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來華留學生人數(外國學生可以在中國參加高考嗎?)
1、外國學生可以在中國參加高考嗎?
外籍學生高考政策:
一、自2010年起,來華留學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國外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以入境和出境簽章為準)。
高等學校必須在來華留學申請人同時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規定后,方可受理其來華進入本專科學習的申請。
二、祖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居民移民外國后返回國內接受高中教育并畢業,如未恢復中國國籍,則屬于在中國定居的外國僑民。
如符合我國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規定的報名條件,可持其所在省(區、市)公安機關填發的《外僑居留證》,在其所在省(區、市)省級招生委員會指定的地點報名參加我國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
跨國高考移民熱點事件:
1、事件簡介:
2009年,一則題為《北京大學醫學部外國留學生錄取名單藏貓膩》的帖子在各大論壇上引發熱議。在該校2007和2008兩年錄取的總共112名留學生中,擁有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紹國籍的學生多達48名,而且全部是三個字的中文名字。
在《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留學生入學考試錄取名單》中,通過考試錄取的留學生48名,其中25名為幾內亞比紹籍;而在《2008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外國留學生錄取名單》的54名留學生中,有22名為幾內亞比紹籍。
“一個僅有160萬人口的西非國家,其留學生人數卻占據了中國頂尖大學醫學專業留學生的近半比例,這讓人難以相信。”網友質疑說,除了“跨國高考移民”,似乎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來解釋這兩份名單。
而且,這些擁有幾內亞比紹國籍的學生都是華裔,申請表上填寫的籍貫大多為中國港澳臺地區,也有少部分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其中并沒有大陸籍的學生。至于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港澳臺籍學生以幾內亞比紹國籍申請北大醫學部,負責人表示他也不清楚。
北大醫學部2008年的招生簡章顯示,就讀同樣的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留學生每年的費用是45000元人民幣,港澳臺學生的費用和大陸學生費用一樣,每年僅需6000元。
2、我國回國創新創業的留學人員首次超過100萬人是哪一年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所發布的《2021年回國創新創業留學人員首超百萬》,在2021年回國創業創新的留學人員首次超過100萬名,并且累計發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118萬份。在2021年我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從2017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全社會研發投入2.79萬億元人民幣;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7萬億元人民幣,高技術產品出口額達9800億美元,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6.9萬件,居世界首位。
3、迪慶專項是什么意思
迪慶專項是指云師大降20~30分在迪慶錄取的師范生專項
2021年云南民族大學(迪慶專項)在云南招生計劃如下: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行政管理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印度尼西亞語專業招生人數為1人。
云南民族大學簡介:
云南民族大學(Yunnan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中國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云南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養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云南民族大學創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為云南民族大學。
據2020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2550畝,校舍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有各類紙質圖書200余萬冊,電子圖書近130萬冊;下設26個學院;
開辦94個本科專業;擁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6個專業碩士點;有教職工1823人,其中專任教師138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9024人,其中本科生25187人、碩士2783人、博士85人。
以上內容參考:云南民族大學官網-首頁
4、為什么不引進女留學生
教育部在2010年制定了《留學中國計劃》,其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使中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全年外國留學人員數量達到50萬人次,其中學歷學生數量達到15萬人,并根據國家戰略和發展的需要逐步增加中國政府獎學金支持力度。
我國政府制定的留學生引進政策對男女性別沒有做過多要求,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2018年來華留學統計》可以看出,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長比例為0.62%(以上數據均不含港、澳、臺地區)。
一、按洲別統計:亞洲學生總數為295,043人,占59.95%;非洲學生總數為81,562人,占16.57%;歐洲學生總數為73,618人,占14.96%;美洲學生總數為35,733人,占7.26%;大洋洲學生總數為6,229人,占1.27%。
二、按國別排序前15名:韓國50,600人,泰國28,608人,巴基斯坦28,023人,印度23,198人,美國20,996人,俄羅斯19,239人,印度尼西亞15,050人,老撾14,645人,日本14,230人,哈薩克斯坦11,784人,越南11,299人,孟加拉10,735人,法國10,695人,蒙古10,158人,馬來西亞9,479人。
三、按省市排序前10名:北京80,786人,上海61,400人,江蘇45,778人,浙江38,190人,遼寧27,879人,天津23,691人,廣東22,034人,湖北21,371人,云南19,311人,山東19,078人。人數超過10,000的省(區)還有廣西15,217人,四川13,990人,黑龍江13,429人,陜西12,919人,福建10,340人。
四、按學生類別統計: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總計258,122人,占來華生總數的52.44%,比2017年增加了16,579人,同比增加6.86%;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計85,062人,比2017年增加12.28%,其中,博士研究生25,618人,碩士研究生59,444人。2018年,非學歷生留學生234,063人。
