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是黨領導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
1、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
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
《黨章》
第十章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關系
第五十一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受黨中央委員會領導。共青團的地方各級組織受同級黨的委員會領導,同時受共青團上級組織領導。
第五十二條黨的各級委員會要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注意團的干部的選拔和培訓。黨要堅決支持共青團根據廣大青年的特點和需要,生動活潑地、富于創造性地進行工作,充分發揮團的突擊隊作用和聯系廣大青年的橋梁作用。
團的縣級和縣級以下各級委員會書記,企業事業單位的團委員會書記,是黨員的,可以列席同級黨的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的會議。
組織要求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全團要用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和行動,團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必須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使黨的基本路線在團的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
(二)堅持先進性與群眾性的統一。教育、引導青年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團員的模范作用;廣泛團結青年,與青年保持密切的聯系。
(三)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共青團根本的組織原則。要充分發揚民主,切實保障團員的民主權利。要實行正確的集中,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保證團的決議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四)堅持不懈地抓好基層建設?;鶎咏M織是團的一切工作的基礎。團的領導機關要確立基層第一的觀念,發揚務實、求實的作風,深入基層,服務基層,不斷增強基層活力。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百度百科
2、共青團是黨領導的什么組織?
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包含著兩層含義:第一,共青團作為我國群眾團體之一,它在政治上、組織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擔負著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任務。共青團是黨用來團結教育青年一代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黨的領導是共青團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保證。團章規定,團中央委員會受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團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受同級黨的委員會領導,并同時接受上級團組織的領導。團的各級組織都應在黨的領導下,根據青年的特點和需要,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第二,共青團是一個集先進性與群眾性于一身的特殊的群眾組織。這是共青團區別于其他群眾組織的顯著特點。
3、團和黨的關系
團和黨的關系如下:
黨是共青團的領導者,共青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工作。
黨章規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边@就明確規定了黨和共青團的關系。黨是共青團的領導者,共青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工作。
共青團的工作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和方向前進。黨通過共青團吸引、團結和帶領廣大青年,使他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各級共青團組織在同級黨委和上級團組織領導下,通過各種適合青年特點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在工作、學習、社會活動等方面廣泛地聯系廣大青年,把整個青年一代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
使他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鍛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要堅決擁護黨的綱領,積極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廣大青年完成好黨交給的各項任務。各級共青團組織應當及時向黨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并有責任向黨組織提出合理化建議。
共青團擔負著協助黨組織培養和造就千百萬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任務,并源源不斷地向黨組織推薦優秀團員入黨。
黨和共青團的這種關系是從關懷整個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著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 產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事業,青年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事業的希望。我們對青年一代的關懷和教育是通過多種渠道來進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強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和幫助。
黨團關系確立的過程:
一、黨團初建時期的關系狀況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及其助手青年團的成立作了準備。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都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的,特定的歷史條件造成了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黨的組織與團的組織緊接著先后出現。
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首先發起組建了黨組織,同時派最年輕的成員俞秀松出面,在上海著手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之后,李大釗、毛澤東、董必武也分別在北京、長沙、武漢創建了黨的組織,并同時組建了青年團,毛澤東還同時擔任湖南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書記。
二、黨團關系統一到共產國際綱領上來
馬克思主義認為,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同時在組織上又具有自己的獨立性,具有完整的組織系統。這為我國正確處理黨團關系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1923年6月,黨的“三大”通過的《青年運動決議案》指出:“第三次大會認為青年運動為本黨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對于社會主義青年團應極力加以組織上、指導上之援助。”(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第52、53、86、153頁。)
三、黨團為克服“先鋒主義”與“取消主義”傾向而努力
克服先鋒主義傾向。 由于共青團在反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斗爭中有了功績,當時有一部分團干部錯誤地認為“團比黨強”,以為黨的組織與政策完全犯了機會主義的錯誤,團應領導一切斗爭變成整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主張更改團的名義為青年共產黨,入團年限提高到二十五歲甚至二十八歲。
克服取消主義傾向。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由于反動派對革命采取了白色恐怖的屠殺政策,團的工作完全轉入秘密狀態。這時黨和團內產生了取消主義傾向。他們主張把團完全歸并于黨,并降低入團年齡,讓團專做文化教育和少年兒童工作。這種傾向不久即被克服。
四、黨徹底改造共青團,黨團關系最終確立
為了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要求,團結各界青年抗日,中共中央于1935年11月1日作出《關于青年工作的決定》,提出把先進青年的共產主義組織――共青團,改造為青年群眾的抗日救國組織。
1949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大”在北平召開。大會對團和黨的關系問題著重指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必須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完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青年團是黨團結與領導廣大青年的核心,是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青年的學校,是黨的后備軍和助手?!?/p>
同時又規定“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非黨的群眾組織,在組織上應保持自己的獨立系統”。這樣,黨團關系從理論到實踐上都得到了更加完善的確立。
4、黨和共青團的關系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