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在水里如何移動,河馬在水里怎么走
1、河馬在水里怎么走
河馬在水里的走法:當河水較淺的時候,河馬會依靠大腿肌肉直接行走,撲騰著移動;當河水較深的時候,河馬就踩著河底,用馬躍的方式讓自己浮起來,大跨步前進。雖然河馬的身軀龐大,也不會游泳,但是它們是出色的游泳能手和潛水專家,可以在水中行走自如。
河馬能在水中行動,依靠的是自己得天獨厚的生理構造。首先河馬的皮膚很厚,皮下脂肪能使河馬輕易地從水中浮起來。而且它還有一個特殊技能:當它潛入水中時,耳朵和鼻孔能向閥門一樣關閉起來,只需3~5分鐘頭露出水面換一次氣就行了。
河馬在水中交配,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雌獸的懷孕期為210-255天,在水中生產,每胎產1仔。初生的幼仔體重為40-50千克,出生后5分鐘就能行走和潛水。帶仔的河馬媽媽,性情變得非常兇惡,仔獸出生后,雌獸便進行細心地照顧,在水中授乳,僅讓它們在看得見的范圍內活動,并耐心地教它們潛水和打滾,保護它們不受到傷害。
此后的幾個月里,雌獸常帶著它的幼仔遠離群體生活,因為幼仔可能會被兇殘的雄獸殺死,或者受到鱷魚的攻擊。4-6個月以后,幼仔就能吃草了,哺乳期約為1年,雌性通常單一承擔的后代撫養期可以延長至18個月。雌性成熟在7-9歲,雄性在9-11歲之間,壽命大約30-40年。
2、胖胖的河馬,在水中究竟是怎么游泳的?
河馬是陸地上僅次于大象的哺乳動物,它除了吃東西以外,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里,看上去很像是游泳高手,但事實上根本不會游泳,只是在水中走動而已。
河馬是淡水物種中最大型的雜食性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僅次于大象的哺乳動物。河馬原本是生活在熱帶的非洲,當地的氣候非常炎熱,河馬適應炎熱的方式就是將自己胖胖的身體浸泡在水中,減少身體水分的蒸發,也能消暑降溫,慢慢地養成了在水中生活的習性。其次,河馬將自己的身體泡在水里還能夠躲避敵害,河馬雖然體型大,但缺乏對付敵害的武器,躲在水里能減少被敵害攻擊。
我們在動物園觀賞海馬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海馬把整個身子浸泡在水中,只露出鼻孔以上的部位呼吸,只有在喂食的時候才會伸出水面,張開大嘴巴接住食物。因為河馬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水里,看起來似乎是一位游泳高手,但事實上河馬四肢粗短、體型肥大,根本不會游泳,我們看到河馬在水里移動,其實它只是用四肢在水底移動而已。因此,當小朋友在動物園觀賞河馬這種動物的時候,家長可以適時給孩子做科普,讓孩子理解河馬的生活習性。
河馬是一種神奇的動物,不會游泳卻長期生活在水中,但也不用擔心河馬會因此被淹死,因為河馬身材比較高大,河邊的水位不足以淹過它。另外,河馬的肺活量非常的驚人,一旦遇到危險河馬可以潛伏在水里憋氣達半個小時以上,完全不用擔心會被水淹死。在自然界中,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河馬這種物種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存在這么長的時間,勢必是要擁有特殊的生存技能。
3、胖胖的河馬在水里怎樣移動的
胖胖的河馬在水里是通過行走的方式來移動。河馬不會游泳,當河水較淺時,河馬會直接行走,撲騰著移動。當河水較深時,它們就踩著河底,用馬躍的方式大跨步前進。河馬體型巨大,體長2-5米,包括一條長約35厘米的尾巴;肩高1.5米;體重1300-3200千克。
河馬的體型雖大卻可輕巧的浮在水中,還能在水中待超過5分鐘。即使是陸地上第三大的動物,其短距離奔跑速度卻能達到時速40千米。長時間曝曬于太陽下后,其皮膚會分泌粉紅色的油脂,功能為防止過多的紫外線照射。
河馬生活于非洲熱帶水草豐盛地區,常由10余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成上百只的大群,單獨的河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獸;河馬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時,便在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或農作物;河馬性溫順,懼冷喜暖。
河馬喜歡營群棲生活,由雌獸統領,每群20-30只,有時可多達百只以上,尤其是在水草稠密的地方,平均每5.5平方米就有一只。
4、河馬在水下是怎么行走的?
雖然河馬大部發時間都在水中休息,但是它們是出色的游泳能手和潛水專家。水流可以輕松地流過它們光滑的皮膚,并且蹼狀的腳趾可以當做槳。在水下時,耳朵和鼻子都會合上以防止水的進入。河馬通常能在水下呆5分鐘,有時會更長。在深一點的水中,它們有時會在河底或湖底行走。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