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學派,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區別
1、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區別
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實質不同:
1、貨幣學派的實質:貨幣學是研究貨幣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規律的學說,貨幣發行的價值總量,不能大于商品價值總量,否則會引起物價全面上漲,又稱貨幣學派,亦稱“貨幣主義”。是西方經濟學派之一。
2、供給學派的實質:供給學派亦稱“供給經濟學”、“供給方面經濟學”。著重從供給方面考察經濟現狀和尋求對策的一種經濟理論。相對于強調經濟需求的凱恩斯主義而言。
二、兩者的興起時間不同:
1、貨幣學派的興起時間: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國興起。
2、供給學派的興起時間:20世紀70年代出現于美國。
三、兩者的觀點主張不同:
1、貨幣學派的觀點主張:弗里德曼強烈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實行一種“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這就是把貨幣存量作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開宣布一個在長期內固定不變的貨幣增長率,這個增長率應該是在保證物價水平穩定不變的條件下 ,與預計的實際國民收入在長期內會有的平均增長率相一致。
2、供給學派的觀點主張:供給學派認為,政府支出不論是公共支出還是轉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著阻礙生產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費資源,有些雖然對經濟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們主張大量削減社會支出,停辦不必需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計劃,降低津貼和補助金額,嚴格限制領受條件。
:
弗里德曼認為,貨幣需求函數是一個穩定的函數,其動向是可以預測的。理由是:
1.影響貨幣供給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獨立。弗里德曼指出,影響貨幣供應的若干主要因素,并不影響貨幣需求。貨幣需求主要受制于函數式中的那些變量。
2.在函數式的變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備相對的穩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況下才影響貨幣需求(如1/p dp/dt),因而它們不會破壞貨幣需求函數的穩定性。貨幣需求函數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收入與利率。
3.貨幣需求函數的倒數——貨幣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個穩定的函數。弗里德曼認為:從實證來看,貨幣流通速度有一定的穩定性和規則性,有規律可循。依據經驗,流通速度往往與收入保持“正一致性”,即同方向變動關系。收入提高,流通速度加快;反之亦然。弗里德曼通過對美國貨幣史的長期研究,論證出貨幣流通速度在長期內是十分穩定的,至于在短期內,用永恒收入的概念來考慮也是穩定的。他在《貨幣數量說-一種重新表述》一文中,曾把貨幣需求函數寫成另一種形式:
此式表明貨幣流通速度函數V是收入Y對貨幣數量M之比,弗里德曼指出,“只要Y是永恒收入,Y對M的比率就會不變”。所以貨幣流通速度無論在長期還是在短期內,都是一個穩定的函數。
來源:百度百科-貨幣學派
來源:百度百科-供給學派
2、供給學派的失業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供給學派的失業理論主要內容,是供給不足導致了失業。他們認為供給關系,應該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只有降低相關稅率或者減少干預,才能刺激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經濟的發展。這種觀點,主要是為了反駁凱恩斯主義,可以理解為它的對立面。
關于失業理論,到現在有很多種,像是馬克思主義失業理論、古典學派失業理論、凱恩斯失業理論等等。它們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都取得過一定的成功。不過這種失業理論,一般只適用于當下,無法長期存在。
1、供給學派的失業理論
供給學派主張的內容,就是由需求變為供給,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供給不足造成的。失業自然也不例外,在該學派的理論中,是供給不足直接誘發了失業。是供給創造了需求,只有解決資本供給不足的問題,才能避免工人失業。同時,還有一些失業人員資源短缺、缺少技能,都是有供給不足引起的。
這項理論崛起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當時凱恩斯注意出現了危機,于是一大批人開始主張降低個人和企業稅率、實行貨幣管理、取消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以求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
2、供給學派現狀
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供給學派的出現,給西方國家的通貨膨脹和失業帶來了全新的解釋。在一段時間內,這種解釋非常流行,甚至成為了國家主要的經濟方式,直接取代了需求學派。事實上,供給學派并沒有將問題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濟危機,仍然在很多國家爆發。
發展不順利,讓供給學派越來越式微,近些年在國際上的支持者,變得越來越少,完全沒有剛出現時的風頭。
3、主要理論
供給學派的主要理論有三個,一是降低稅率,增加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以此換來經濟的發展;二是減少國家的干預,讓市場進行自主競爭;三是實行貨幣慣例,減少政府的支出。實際上,這些理論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在沒有政府干預后的市場,會變得一團亂遭。而減少相關支出,等于是減少了社會福利,這對于經濟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現在各個國家的發展,基本就證明了這點,很多時候都需要國家干預經濟,經濟越發達的國家,社會福利就越好。
3、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
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
4、供給學派代表人物是
您好,您是想問供給學派代表人物是誰嗎?供給學派代表人物是蒙代爾、拉弗。
1、拉弗。阿瑟·拉弗阿瑟·拉弗(ArthurBetzLaffer),(1941年8月14日出生),美國經濟學家,南加州大學教授,供應學派代表人物。拉弗先生以其“拉弗曲線”而著稱于世,并當上了里根總統的經濟顧問,為里根政府推行減稅政策出謀劃策。
2、蒙代爾。羅伯特·蒙代爾(RobertAlexanderMundell,1932年12月24日出生),是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歐元之父”。蒙代爾系統地描述了什么是標準的國際宏觀經濟學模型,是貨幣和財政政策相結合理論的開拓者。蒙代爾改寫了通貨膨脹和利息理論,倡導利用貨幣方法來解決支付平衡。此外,他還是供應學派的倡導者之一。供給學派亦稱“供給經濟學”、“供給方面經濟學”。著重從供給方面考察經濟現狀和尋求對策的一種經濟理論。相對于強調經濟需求的凱恩斯主義而言。20世紀70年代出現于美國。主要代表有蒙代爾、拉弗等。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