五、按經費辦法統計:中國政府獎學金生63,041人,占來華生總數的12.81%;其他留學生429,144人,占來華生總數的87.19%。
關于來華留學生的最新政策可以參見2020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規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作出規定: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并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自2021年起,其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還應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外國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以入境和出境簽章為準)。
二、祖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居民在移民并獲得外國國籍后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應滿足本通知第一項要求。
三、高等學校應當嚴格依法審查國際學生申請入學的國籍身份和報考資格,對于國籍身份存疑的,應主動向當地設區市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核查確認申請人的國籍身份情況。
5、2021沈陽高校秋季學期開學時間安排
沈陽市的高校陸續發布了開學返校的時間,快來一起看看吧。以下是由我為大家精心帶來的“2021沈陽高校秋季學期開學時間安排”,僅供大家參加,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2021沈陽高校秋季學期開學時間
沈陽農業大學
根據《關于做好 2021 年秋季學期開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遼委教通〔2021〕56號)及全省教育系統秋季學期開學暨校園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綜合考慮國內疫情形勢和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沈陽農業大學2021年秋季開學工作方案》。方案經學校2021年第18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報請沈河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省教育廳審批同意。學生按照先省外后省內、先在校生后新生的順序返校。現將學生返校安排通知如下:
省外在校生返校時間及要求
(1)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在校生9月7日、8日返校。
學生須出示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方可正常返校。學生返校報到時,同步在校門設立的核酸檢測區進行核酸檢測,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學校暫不安排線下活動,請學生做好個人防護,不聚集、不串門。
(2)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
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后,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返校,到校后第一時間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后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省內在校生返校時間及要求
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在校生9月10日返校。
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學生在開學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及“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返校。
新生返校時間及要求
2021級新生(含研究生新生)8月29日進行線上注冊,并開展線上教學。省外新生9月14日返校報到,省內新生9月16日返校報到。
省內外新生均須出示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方可正常返校報到。省外新生返校報到時同步在校門進行核酸檢測。
境外學生返校要求
境外學生返校嚴格遵守外事部門和教育部有關規定,經批準入境后,按屬地疫情防控有關規定進行隔離管控,解除隔離后,按照學校防控措施要求返校。
有疑似癥狀學生返校要求
返校前一周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的學生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治愈后按相應要求返校。
溫馨提示
1.學生要記錄好自己返校乘坐的交通工具、車次(航班號)、中轉行程等,返校后繼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未接到學校返校通知前,任何學生不得提前返校。
2.校門口實行健康碼、行程碼和新冠疫苗接種記錄“三碼”聯查并測溫。分別統計本科生、研究生新冠疫苗接種情況、未接種疫苗的原因、有何禁忌癥等,分別登記造冊。
3.鼓勵2021級新生自行報到,不提倡學生家長陪同學生返校,家長或其他陪同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校內。
4.師生返校途中要隨身攜帶足量的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衛生,并及時、如實報告個人相關信息。
5.學生返校后,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學生非必要不離校,進出校門需要審批,校園封閉情況根據疫情防控情況適時調整。
沈陽師范大學
2021級新生報到的本科新生9月15日開始軍訓,9月27日上課,采取線下教學;報到的研究生新生9月13日開始入學教育,9月20日上課,采取線下教學。因疫情不能報到的新生,采取線上教學,待學生報到后,再轉為線下教學。
按照遼寧省教育廳和沈陽市沈北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批復的《沈陽師范大學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方案》的具體要求,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開學時間安排】
(一)教職工上班安排
1.教職工自8月29日起正式上班,做好開學前備課準備、管理服務和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保證秋季學期教學質量和效果。
2.教職工在學生返校報到日(9月4日、5日、8日、9日、12日、13日、14日)早7點至晚6點期間,自駕車的需從學校東門進出校園。
(二)學生返校、報到安排
1.第一批省外在校生返校、新生報到
(1)9月4日、5日: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分批錯時返校。
(2)9月8日、9日: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2021級研究生、本科生分批錯時報到。
2.第二批省內在校生返校、新生報到
(1)9月12日: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2021級研究生分批錯時報到,在校研究生及本科學生分批錯時返校。
(2)9月13日、14日: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2021級本科生分批錯時報到。
