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回國后最好找什么工作
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回國后最好找什么工作
非常感謝大家聚集在這里共同探討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的話題。這個問題集合涵蓋了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的廣泛內容,我將用我的知識和經驗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文章目錄列表:
1.關于會計的出國留學問題2.會計專業大二在讀,想畢業后出國留學讀碩士。
3.會計碩士留學,哪個國家好啊?
4.出國留學讀碩,想念會計,去美國好還是澳洲好?
5.大二會計專業出國留學一些問題~~~
關于會計的出國留學問題
到美國攻讀會計專業的研究生,成了繼MBA后的又一個海外求學熱點專業。在美國,會計碩士研究生專業(Master of Accountancy簡稱MAcc),一般設在商學院,MBA的學生和會計專業學生可以互相選修對方專業的課程。在美國,MAcc的課程設置通常是24個月,也有的學校是12個月(通常學習的時間就只有9個月)。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通常就是學習和實踐。
就業前景
美國學的會計和國內不同的地方很多。首先是使用的體系不一樣。美國是用美國體系(American System),而中國用的是國際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區別的根本在于會計法、會計制度以及這些法規、制度的建立過程。會計是人為設計出來的管理方法,完全建立在制度上。一旦法規制度不同,行為和結果就不可能一樣。美國有名目繁多的獨立會計協會,最主要的有針對公司企業的FASB和針對政府機構及非營利組織的GASB等,專門負責會計制度設計、制定和監督會計制度執行,包括聽取公司和部門的反饋意見,以及在執行中遇到的問題。
在美國當會計不需要會計證,但有注冊會計師(Certificate Public Account簡稱CPA)制度。會計這個工種專業性強,中美會計體制差異大,回國工作不太好定位,但會計專業的美國學生非常好找工作,這個行業和醫藥行業一樣,基本不受經濟低谷的影響。在美國,稅務(Taxation)是會計工作的重頭戲,也是留學生的主攻方向。美國大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一向缺稅務會計。美國稅法復雜繁瑣,替納稅人填報所得稅和退稅單也是會計的一項重要收入。如果希望未來挑選工作單位余地更大一些,主攻審計也許更合適,因為一般公司都需要內部審計員。經過商學院訓練的會計研究生還可以進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或某些大公司做咨詢顧問,大的會計師事務所都包攬商業咨詢業務。
雖然在美國沒有執照也可以照樣工作,特別是在public firm以外的領域,但是從執業發展長遠來看,有執照還是要比沒有好得多。至于考試,每個州的要求都不一樣,不過,幾乎所有州都要求修滿150個學分,或者取得會計碩士才有資格參加考試。美國的CPA考試內容有四門:Financial Accounting & Reporting、Auditing、Regulation以及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ncepts。考試采取計算機化,除了3月、6月、9月和12月之外,都可以考。通過的要求是75分,而不是60分。從第一門考試通過時刻起,18個月內必須全部通過考試,否則通過的考試成績作廢。最后全部通過后參加開卷的一門職業道德考試,90分算通過。考試通過以后,大多數州都要求有1-5年的工作經驗才能拿執照。
如果是會計專業博士畢業回國,也可以到大學里教書或做研究。但是碩士生學的東西偏重實際操作,做研究理論基礎似乎不夠,在國內找到合適的操作環境恐怕也不容易。
選校分析
關于選擇學校,美國對會計專業進行排名的機構除了US News 等新聞媒體外,還有CPA Personal Report。從各種排名看,全美會計專業,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UT-Austin是最強的。還有一些在會計領域拔尖的大學,比如Michigan、UIUC同在中西部,都是頗具聲望的公立大學。現在在美國會計學中最流行的一套稅務教科書的幾位合作作者都是從這幾所學校畢業,且在這幾所學校里教書。在選擇學校前對所學專業未來的就業前景做一番調查是必要的。對大部分留學生來說,就業才是學習的目的。
申請分析
TOEFL:會計碩士課程一般設在商學院,對語言成績的要求很高,一般都要求在95分以上,部分名校的要求更高,如UT-Austin,為105分。非理工科的課程需要申請者熟練自如地運用英語,而TOEFL是反映申請者的英語水平的工具,一定程度上,TOEFL成績越高對申請越有利。
GMAT:會計碩士要求申請者必須提供GMAT成績,絕大部分學校不接收GRE成績。學校官方沒有對GMAT的最低要求,據這些年錄取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為申請排名前20的學校,成績最好達到700分以上,申請排名前50的大學,GMAT最好達到680分。
GPA & 本科專業:TOP50的院校對GPA的最低要求是3.0(B),相比較來說,學校比較在意專業GPA。不同于MBA專業,會計碩士要求申請者有相關的專業背景,既沒有專業背景又沒有工作經歷的申請者需要先“補課”:讀non-degree課程。
