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什么是概念模型,物體模型,數學模型?
1、什么是概念模型,物體模型,數學模型?
物理模型:以實物或圖片形式直觀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如: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來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質特征的模型。如:對真核細胞結構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的解釋、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解釋模型等。
數學模型: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如:酶活性受溫度(PH值)影響示意圖,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等。
:
概念模型建模過程
1,運用概念目錄列表或名詞性短語找出問題領域中的后選概念。
2,繪制概念到概念模型圖中。
3,為概念添加關聯關系。
4,為概念添加屬性。
概念模型模型設計
1,概念模型不依賴于具體的生物系統,他是純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結構。
2,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展開,常常要對數據進行抽象處理。常用的數據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
3,E-R方法是設計概念模型時常用的方法。用設計好的ER圖再附以相應的說明書可作為階段成果。
:百度百科——概念模型
2、什么是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也稱信息模型,面向應用,按照用戶的觀點來對數據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數據庫設計。這類數據模型描述用戶和設計者都能理解的信息結構,強調其表達能力和易理解性,如ER模型。
概念數據模型是面向用戶、面向現實世界的數據模型,是與DBMS無關的。它主要用來描述一個單位的概念化結構。采用概念數據模型,數據庫設計人員可以在設計的開始階段,把主要精力用于了解和描述現實世界上,而把涉及DBMS的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推遲到設計階段去考慮。
由于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型,是現實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層抽象,是用戶與數據庫設計人員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因此概念模型一方面應該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地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
另一方面它還應該簡單、清晰、易于用戶理解。由于概念模型在此次的迭代過程非常簡單,所以本來計劃PASS掉其中的具體分析,不過概念模型的確非常之重要,他是OOD的一個基石。除了用例,應該說概念模型是OO開發過程中另一個充滿主觀色彩的工件。
然而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場景進行研究,可能提煉出來的概念模型都不一樣,所以說這是頗受主觀認識影響的一個過程。然而,概念模型的質量對整個系統的影響至關緊要,因為,所謂的面向對象,就是從這里開始。
3、概念模型有什么特點其設計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
概念模型是一種用于描述領域概念和關系的抽象模型,它具有以下特點:
1. 概念模型是抽象的,針對整個領域或業務部分進行建模,而非針對特定實例。
2. 概念模型具有普遍性,不受特定技術平臺或實現細節的影響。
3. 概念模型是建立在領域知識和業務需求的基礎之上,以表達其本質的概括。
概念模型的設計方法和步驟如下:
1. 確定需求:明確建模的領域和目標,分析領域中的問題、實體、關系和約束。
2. 收集信息:獲取業務文檔、流程圖、原型、用戶需求等資料,識別概念和關系。
3. 建立概念表:編制一個名詞表,將領域中的實體和概念一一列出。
4. 定義關系:在概念表中,明確實體之間的關系和約束,將其抽象為關系。
5. 繪制關系圖:繪制實體和關系之間的平面表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檢視。
6. 驗證和修改:持續地對模型進行驗證,從實際業務需要出發,進行修改和完善。
7. 編制規范文檔:編制規范文檔,以備后續的編碼和實現。
4、概念模型是什么?
也稱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戶的觀點來對數據和信息建模。
概念模型是現實世界到機器世界的一個中間層次。
表示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是實體-關系圖。
概念模型是對真實世界中問題域內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對軟件設計的描述。概念的描述包括:記號、內涵、外延,其中記號和內涵(視圖)是其最具實際意義的。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它是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層抽象,它數據庫設計的有力工具,也是數據庫開發人員與用戶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因此概念模型既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應該簡單、清晰、易于理解。目前最常用的是實體-聯系模型。
在管理信息系統中,概念模型:是設計者對現實世界的認識結果的體現,是對軟件系統的整體概括描述。讓讀者更易理解,讀時有個參考的東西。
概念模型設計的常用方法是實體關系方法(E-R方法)。用實體關系方法對具體數據進行抽象加工,將實體集合抽象成實體類型,用實體間的關系反映現實世界事物間的內在關系。首先可以進行局部E-R模型,然后把各局部E-R模型綜合成一個全局的E-R模型,最后對全局E-R模型進行優化,最后得到的。
在數據倉庫中的含義
總的來說,數據倉庫的結構采用了三級數據模型的方式,即概念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也就是業務模型,由企業決策者,商務領域知識專家和IT專家共同研究和分析企業級的跨領域業務系統需求分析的結果。
在數據倉庫項目中,物理模型設計和業務模型設計象兩個輪子一樣有力地支撐著數據倉庫的實施,兩者并行不悖,缺一不可。實際上,這有意地擴大了物理模型和業務模型的內涵和外延,因為,在這里物理模型不僅僅是數據的存儲,而且也包含了數據倉庫項目實施的方法論、資源以及軟硬件選型,而業務模型不僅僅是主題模型的確立,也包含了企業的發展戰略,行業模本等等更多的內容。
一個優秀的項目必定會兼顧業務需求和行業標準兩個方面,業務需求既包括用戶提出的實際需求,也要客觀分析它隱含的更深層次的需求,但是往往用戶的需求是不明確的,需要加以提煉甚至在商務知識專家引導下加以升華,和用戶一起進行需求分析工作。如果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項目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關于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設計是在原有的業務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較為穩固的概念模型。因為數據倉庫是對原有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進行集成和重組而形成的數據集合,所以數據倉庫的概念模型設計,首先要對原有數據庫系統加以分析理解,看在原有的數據庫系統中有什么、怎樣組織的和如何分布的等,然后再來考慮應當如何建立數據倉庫系統的概念模型。
一方面,通過原有數據庫的設計文檔以及在數據字典中的數據庫關系模式,我們可以對企業現有的數據庫中的內容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數據倉庫的概念模型是面向企業全局建立的,它為集成來自各個面向應用的數據庫的數據提供了統一的概念視圖。
它的工作主要是界定系統的邊界和確定主要的主題域。界定系統邊界將決策者的數據分析的需求用系統邊界的定義形式反映出來。確定主題域是對每個主題域的內容進行較明確的數據倉庫建模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描述,其內容包括:主題域的公共碼鍵、主題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充分代表主題的屬性組。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