3.留學生
(1)在境內的來華留學生秋季開學返校工作與國內學生同步進行。
(2)在境外的來華留學生在未接到學校正式返校通知前,不得提前返校。
(三)教學安排
1.在校生
本科生、研究生于8月30日正式上課,按照教學日歷開展2周(8月30日—9月12日)線上教學,從第三周(9月13日)開始開展線下教學。因疫情不能返校的學生,采取線上教學,待學生返回學校后,再轉為線下教學。
2.2021級新生
報到的本科新生9月15日開始軍訓,9月27日上課,采取線下教學;報到的研究生新生9月13日開始入學教育,9月20日上課,采取線下教學。因疫情不能報到的新生,采取線上教學,待學生報到后,再轉為線下教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遼寧省外2021級新生9月10日開學報到,報到當天需做一次核酸檢測;遼寧省內2021級新生9月11日開學報到。
沈航表示,為確保廣大師生員工安全有序返校,確保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確保正常開展教育教學秩序,根據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遼委教通[2021]56號)文件精神,經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并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沈北新區統籌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同意,確定的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及師生返校安排通知,具體如下:
【時間安排】
(一)8月26日開始,教職工正式上班。
(二)8月30日:除2021級新生(含本科、研究生,以下同)外,各年級按原有教學計劃開始采取線上教學方式上課。線上教學期間,有教學任務的教師可居家辦公,其他人員正常上班。
(三)9月1日:全體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后勤服務人員,校內經營商戶及施工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具體安排由人事處、總務部負責。
(四)9月4日:遼寧省外學生(2021級新生除外)返校報到,返校當天做一次核酸檢測。2021級新生采取線上報到。
(五)9月5日:遼寧省內學生(2021級新生除外)返校報到。
(六)9月6日:省外返校學生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前依然采取線上教學方式;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后,全校統一實施線下教學。2021級新生開始開展線上入學教育和疫情防控教育。
(七)9月10日:遼寧省外2021級新生開學報到,報到當天做一次核酸檢測。
(八)9月11日:遼寧省內2021級新生開學報到。
(九)9月13日:省外新生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后,全體新生開始軍訓。
線上教學具體實施方案分別按照教務處、研究生院、國際教育學院有關要求執行。其他具體返校事宜,請及時關注學生處、研究生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發布的《學生返校須知》。
沈陽大學
根據省教育廳的指導意見結合我校實際,按照“分期分批、錯時錯峰”原則,于8 月30 日開始進行線上教學,9 月8 日省外學生返校,9 月10 日省內學生返校,9 月11日省外新生報到,9 月13 日省內新生報到。因留學生大部分在國外,本學期留學生暫不返校。教職員工按照學校原定開學時間到校上班。
新生報到具體安排和要求由各學院一對一通知到每一位大一新同學。學生返校后,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將實行校園封閉管理。
不能按時返校的重點管控地區學生,保持線上上課,待所在地區解除風險后按要求返校。
返校前的準備工作
1.學生返校條件及到校防控要求
在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須持登車(機)前48 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第一批返校。到校后,學校在第一時間組織省外返校學生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學校要對核酸檢測結果待出的學生進行妥善管理安置,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暫不安排線下活動,做好個人防護,并充分做好服務保障和溝通解釋工作。
在省外重點管控地區的學生暫不返校。待該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后,按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學生的要求返校。后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 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學生在開學時持48 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及“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第二批返校。
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待離開重點管控地區滿14 天后,按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學生的要求返校。返校前一周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的學生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治愈后按相應要求返校。
2.教職員工返校條件及到校防控要求
省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教職員工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 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從省外返回的教職員工要按照屬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健康管理。所有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后勤服務人員、校內經營商戶及施工人員)在第一批學生返校前3 天完成一次全員核酸檢測。
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教職員工暫不返校。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后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返回學校,入校前一天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后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3.教職員工返校健康指導工作
加強教職員工管理,學校各部門要對全校教職員工(含商鋪、食堂檔口工作人員及工程施工人員)返校前進行疫情防控教育指導;要求教職員工非必須不外出,凡由中、高風險地區返沈人員一律按照屬地社區要求隔離,返校前進行核酸檢測。
4.完善預案和制度
為確保學生返校安全,制定完善《沈陽大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案》《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因病缺勤缺課登記追蹤制度》《通風換氣消毒制度》《晨午檢制度》《學生單人單座上課制度》《學校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等10 項制度。
