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招魂,何處招魂 香草還生三戶地出自哪里
1、何處招魂 香草還生三戶地出自哪里
出自——長沙屈原祠的對聯。
原文: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上聯:何處招魂,既體現了對屈原的懷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寫作手法,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與才華的人 ?!叭龖舻亍敝赋?,《史記.項羽本紀》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意思是楚姓雖然只有三戶,可是亡秦的必然是楚姓。
下聯:“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處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僅是出于對仗的需要,而且更能豐富“心”字的含義。
此聯是清乾隆舉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秦贏所撰。聯中巧妙地將屈原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問》),以及他用以自比的香草和至死不渝熱愛的三戶(楚)地連綴成聯,以頌揚屈原的愛國之心和憑吊屈原的不幸遭遇。
屈原生平: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說周顯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次年,居樂平里。
周顯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樂平里。自幼嗜書成癖,讀書多而雜,“石洞讀書”與“巴山野老授經”當在這一年。
周顯王四十年(前329年),居樂平里。屈原雖出身貴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響,故十分同情貧苦百姓。從這時起,小小年紀便做了許多體恤民眾的好事,博得了眾口一詞的贊譽。
文學成就:
屈原是個詩人,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
《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一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據郭沫若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遠游》《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
《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短靻枴肥乔鶕裨?、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
《九歌》是楚國祀神樂曲,經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顯示了南楚文學傳統的痕跡?!峨x騷》一組,《九歌》一組,構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風格。
:百度百科-屈原
2、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什么意思求解答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是一句對聯,意思是:在哪里去尋找忠貞的魂魄?楚地養育了屈原這樣品節高尚的人。三戶地指楚懷王不聽勸,入秦國跪了,新楚王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戶地就是指楚國?!逗潜凇肥乔瘧崟r呵壁問天,有《天問》篇傳世,湘流是湘江,也就是屈原投江之地?!毒鸥琛肥乔碜?,指代屈原的愛國之心。
3、屈原的香草美人何處招魂的全文是什么?。
《香草美人何處招魂》是古代詩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
全文如下:
香草美人何處招魂,瑤臺玉樹清淺淺。風露清柔,月影秋千。香草美人何處招魂,瑤臺玉樹清淺淺。正是良辰好景虛設,何處閑愁落空魂。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在瑤臺玉樹下招魂,景色優美,但是卻是虛無縹緲的幻景。屈原在這首詩中用清新自然的語言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懷念。
4、“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的賞析及寫作背景
長沙屈原祠對聯: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寫作背景:
這是為紀念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對聯中的精品,屈原不僅在詩詞上獨領風騷而且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把賦、比、興巧妙地糅合成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識和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賞析:
上聯:何處招魂,既體現了對屈原的懷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寫作手法,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與才華的人 。“三戶地”指楚國,《史記.項羽本紀》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p>
下聯:“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處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僅是出于對仗的需要,而且更能豐富“心”字的含義。王逸《楚辭章句》稱屈原作《九歌》“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風諫”,則是“風諫”之“心”。朱熹《楚辭集注》認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那是“忠君愛國”之“心”。這樣的聯想都是因落實到《九歌》而生發出來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詞,效果也許就不會如此明顯。
這副屈原祠聯在藝術表現上的妙處,是綜合了用典、借代、雙關、嵌字等多種修辭手法。上聯“招魂”一語雙關,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聯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詞又利用雙關和借代,暗藏《天問》之名。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