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法,解方程的公式法
1、解方程的公式法
解方程的公式法需要背過公式。
1、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適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求根公式:其中a≠0。
解法步驟:①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式;
②找出方程中a、b、c等各項系數和常數值;
③計算出b2-4ac的值;
④把a、b、b2-4ac的值代入公式;
⑤求出方程的兩個根。
2、配方法:當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式后,不能用直接開方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時,可以使用此方法。
解法步驟:
①若方程的二次項系數不是1,方程中各項同除以二次項系數,使二次項系數為1;
②把常數項移到等號右邊;
③方程兩邊同時加上一次項系數一半的平方;
④方程左邊變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右邊合并同類項,變為一個實數;
⑤方程兩邊同時開平方,從而求出方程的兩個根。
解方程的其他方法:
1、因式分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左邊的多項式可以因式分解的話,可以使用此方法求解。
解法步驟:①把方程的左邊因式分解,轉化為兩個因式乘積的形式;
②令每個因式分別等于0,進而求出方程的兩個根。
2、直接開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中缺少一次項,是一個形如ax2+c=0的方程時,可以用此方法求解。
2、公式法的公式是多少
公式法的公式是:x=[?b±√(b2?4ac)]/2a,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求根公式為:
x等于2a分之負b加減平方根號下括號b平方減4ac。
:
基本公式常識
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 (長+寬)×2 = 2(a+b) = (a+b)×2
正方形的周長 = 邊長×4 = 4a
圓的周長 = 圓周率×直徑 = π d = 圓周率×半徑×2 = 2 π r
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 長×寬 S = ab
正方形的面積 = 邊長×邊長 S = a2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d÷2
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c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來源:百度百科-公式法
來源:百度百科-數學公式
3、公式法的公式
公式法的公式有△=b2-4ac、x=(b2-4ac≥0),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種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計算某事物。另外還有配方法、十字相乘法、直接開平方法與分解因式法等解方程的方法。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一元),并且未知數項的最高次數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4、公式法的推導過程
1.化方程為一般式:ax2+bx+c=0 (a≠0)
2.確定判別式,計算Δ。Δ=b2-4ac;
3.若Δ>0,該方程在實數域內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x=[-b±√Δ]]/2a。
若Δ=0,該方程在實數域內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x1=x2=-b/2a;
若Δ<0,該方程在實數域內無實數根,但在虛數域內解為x=-b±√(b平方-4ac)/2a。
定義
另外還有配方法、直接開平方法與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法。
公式表達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結果。解一個具體的一元二次方程時,把各項系數直接帶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過程而直接得出根,這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證明
任何一元二次方程組都能寫成一般形式:
ax2+bx+c=0(a≠0). ①
運用配方法能否解出①呢?
移項,得
ax^2+bx+=-c.
二次項系數化1,得
x^2+(b/a)x=-c/a.
配方
x^2+(b/a)x+(b/2a)2+=-c/a+(b/2a)2.
即
(x+b/2a)^2=(b2-4ac)/4a2 ②
∵a≠0
∴4a2>0
b2-4ac的值有三種情況:
1)b^2-4ac>0
由②得
x+b/2a=±√b^2-4ac/2a
∴x=(-b±√b^2-4ac)/2a
2)b^2-4ac=0
由②得x=-b/2a
3)b^2-4ac<0
由②得(x+b/2a)2<0
∴實數范圍內,此方程無解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