5.開展秋季學期防控知識專項培訓
由學校醫療指導組織教師、學生、后勤服務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56號文件”的培訓。
6.開展應急演練
制定《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成立演練指揮領導小組,擬定演練內容;編排演練腳本和演練時間表。召開演練協調會和總結會,明確分工,總結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
7.完善隔離場所
根據“56號文件”的要求,學校設立臨時隔離寢室,隔離寢室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按照屬地防指要求,需居家隔離的外地學生在隔離寢室隔離期間不得離開寢室。各教學樓設立隔離教室和隔離觀察室。
8.返校學生的生活保障
學生就餐采取訂餐、打包就餐與到食堂錯時就餐相結合的方式。食堂就餐服務延長至21:00,采取分時段方式就餐。就餐時引導學生在一樓門口間隔1 米站隊,測量體溫,體溫異常者進行登記;每層樓限量進入,進入食堂后先洗手,再領取餐盤,間隔1 米領餐,然后到指定區域單桌、同向就餐。在食堂每層樓設立打包盒飯專用窗口,鼓勵師生打包帶回用餐。不允許面對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中少說話,保持安全就餐距離。鼓勵學生自帶餐具,沒有餐具的由食堂提供消毒餐具。學生浴池延長開放時間,限制同時洗浴人數。保證學習生活商品供應,確保價格合理。
9.防護物資保障
學生的口罩由學生自備,并按照防控要求佩戴。確保隨身攜帶足夠的醫用外科以上級別的口罩。學校按照師生數量、應急要求等儲備數量充足、符合要求的防疫物資,以滿足應急使用需要。
10.教學組織保障
充分考慮專業特點,按照“一院一策”“一課一策”的原則,研究教學工作方案,針對線上教學進度和效果,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在保證教學質量和師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教育、教學和教學實踐活動。
11.環境整治及隱患排查
開展全面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特別加強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用水安全、煤氣使用安全、危險化學藥品的存放和危廢品的處置等排查整治力度,確保校園安全穩定;全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創建綠、靜、美、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12.校園封閉及校門管理
嚴把校門,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校內師生人臉識別信息庫,加強校園管理和進出人員管控,建立師生進出校園管理流程,凡進入校園必須驗碼、測溫、佩戴口罩,嚴禁一切與學校教學、科研、服務保障和校園改造項目無關的人員進入校園。
13.進一步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進一步加強疫苗接種的宣傳力度,全面統計師生員工的疫苗接種情況。掌握有“禁忌癥”人員的詳細情況,實現應接盡接。
中國醫科大學
按照中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的有關要求,學校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分批錯時錯峰(分四批)返校(入校)。具體如下:
9月4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6日,省內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國內校外國際學生按以上時間返校;
9月10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2021級新生入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12日,省內2021級新生入校。
居住在沈北校區學生一律經沈北校區東門返校(入校)。需要返回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的在讀學生按照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要求,在指定地點報到。
一、師生返校要求
1.教職員工返校要求。按照學校2021年秋季學期校歷工作安排,學校教職員工于8月26日(星期四)起恢復正常上班。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教職員工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8月12日-26日有沈陽市外旅居史的教職員工8月26日返校時需攜帶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重點管控地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區及縣級市)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教職員工暫不返校,各類人員管理部門要精準做好所有暫緩返校人員的信息統計工作,確保全覆蓋、無遺漏。
2.學生返校(入校)要求。重點管控地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區及縣級市)以外的各年級在讀本科生、因各種原因沒有返校的部分在讀研究生(目前在境外的留學生除外)以及2021級本科生和2021級研究生,按要求返校(入校)。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入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入校),各學生管理部門要與暫不返校(入校)學生保持“一對一”聯系,充分做好溝通告知解釋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所有學生(包括省內和省外學生)均須帶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返校(入校),不能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者,不準入校。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
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入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暫不返校(入校)的師生員工,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后,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申請返校(入校),到校后第一時間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后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二、學生返校時間
按照中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的有關要求,學校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分批錯時錯峰(分四批)返校(入校)。具體如下:
9月4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6日,省內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國內校外國際學生按以上時間返校;
9月10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2021級新生入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12日,省內2021級新生入校。
