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的讀音,供給的拼音是什么
1、供給的拼音是什么
供給的拼音是gōng jǐ。
釋義: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資、錢財、資料等給需要的人使用。
引證釋義:老舍《駱駝祥子》七:“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個小綠洲,只能供給來到此地的一些清水與食物。”
:
近義詞
一、需求 [ xū qiú ]
釋義:
1、由需要而產生的要求。
2、經濟學上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勞務的欲望和能力。在市場經濟中,人的欲望和需求能力,都是通過貨幣來實現和體現的。
引證釋義:鄒韜奮《經歷》九:“高等物理學對于算學的需求也是特別緊張的。”
二、提供[ tí gōng ]
釋義:供給(意見、資料、物資、條件等)。
引證釋義:柯巖《奇異的書簡·船長》:“我要在你的引水單上注明,你是一個不合格的引水員,不能給船舶提供良好的協作。”
2、供給怎么讀
供給的讀法是gōng jǐ。
拼音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采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采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音譯的部分,都將要求采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范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普遍承認的現代標準漢語拉丁轉寫標準。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撰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3、“供給”是什么意思?
滿足社會購買力的需要。
按一定規格供應或作為伴隨物而配給。
讀音:供給gōng jǐ
造句:這學期學習用品由訓練班免費供給。
你們這家廠只管加工,原材料由我們供給。
軍隊的物資需要由人民供給。
近義詞:需求、提供、供應。
反義詞:無需
4、供給、通輯的讀音
供給、通輯的讀音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