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風地動儀是誰發明的,候風地動儀發明者是誰
1、候風地動儀發明者是誰
候風地動儀發明者是張衡。
地動儀是我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前預知地震發生的時間,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杰出的歷史作用,一直到現在,也備受人們推崇。地動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準確的提前預知發生地震的地點,從而保護人民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
而地動儀的創始人,就是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在那個時代,地震發生的較為頻繁,他也有不少的親身經歷,所以為了掌握全國的地震動態,他不斷的研究,終于在公元132年的時候,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的工作原理
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就是記載的“施關發機”施讀音易四聲。再機發吐丸。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個龍首,口含小銅丸,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張口向上。
如果有地震被檢測,都柱之內侯風擺則輕微擺動,此即可觸發牙機。使相應的龍口張開,小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牙機的觸發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時間運作,稱為合契若神。
2、候風地動儀發明者是誰
候風地動儀發明者是張衡。
候風地動儀的發明者東漢大科學家張衡。早在公元132年,中國就發明了地球的探測器——地動儀。
它是中國古代科文并茂的巨星——張衡創制發明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臺會測報地震方向的科學儀器,它首開人類科學測報地震的先河。在此之后的1000多年,歐洲人才發明了類似的地震儀。
科學發明
它比歐洲出現地震儀的時間要早一千五百年左右。但由于實物的失傳以及原始文獻記載的簡略,使得今人對其內部結構有不同的理解,這是正常的。但無論如何,張衡的地動儀具有很高的靈敏度,這是大家一致的意見。
在此基礎上,通過精心的分析考證、廣泛的學術討論以及合理的模擬實驗,這個問題一定能夠得到解決。
3、東漢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臺監測報告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它的發明者是誰?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中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于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漢書·張衡傳》詳細記載了張衡的這一發明。候風地動儀用精銅制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里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就是記載的“施關發機”施讀音易四聲。再機發吐丸。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個龍首,口含小銅丸,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張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檢測,都柱之內侯風擺則輕微擺動,此即可觸發牙機。使相應的龍口張開,小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牙機的觸發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時間運作,稱為合契若神。
牙機是由一對杠桿構成。水平杠桿負責龍口開合,直立的負責牙機觸發。由于牙機立桿和侯風擺的位置關系,由關連接。關就是牙機立桿的一部分。關注道內水平狀,幾乎挨到侯風擺之上,距離之近不到一毫米。這是候風地動儀得以成功的關鍵。此外,張衡還設計了一套機械反饋裝置,叫“巧制”。這套設計利用反饋的辦法,阻止了候風部件的連續擺動。巧制設計比西方出現機械反饋設計早很多年。
4、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候風地動儀的是誰
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杰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于在陽嘉元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但由于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譽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發明地動儀的緣由
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后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于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當時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國的重視。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