居住在沈北校區學生一律經沈北校區東門返校(入校)。需要返回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的在讀學生按照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要求,在指定地點報到。
三、重點工作任務
學生返校(入校)工作安排
1.返校(入校)方式。學生自主選擇開學返校(入校)方式,學校將派專用車輛至桃仙機場、沈陽站、沈陽北站接站。
2.返校(入校)流程。沈北校區報到地點為學校東門外。具體流程為:
(1)信息審核。返校(入校)學生提供48小時內核算檢測陰性證明、國務院行程碼和遼事通等二維碼,審核結果均通過者,允許入校;審核未通過者,禁止入校。
(2)物品消毒。消毒人員及時對學生隨身物品和行李箱等進行消毒。
(3)入住宿舍。所有返校(入校)學生在東門外完成相關信息審核后,一律乘坐校內擺渡車至學生宿舍區,并有序下車,進入宿舍樓時,要排隊并前后保持安全距離,宿舍管理員再次進行體溫檢測。
返校(入校)后疫情防控工作
秋季學期學生返校后,學校將按照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即將印發的《高等學校秋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總體要求,以及《遼寧省高校返校復學疫情防控措施40條》和《遼寧省校園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20條》嚴格執行各項防控要求,著重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管理工作:
1.校園封閉管理。學校繼續堅決實行校園封閉管理,嚴把校門關。堅持“五個一律”原則,即:未經學校批準學生一律不準進出校門,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檢測體溫、核驗綠碼通行(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對疑似癥狀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
2.核酸檢測排查。各學生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醫院管理處引導外省學生按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接受核酸檢測排查。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暫不安排學生線下活動,各學生管理部門積極引導學生做好個人防護,并充分做好服務保障和溝通解釋工作。
3.教職員工管理。繼續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掌握教職員工健康動態。教職員工如有特殊原因需要離沈,要嚴格履行請假程序。加強后勤人員防護培訓,校(樓)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特殊崗位,工作期間應當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員應當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潔,定期洗滌、消毒工作服。
4.學生管理。認真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嚴格遵守學校進出管理規定,盡量減少出校,做到學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如有特殊原因必須出校,要嚴格履行請假程序,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積極引導學生在校園內人員密集和不通風的空間內逗留或活動時,佩戴口罩并做好個人防護。
5.日常管理。堅持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等,每日掌握師生健康動態。加強流感等秋冬季高發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和處置。加強各類聚集性活動管理,非必要不組織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
6.疫苗接種。把疫苗接種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持續推進,嚴格排查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師生信息,號召無禁忌師生員工“應接盡接、應快盡快”,共同構筑校園免疫屏障。
四、相關要求
1.按照中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的有關要求,學校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分批返校(入校)。學生具體返校時間及相關要求由相應學生管理部門通知學生。返校學生須按照通知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返校報到,逾期或提前將不被允許返校。
2.各有關部門及各學院,應按照學校疫情防控防控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返校工作實施方案,確保2021年秋季學期學生返校復學工作平穩有序完成。
3.各直屬臨床學院及培養基地參照本方案并結合基地實際情況制定學生返基地方案,要確保學生返基地安全有序。
沈陽藥科大學
開學安排
一、工作原則
(一)嚴格開學標準。嚴格落實教育部有關要求,按照當地疫情防控標準完善學校疫情防控條件,確保學校各項防控措施、有效應急預案和演練落實到位,重點管控地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區及縣級市)的師生員工暫緩返校。
(二)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原則。壓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落實“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松懈”要求,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與屬地部門密切配合,健全預警、預防機制,確保對突發疫情做到“四早”。
(三)堅持錯時錯峰原則。按照先教工后學生、先省外后省內、先高年級后新生原則,實行分人員、分批次、分時段返校,確保秋季學期開學錯峰、錯區域。
二、時間安排按原計劃開學日期(8月23日)組織線上教學,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包括新生)錯時錯峰陸續返校。
具體時間為:★9月1日(周三),所有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后勤服務人員)、校內經營商戶及施工人員進行核酸檢測(2000人左右)。
★9月4-5日(周六、周日),省外在校生返校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研究生833人,本科生3239人);
★9月8-9日(周三、周四),省外新生報到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研究生841人,本科生1242人);
★9月12日(周日),省內在校生返校(研究生460人,本科生2500人);
★9月13日(周一),省內新生報到(研究生748人,本科生1011人)。
按照教育部要求,目前仍在境內的來華留學生的開學工作與國內學生同步進行;在境外的來華留學生在未接到正式通知之前不得提前返校。
三、師生返校要求
