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意思是什么?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意思是什么?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意思是: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出自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原文如下:
次北固山下唐 · 王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注釋
⑴次:旅途中暫時停宿,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水,倚長江而立。⑵客路:行客前進的路。青山:指北固山。⑶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⑷風正一帆懸:順風行船,風帆垂直懸掛。風正,風順。懸,掛。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殘夜:夜將盡之時。⑹入:到。⑺鄉書:家信。⑻歸雁:北歸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廣為傳誦。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五律詩,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和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詩。首聯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頷聯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頸聯說明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這兩句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尾聯寫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于是托雁捎個信:煩勞雁兒飛過洛陽的時候,替自己問候一下家里人。
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后世,但并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
創作背景
王灣作為唐代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這首五律最早見于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沿江東下,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作者簡介
王灣(約693年-約751年),唐代詩人,洛陽人。他在玄宗先天年間成為進士,擔任滎陽縣主簿。王灣是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他往來于吳楚地區,深受江南山水的吸引,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的影響。他創作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受到當時宰相張說的贊賞,被懸掛在宰相政事堂上,成為文人學士學習的典范。王灣還參與了集部的編撰工作,并因功授任洛陽尉。他的詩作現存10首,其中《次北固山下》最為著名。王灣約于751年去世,享年58歲。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全詩是什么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的詩句。
《次北固山下》全詩如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全詩的字面意思:
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
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
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
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全詩賞析:
此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第三聯說明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于是托雁捎個信:煩勞雁兒飛過洛陽的時候,替自己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意思
釋義: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1、出處
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
2、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原文釋義
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
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
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
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
創作背景: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這首五律最早見于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出自哪里?
詩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出自唐代詩人王灣的五言律詩《次北固山下》。詩文如下: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意:
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
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
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
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賞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廣為傳誦。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和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詩。
首聯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頷聯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
頸聯說明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尾聯寫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于是托雁捎個信:煩勞雁兒飛過洛陽的時候,替自己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后世,但并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