會計專業對數學能力要求比較高,是商學院所有專業里要求最高的,讀會計碩士沒有過硬的數學背景是拿不下來的。此外,統計、金融等和會計相關的課程也是教授比較關注的。本科院校的Ranking和Reputation以及申請者學術方面的Extracurricular Involvement也在學校錄取的考慮范圍之內。
工作經驗:盡管會計碩士專業對工作經驗沒有要求,但是學校在錄取學生時,也是會關注申請者的工作經驗的。也就是說,如果申請人有會計方面的工作經歷,那么申請就多了一個籌碼,與名校的距離也拉近了一步。
文書:文書包括PS和Recommendation Letters,學校對文書的重視程度可能會超出申請人的想象。UIUC的招生官曾經說過:“Personal statement is a very crucial reflec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申請學校就是一個展銷自己的過程,個人陳述可以說就是你的“商標”。PS內容要和學校Program的特點相結合,讓招生委員會知道申請人在申請之前對學校和Program特點做了研究。PS不外乎表達自己對所申請專業和學校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為滿足這種學習興趣和動機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學習能力、參與的課外活動和個人的品格等幾大方面。文書的內容一定要服務主題,所有內容都要緊緊圍繞主題,用不同的具體事例等細節材料,從恰當的角度去說明、闡述、表達、烘托主題。推薦信一定要多用事例,讓事實說話。“Recommendation letter should speak to your personal qualities, career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to succeed in the classroom.” 換句話說,推薦信的作用就在于展示申請人的學術能力、領導能力,展現申請人的獨特魅力。
面試:面試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申請名校,面試直接影響申請者是否能拿到學校的入場券。學校面試的目的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申請者,因此,面試并不存在什么標準答案。準備面試,事先就要對學校進行研究、調查,熟悉學校相關資訊及立校宗旨,深入了解會計專業現有研究與發展前景。申請者要意識到面試就是一個“了解”的過程,準備上要有針對性。勤奮、有上進心這類的回答太空虛,吸引不了面試官;創造力、團隊協作、溝通與管理等更有實際意義。國外院校很看重申請者的求學目標是否與學校的培養目標一致,申請者回答提問要注意技巧,把對方需要的信息清晰地傳達出去的同時,還要突出另一個重點,即自己適合該學校的專業。最后,面試“背答案”這個現象一定要避免。
美國70%大學不為會計碩士專業設置獎學金,只有少數的幾所大學設置了15,000美元以內的一些“安慰獎”,因此,讀會計專業幾乎沒有獎學金可申請。根據我們歷年的經驗,在申請小獎的時候,GMAT、PS、GPA、Interview>TOEFL、Recommendation Letter。
附:2010年US News美國研究生院校會計專業排名
1.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McCombs)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賓夕法尼亞大學
3.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芝加哥大學
4.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gn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5.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Ross)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6.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南加州大學
7.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
8. 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紐約大學
9.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Marriott) 楊百翰大學
10.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Kelly) 印地安那大學伯明頓分校
11.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會計專業大二在讀,想畢業后出國留學讀碩士。
你的帖子在就看到,也看到了熱心網友的很好的回答,所以沒有去“湊熱鬧”。
今天上網是又看到了你的帖子仍然掛在“為我推薦的提問”中,那么作為一名已經退休的出國留學專業人員,這里就給一些也許可供參考的意見吧:
1、你的“屬于工薪家庭,所以不想考慮美國了”,先不要這樣定位!因為這個結論其實并不一定對——關鍵還是要看你的留學目標,究竟是準備尋找一條國外發展的道路還是準備回國發展?要是選擇向外拓展,那就應該去移民國家,而歐洲國家都不是移民國家;
2、希望DIY,當然可以,以往我已經幫助過無數學生完成DIY——不過要有思想準備:需要比較好的英語基礎先不說,而且申請研究生是比較繁雜的一個過程——要是你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那就OK了!