(一)教職員工返校要求省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教職員工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從省外返回的教職員工要按照屬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健康管理。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教職員工暫不返校。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后,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返回學校所在城市,入校前一天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后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二)省外學生返校要求
在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須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并且沒有出現發熱(體溫<37.3℃)、干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癥狀,方可正常返校,返校報到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積極配合學校落實其它管理措施,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不進行線下活動,做好個人防護。
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后,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并且沒有出現發熱(體溫<37.3℃)、干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癥狀,方可正常返校,返校報到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后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三)省內學生返校要求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學生在開學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并且沒有出現發熱(體溫(37.3℃)、干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癥狀,方可返校。
(四)境外師生返校要求境外師生返校嚴格遵守外事部門和教育部有關規定,經批準入境后,按屬地疫情防控有關規定進行隔離管控,解除隔離后,進行7天居家隔離后按照低風險地區學生返校要求返校。
(五)有疑似癥狀師生返校要求返校前一周有發熱、干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癥狀的師生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治愈后按相應要求返校。
6、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中國
2021年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比2021年增長了35%,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來華留學吸引力與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的匹配度進一步提升。
拓展知識:
”留學生“含義
"留學生"這個詞是日本人創造的。留學生一詞起源于中國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意為當遣唐使回國后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現在泛指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華攻讀學歷課程,學歷生和研究生占比實現雙增長。
數據
2017年共有48.92萬名外國留學生在我國高等院校學習,規模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學歷生24.15萬人,占總數的49.38%,同比增幅15.04%。
2021年在華學歷生人數達21萬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47.4%,比2021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碩博研究生人數達6.4萬人,占總人數的14.4%,比2021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
另據統計,2021年共有13萬名外籍學生在我學前教育機構和各類中小學就讀,各級各類外籍學生總數已逾57萬人。
來華留學生規模趨于穩定,層次顯著提升,學科分布趨于合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教育改革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同時,來華留學規范管理、內涵發展,逐漸建立“留學中國”品牌。
中國有世界一流的高校,清華、北大等,百年歷史名校,有著豐富文化底蘊,其為社會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來中國留學的前10位生源國,依次為韓國、泰國、巴基斯坦、美國、印度、俄羅斯、日本、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和老撾。
數據顯示,共有來自180個國家的5.86萬名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在華學習,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將來中國留學。
7、在華外國人數量有多少?
截至2021年,在華常住外籍人員共593832人,多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域,韓國、美國、日本為外國人來源國前三名。
官方統計口徑中的外籍人員,是指第六次人口普查標準時點在我國境內居住三個月以上或能夠確定將居住三個月以上的外籍人員。
海外華人相關的歷史:
華人到外國僑居,傳說開始于周秦時代,但有史可查的是漢朝。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建立了中西交通,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年年皆有使節和人民來往,多則幾百人,少則百多人。
華人自漢朝已開辟與東南亞和印度、斯里蘭卡的海上交通。由于開展海外貿易,商人、水手可往東南亞進發,其中一部分人定居于當地,成為了第一代的海外移民。
唐朝時期,華人移居國外逐漸增多,許多外國人稱海外華人為“唐人”,華僑回國也稱回“唐山”。至宋、元代,中國沿海居民因受連年兵亂的影響,尤其是福建、廣東受元軍的殘酷摧殘,紛紛逃往海外避難謀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海外華人
8、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保研名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1屆保研人數名額為368名。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保研人數上,2021屆保研人數為368名,保研人數與部分雙非類師范院校相比,多出近100個名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JiangxiScienceand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公辦多科性本科院校,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江西省職教師資培養培訓中心、江西省教師資格面試直屬考點管理辦公室,是江西省政府獎學金和孔子學院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9、重慶大學院校代碼是多少?
