就是海里小生物的生活習慣。
入夏以后,上層海水由于太陽光強烈照射的結果,溫度比較高。這時,海底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而海參卻對溫度很敏感,當水溫超過20度時,就向更深的海底遷移。由于在新的地方缺少食物,沒有東西可吃的海參,只好進入夏眠狀態,這是生物為適應環境而養成的習慣。
2、會進行夏眠的海洋動物是
會進行夏眠的海洋動物是海參。
海參屬于無脊椎動物、棘皮動物門、海參綱。全球有900多種,我國約140種。其中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區是世界上海參種類最多、資源量最大的區域。
我國海參分布在溫帶區和熱帶區,溫帶區主要在黃渤海域,主要經濟品種是刺參,也是我國最為知名的海參種類,熱帶區主要在兩廣和海南沿海,主要經濟品種有梅花參等。其中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海南島是我國熱帶海參的主要產地。
海參的再生力很強,受到刺激或處于不良環境下,如水質污濁,氧氣缺乏,身體常強力收縮,壓迫內臟從肛門排出,這種現象稱為排臟現象。內臟排出后能再生新的內臟。少數海參被橫切為2-3段,各段也能再生為完整個體。
海參以食小生物為生,海底里的生物,隨著海水溫度的變化,也在發生變化。白天海面水暖,它們就會上?。蝗胍顾洌鼈兙屯嘶睾5?。當夏季來臨的時候,海參對溫度很敏感,當水溫超過20度時,就向更深的海底遷移。
由于在新的地方缺少食物,沒有東西可吃的海參,只好進入夏眠狀態,這是生物為適應環境而養成的習慣。
夏眠也叫“夏蟄”,動物在夏季時生命活動處于極度降低的狀態,夏眠動物有海參、黑眉蝮蛇、箭豬等。
3、會夏眠的海洋動物是誰
夏眠
夏眠與冬眠一樣都是動物在缺少食物的季節為了生存的自然現象。夏眠也叫 “夏蟄”。動物在夏季時生命活動處于極度降低的狀態,是某些動物對炎熱和干旱季節的一種適應。例如地老虎(昆蟲)、非洲肺魚、沙蜥、草原龜、黃鼠等都有夏眠習慣。
夏眠動物
非洲肺魚
非洲肺魚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雨水充沛的春季,肺魚盡享生活的美好,雨季逐漸消退后,沼澤地變成一片干涸,肺魚就躲在爛泥堆里睡覺,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幾個月,等雨季回來再出來結束夏眠。
箭豬
非洲馬爾加什島上生活著一種專食蚯蚓的哺乳動物箭豬,這個豬最愛吃蚯蚓,而且還是個不愿將就的主。在炎熱的夏季,地面灼熱發燙,蚯蚓不能在較淺的地表層生活了,這也使箭豬難以得到食物。由于食物鏈的暫時斷裂,箭豬也就只好進入長時間的夏眠。等秋天到來蚯蚓出來的時候,它才會蘇醒。
黑眉蝮蛇
黑眉蝮蛇主要存在于遼東半島組南端大連旅順的一個自然保護區蛇島上。它們像其它蛇類一樣會冬眠,但在夏季蛇類最活躍的時候卻也要夏眠,那是因為它們不只冬天找不到食物,夏天也找不到。這座蛇島只有黑眉蝮蛇一種動物,其它動物由于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使島變成孤島后慢慢絕跡,只剩下黑眉蝮蛇忍耐力極強的爬行動物。它們為了生存下去,可以很久不吃東西,只在春秋候鳥經過的時候捕食鳥兒,所以冬天和夏天就只能冬眠以及夏眠了。
海參
生活在海藻茂密的海底巖石縫里和淺海底部泥沙里,是一種全身長滿肉刺的動物。因為海參以小生物為主食,當海底生物多的時候,它過著舒服日子。然而,海底里的生物,隨著海水溫度的變化,也在發生變化。海底的小生物對于海水冷熱變化是十分敏感的,白天海面水暖,它們就會上??;夜晚水冷,它們就退回海底。
4、哪種海洋動物在夏天需要休眠?
海參是海洋動物中夏天需要休眠
一、海參簡介
屬海參綱(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余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隨著海參價值知識的普及,海參逐漸進入百姓餐桌。生活環境決定海參品質。
二、海參休眠原因:
1、生活在海底的海參很怕熱。當水溫超過20攝氏度的時候,它就會轉移到海水較深,波浪較穩的地方,鉆進巖石下的黑暗處,進行長達100天的“夏眠”。刺參就會轉移到深海的巖礁縫隙中或潛藏于石底,不吃不動,整個身體收縮變硬如刺球。一般動物不會吃掉它。當水溫降到20攝氏度以下時,它又復蘇過來,重新開始覓食活動。
2、海參生長在海底,夏季食物因都上升到海面,造成海底食物缺乏,于是海參就進入休眠了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