3、再來分析一些具體情況吧:
1)、要是你以前是學英語的,為了留學而再另起爐灶學一門外外語,那是非常困難的,以前我有不少學生去了意大利,但是絕大多數沒有學成而是分化為“打工族”和“海歸族”。所以這一條路是一條非常坎坷的險路;
2)、我自己的外甥女,出國讀博前是上外德語系的高材生。三年前去海德堡讀博,二月中完成學業后,在歐洲游玩了一圈以后,三月八日回國就業了——因為德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
3)、英國的總體學習費用是美國的一般大學的兩倍——也就是在英國就讀一年的費用可以在美國讀兩年。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英國讀碩,學業完成之日就是回國之時;
4)、加拿大的碩士研究生很難申請,一般低于3.4我們不建議申請加拿大;
5)、申請商學院,主要看是不是AACSB商學院——我國目前只有清華商學院、復旦商學院和中歐三家,連上海財大還不是AACSB,而美國有300多所AACSB,那么你只要被其中的任何一所接受就已經高于國內的絕大多數商學院了。而你的GPA申請美國的一般大學絕無問題;
6)、要是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就可以像前年的劉同學,我就替她設計了一所非常便宜的學校,兩年一共只要35萬元左右——當然前提應該是一所具有AACSB認證的商學院;
7)、要是在美國的AACSB商學院畢業、在就讀時刻苦一些考出CPA,那么就不需要你自己去找工作而是工作回來找你了!
4、歸根結底,要回到你的目標,離開了“目標”一切都是空談,你說對嗎?
好了,就打這些,供你參考,祝你順利,歡迎繼續提問。
會計碩士留學,哪個國家好啊?
英國學制短,費用不高,會計專業一直很牛;你GPA不高,可以考慮申請Diploma,有一定機會進名校。短板是想畢業后留下來積累經驗的機會很少,同是因為學制短,國內認可度比不上美國碩士。
美國學制長,費用稍高,商科專業都很強大,認可度極高,留在當地發展的可能性比英國稍高,不過競爭也很大。短板是舍友都很吵。
出國留學讀碩,想念會計,去美國好還是澳洲好?
成績好,GPA高的話,可以去美國讀碩,原因如下:
1.出國留學去美國,提高英語水平是在所難免的。有了這個好的通訊工具,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國內甚至是在國際上都要比其他同學有一點優勢。
2.美國是一個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對教育十分的重視。美國對哈佛大學一年的投入,相當于英國一年對所有高校的投入,它擁有4000所大學和70%高等教育入學率,美國的高中也是中國學生通往世界名校的有效途徑。
3.美國的教育和其他國家的很不一樣,那里沒有成堆成堆的卷子要做,也沒有睡眠不足的黑眼圈,美國很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領導能力和綜合能力,這些都是社會上十分重要的,也是要融入社會,有一個好的未來所必需的。而這些,大多數中國高中時無法提供給學生的,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人有那么多科研人才,為什么在世界的科技舞臺上經久不衰。
4.從留學回國就業的角度說一下,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海歸是美國最好,其他歐洲國家也可以,但是要看學校。法國回來三、四萬元的工作隨便找,德國回來的更好找,因為現在德國回國的人比較少,北歐回來的也沒問題,新西蘭、澳大利亞的稍差一點,但也還算可以。韓國、日本因為語言應用范圍比較窄,基本上回國只能去外企,找工作難度比較大。
大二會計專業出國留學一些問題~~~
我現在大二會計專業,211學校,打算去歐洲留學讀碩士。
1.我應該去歐洲哪個國家哪個學校最好?
英國法國都不錯
2.荷蘭的大學會計好嗎?世界排名怎么樣?
好不好的標準很多,荷蘭的大學會計排名在世界中等水平,因為具體還看那個學校。
3.初步考慮英國法國荷蘭三個國家,英國太貴家里經濟有點吃力,荷蘭法國費用好像相對較低但回國就業認可度怎么樣?
英國我想是首選
4.我有移民打算,這三個國家哪個畢業后在當地就業好?薪酬怎么樣?
你是211哪個學校的?如果浙大或復旦荷蘭最好
找工作薪酬也不錯
5.三個國家有什么學校推薦?或者別的歐洲國家有特別好的?
自己上網上找找吧
6 在當地本人在考CPA 也有拿下ACCA的打算 還想在出國深造一下,所以什么考個CPA或ACCA就行了出什么國的廢話就不用說了 請客觀分析下有沒有必要出去
有沒有必要出去全在自己拿主意呀
好了,今天關于“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的話題就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我的講解對“會計出國留學研究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