重慶大學的院校代碼為10611。院校代號是全國各高校錄取時為方便考生填報志愿而加注的由數字組成的代號串,即院校代碼或學校代碼。院校代碼就如同是學校的一個身份證號,方便查詢學校信息。
代號編排
院校代碼由教育部統一編排,號碼有5位。各省教育考試院為方便高考生填報志愿,將有在本地區(包含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計劃的高校重新編排,號碼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辦學情況有變動,故高校代碼有調整。
學校介紹
重慶大學(ChongqingUniversity,CQU),簡稱重大,位于重慶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重慶市、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為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波大學聯盟、一帶一路高校聯盟、“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4個校區,占地面積53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近170萬平方米;有在校學生4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來華留學生1700余人。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設有二級學院35個,開辦本科專業99個。
2022年2月,學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智能采礦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專業。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于1929年;1942年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1952年調整為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原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專科學校與重慶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重慶大學;2001年列入“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教學建設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3個、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3個、國家級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含網絡教育)2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5項、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含網絡)11門、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個、市級“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9個、市級特色學科專業群7個、市級特色專業8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市級精品課程47門、市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6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6門。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博士后流動站2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5個;有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3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9個(含培育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38個。
學術科研
據2022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家外專局、教育部創新引智基地”5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1個、其他部委科研平臺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26個、重慶市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重慶市技術創新中心3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重慶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重慶市國際聯合研發中心4個、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5個、重慶市工程實驗室7個、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18個、重慶高校市級研究中心1個、“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6個、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重慶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6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15個、重慶市科委新產品研發團隊2個、其他科研平臺12個。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5300余人,專任教師3100余人,其中有院士等國家級人才200余人,國家級創新群體8個,省部級各類人才500余人,博士生導師1000余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000余人。
學術資源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圖書館實體館藏資源500.15萬冊,其中古籍(民國前)2.72萬冊,民國文獻1.69萬冊,中文圖書370.39萬冊,外文圖書54.30萬冊,報刊合訂本52.28萬冊;數字館藏累計1266.61萬冊,其中中文數字報刊5.76萬種,外文數字報刊3.45萬種,中文數字圖書283.49冊,外文數字圖書116.32萬冊,博碩士論文857.59萬篇;自建數據庫41萬多條,各種收藏品約2.82萬余件。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186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擁有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國際合作平臺20余個;設有重慶大學-辛辛那提聯合學院;年均學生出國(境)訪學人數達到3700余人;設有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意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孔子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與重慶市政府共同啟動籌建重慶實驗室、共建長江生態環境學院;與萬州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與高新區攜手推動“重慶大學科學中心”建設,培育建設“超瞬態實驗”大科學裝置;與沙坪壩區共建環重慶大學創新生態圈,共建國際聯合研究院;與沙坪壩區、高新區、華為公司共建超算中心;與兩江新區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創新平臺;與璧山區共建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在武隆區建設氣球平臺微波垂直傳能試驗驗證平臺等。牽頭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
特色專業及學科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7個):英語、新聞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采礦工程、環境工程、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工業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采礦工程、軟件工程(設2個專業方向)、市場營銷、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城市規劃、生物工程、車輛工程、環境工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3個):勘查技術與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建筑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市級“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9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采礦工程、風景園林、冶金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建筑學、電子信息工程、軟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法學、車輛工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播音與主持藝、新聞學、英語、城鄉規劃、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醫學工程、安全工程、自動化、行政管理
市級特色學科專業群(7個):土木建筑特色學科專業群、高端裝備與動力系統特色學科專業群、電力能源工程與管理特色學科專業群、礦冶工程特色學科專業群、智慧綠色城鎮人居環境保障體系學科專業群、工業安全與環境風險專業群、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專業群
市級特色專業(8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英語、表演、法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冶金工程、自動化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3個):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9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材料學、工程熱物理、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巖土工程、采礦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培育)、鋼鐵冶金(培育)
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中醫腫瘤科、急診醫學科
“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38個):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
10、山東大學2022年預防醫學考研人數
考研報名人數457萬 山東大學2022考研報名人數?,解答山東此次共有41.6萬人趕考,比上一年度增加6.8萬,考研人數再創新高。從山東省教育局了解到: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457萬人,比2021年增長80萬,增幅為21%,再創歷史新高......
