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的遷飛,候鳥是如何遷徙的
1、候鳥是如何遷徙的
我國候鳥主要有三大遷徙路線。一是西部路線,在干旱草原地帶。包括內蒙古、甘肅、青海等省區的候鳥,主要沿青藏高原向南遷徙到達四川以及更南部的云貴高原。我國西藏地區的候鳥有一部分飛到印度去越冬。二是中部路線包括內蒙古東部、華北西部以及陜西省,候鳥主要沿著太行山、呂梁山越過秦嶺、大巴山飛到四川以及華中、華南地區去越冬。三是東部沿海地區。我國東北、華北的候鳥主要沿著這條路線飛到華東、華南地區,有些甚至飛到東南亞、更遠的飛到澳大利亞。
2、候鳥為什么要遷徙 候鳥遷徙的原因
1、第一是生理原因。每年春天,是鳥類的繁殖季節,于是候鳥就成群結隊地飛往北方,去尋找合適的繁殖地帶,產卵繁殖后代。
2、第二是歷史原因。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地球曾經多次發生過冰川現象。冰川以后,北半球冰天雪地,氣候異常寒冷,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生活在北方的鳥被迫離開故鄉,遷飛到南方溫暖的地帶。當冰川融化以后,這些鳥由于留戀故鄉又飛回北方。由于冰川的周期性,使得一些鳥也形成了季節性遷飛的習性。
3、第三是生活環境的原因。冬天到來時,適合一些鳥生息繁衍的地方氣溫下降,日照時間變短,由于氣溫的變化,它們的食物,如一些昆蟲、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也大量減少。惡劣的環境迫使一些鳥遷飛到南方過冬。到了春季、夏季,南方由于大量過冬鳥的聚集,食物相對減少,氣溫又升得較高,不適合一些鳥的繁殖,所以又遷飛回到了北方。
4、第四是遺傳的原因。遺傳學家認為,這些候鳥的遺傳基因控制著候鳥遷飛的欲望,而且是嚴格按照自己的遺傳基因上記載的路線飛行,所以,候鳥的遷徙是不會迷失方向的。
3、我國候鳥三大遷徙途徑
我國候鳥三大遷徙途徑如下:
1、西部候鳥遷徙區
包括在內蒙古西部干旱草原,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的干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帶和高原草甸草原等環境中繁殖的夏候鳥,如斑頭雁、漁鷗。
2、中部候鳥遷徙區
包括在內蒙古東部、中部草原,華北西部地區以及陜西地區繁殖的候鳥,冬季可沿著太行山、呂梁山越過秦嶺和大巴山區進入四川盆地,或經大巴山東部向華中以及更南地區越冬。
3、東部候鳥遷徙區
包括在東北地區、華北東部繁殖的候鳥,如鴛鴦、中華秋沙鴨等。它們可能沿著海岸向南遷飛到華中或者華南甚至東南亞各國;或由海岸直接到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澳大利亞等國越冬。
候鳥
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夏末秋初的時候這些鳥類由繁殖地往南遷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時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這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稱之為候鳥。
在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筑巢安家時,正值深秋,它們又陸續飛往南方較暖地區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飛臨這一地區繁殖,這類鳥稱夏候鳥。冬候鳥指冬季在某一地區越冬,次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幼鳥長大后,正值深秋,又飛臨原地區越冬,這類鳥稱冬候鳥。
4、候鳥遷徙路線
中國候鳥遷徙路線如下:
1、西部遷徙路線
內蒙古西部、甘肅、青海和寧夏的候鳥,秋季向南遷飛,至四川盆地西部和云貴高原越冬。新疆地區的濕地水鳥可向東南匯入該西部遷徙路線。
2、中部遷徙路線
在內蒙古東部、中部草原,華北西部和陜西地區繁殖的候鳥,秋季進入四川盆地越冬,或繼續向華中或更南的地區越冬。
3、東部遷徙路線
在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與華北東部繁殖的濕地水鳥,春、秋季節通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南北方向的遷徙。
背景介紹
每年全球有數十億只候鳥進行跨越洲際的遷徙。科學研究證實,來自西伯利亞和我國北方的候鳥有3條遷徙路線:東線的候鳥沿亞歐大陸海岸線南下,至菲律賓和澳大利亞;西部的候鳥則穿越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進入南亞次大陸和云貴高原越冬;中部的遷徙路線曾一度是一個謎。
受地理條件影響,中部遷徙的候鳥在飛經我國長江、黃河時出現沿流域“橫著亂飛”的現象。經過多年試驗探索后研究證實,中部線路也存在固定的集結地,候鳥們在那兒“會師”,再大規模集體向南遷徙。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