考研報名人數457萬 山東大學2022考研報名人數?
解答
山東此次共有41.6萬人趕考,比上一年度增加6.8萬,考研人數再創新高。
從山東省教育局了解到: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457萬人,比2021年增長80萬,增幅為21%,再創歷史新高。
山東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高達41.6萬,比2021年增加6.8萬。
山東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為34.8萬,2020年31.3萬,近三年考研人數和增量均居全省前列。中公直播|威海考研交流群|考研報考資訊
教育部近日發文:2022考研報名最新人數457萬!22考研是近8年考研人數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增長80萬人!各院校都錄取多少人呢?報錄比又是多少?威海中公考研特地為大家整理7700人!山東大學2022考研擬錄取人數公布!希望對各位同學有所幫助。
從山東大學研究生院獲悉,2022年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已公布。
其中,2022年招生計劃公布如下:
我校2022年預計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400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300人,最終招生人數以正式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各專業擬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人數以“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最后確認的錄取人數為準。
威海考研考試頻道歡迎關注威海考研考試,或關注威海考研(whkyw123)微信號,及時掌握考試資訊2021年山東大學公衛與預防醫學公衛考研人數共103人
山東大學考研專業目錄2021年
2021年山東大學專碩研究生畢業要求是修滿要求必修課和選修課通過論文答辯,山東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大學,是985工程名校之一,也是教育部來華留學生接受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學校,創建于1898年,是全國第2所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僅次于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2021
2021年山東大學代碼3701,部分專業代碼如下
010101 哲學
010103K宗教學
030301 社會學
030302 社會工作
030303T 人類學
020101 經濟學
020201K財政學
020301K 金融學
020302 金融工程
020303 保險學
020401 國際經濟與貿易
030101K 法學
030202 國際政治
030501 科學社會主義
120401 公共事業管理
1120402 行政管理
050101 漢語言文學
050301 新聞學
130202 音樂學
130206 舞蹈編導
山東大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有生命于科學專業有歷史專業有中生物專業有美術專業等
山東大學考研專業目錄及分數
2021年山東大學MBA考研錄取分數線:
A類總分170 分,綜合84分 ,英語42 分
B類總分160 分,綜合74 分,英語37
山東大學考研專業目錄2021級
復試努力可以的,不過可能性很小。
山東大學研究生目錄2021
山東大學2021年-2022年寒假放假時間:2022/1/17—2022/2/20,共計35天。
大學生寒假注意事項
很多大學生一到寒暑假就想著上班、兼職、賺錢、實習。如果是大四學生尚能理解,大一大二的學生完全沒必要急,利用短短一兩個月工資賺那么四五六千塊錢。假期的時間,要用于專業方面或心儀發展方向的技能提升、經驗提升,不要滿足于低廉勞動力所獲得那點薪水。
假期切不能養成睡懶覺、拖延、沉迷電子產品等惡習。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這一點在習慣的養成方面也是如此。一旦我們放縱了自己,想等開學再調整回來,不僅會耗費很多時間,還會讓自己感到很痛苦。
山東大學考研專業目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 出國留學咨詢官網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播放全集(求《帶著爸爸去留學-2019》百度云免費在線觀看,姚曉峰導演的)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播出(帶著爸爸去留學第二部什么時候播)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影視(辛芷蕾電視劇)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完整觀看(盤點檀健次的電視劇,【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完整版(求《帶著爸爸去留學-2019》百度云免費在線觀看,姚曉峰導演的)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全集看(盤點檀健次的電視劇,【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全集(求《帶著爸爸去留學-2019》百度云免費在線觀看,姚曉峰導演的)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不卡(帶著爸爸去留學第二部什么時候播)
- 帶著爸爸去留學免費下載(盤點檀健次的電視劇,【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