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是哪七個國家,七國是哪七國?
1、七國是哪七國?
七國指戰國七雄:秦國、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1、秦國
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
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將飛廉之子惡來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
治都於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號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 。
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穆公時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戰國初,經過百年的衰落期,魏國奪取了河西之地。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逐漸成為戰國中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兼并巴國和蜀國。
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前207年,面對農民起義的大潮,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亡。
2、齊國
齊國(前144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位于現今山東省大部。
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后,被封國建邦。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齊桓公通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于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齊侯田因齊稱王。
齊湣王時期,齊國對外擴張,南吞宋國,西卻強秦,后招至五國伐齊,國勢大減。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齊國覆滅,秦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
3、楚國
楚國(?~前223年),又稱荊、荊楚,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金文中為嬭姓)、熊氏(金文中為酓氏)。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據最新出土的《清華簡·楚居》記載,楚人立國之初,在鄀國盜牛祭祀一事,說明建國之初的貧弱狀況;經過幾百年發展,楚國在春秋時楚成王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不斷兼并周邊各小諸侯國,周天子賜胙,命楚國鎮守中南。
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懷王時期攻越國,盡得越國故吳地,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正式滅亡。
4、燕國
燕國(青銅器銘文作匽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長子召公,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為燕召公。
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并薊國后,建都薊(今北京市)。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
前323年,燕易王稱王。前316年,燕國爆發子之之亂,兩年后,齊宣王借平亂之名,派大軍滅燕。前312年,趙武靈王扶持公子職(燕昭王)歸國登基,燕國復國。燕昭王廣納賢士,勵精圖治,任用樂毅合縱攻齊、秦開破東胡朝鮮,盛極一時。
燕昭王去世后,燕國迅速衰落。長平之戰后,燕國企圖趁火打劫,結果連敗于趙國,淪為弱國。
前228年,秦破趙都邯鄲,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聯合趙代王嘉抵抗秦軍,戰敗后,率公室衛軍逃遼東。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
5、趙國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趙國國君嬴姓趙氏。趙國始祖造父,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次子季勝之后,因征伐徐國有功,受封于趙城,由此為趙氏。
趙氏歷經二十余代,傳至趙簡子趙鞅、趙襄子趙毋恤。趙鞅打破了晉國六卿的格局,趙毋恤力戰智、韓、魏的圍攻,簡襄之烈確立了趙國版圖。
前403年,韓、趙、魏正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國都曾先后在晉陽(今太原)、中牟(今鶴壁)、邯鄲(今邯鄲),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臺)為趙之別都。
至趙武靈王時,趙國稱王,施行胡服騎射,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騎兵。沿陰山修筑趙長城,前296年滅中山國。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內蒙古的陰山以南的部分。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
前228年,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攻破。趙國大夫們北逃到代,共同擁立趙代王嘉繼續抵抗秦軍。前222年,秦軍攻滅趙代王嘉,趙國滅亡。
6、魏國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為畢萬(畢公高之裔孫)。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發動三家分晉。
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由于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在以后的戰爭中,魏國“東敗于齊,西喪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7、韓國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于諸侯,韓國建立,建都于陽翟(今河南禹州)。
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并尊為王。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舊地置潁川郡。
2、七國是哪七個國家
七國是哪七個國家介紹如下:
七國,指戰國七雄。春秋末期,韓趙魏滅掉智氏后,進而瓜分晉國建立趙國、魏國、韓國,三晉與秦國、齊國、楚國、燕國七個國家亦稱戰國七雄,持續時間是前403年—前221年。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春秋介紹: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春秋時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總共295年。一說止于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一說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自東周開始,周朝由強轉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繁。小諸侯國紛紛被吞并,強大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
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而新興的諸侯大國,先后取得霸主地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春秋
3、七國是哪七個國家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個發達國家。
20世紀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危機重創西方國家經濟后,在法國倡議下,1975年11月,美、英、德、法、日、意六大工業強國成立了六國集團。
1976年,加拿大加入,七國集團就此誕生。
1997年,俄羅斯的加入使得G7轉變為G8。七國集團成為八國集團。
2014年6月4日,由歐盟主持的七國集團領導人會晤6月4日晚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幕,這是俄羅斯自1997年加入這一集團后首次被排除在外。
七國集團峰會:
2018年6月9日,七國集團峰會閉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措辭強硬,七國集團內部分歧加深。峰會后發表聯合公報,內容涉及包容性經濟增長、兩性平等和賦予婦女權利、世界和平與安全、未來工作機會、氣候變化及海洋等議題。
七國集團中5個國家同意制定旨在保護環境和海洋的協議。加拿大官員披露,美國和日本沒有簽署該協議,因為他們不希望在減少塑料方面做出堅定承諾?;谔佤敹嘣谛侣劙l布會上的“錯誤表述”以及加拿大對美國農民、工人和企業“征收大量關稅的事實”,他已指示美國代表不支持七國集團峰會聯合公報。
4、古代七國有哪些
古代七國指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即是戰國七雄。
1、齊國前(前11世紀—前221年)
本為姜姓,呂氏。田氏代齊后,史稱“田齊”,媯姓,田氏。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2、楚國(前11世紀—前223年)
姓:羋 ; 氏:熊。先秦羋姓(羋本作幁)周朝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亦稱荊。羋姓是所謂“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季連的后世子孫鬻熊為周文王師。
3、燕國(前11世紀—前222年)
姬姓。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
4、韓國(前403年—前230年)
姓:姬 ;氏:韓。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于韓原,立韓氏。后晉國稱霸,韓氏中衰。至韓厥,為晉悼公正卿,晉悼公復霸,韓厥之力頗多。
后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
5、趙國(前403年—前227年)
姓:嬴;氏:趙。趙國先祖造父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寵。后平定徐國之亂中,造父軍功顯赫,乃受封于趙城,立趙氏。
趙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時,叔帶因見周室腐敗,離開鎬京,來到晉國。以下七代而至趙衰,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趙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晉為諸侯,趙氏正式建國。
6、魏國(前403年—前225年)
姓:姬 || 氏:魏(畢)。魏國先祖為畢公高,后畢國亡,公族稱畢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畢萬,侍奉晉獻公為車右,因軍功封于魏城,立魏氏。
晉悼公時提拔魏絳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晉國六卿行列。魏氏發家較晚,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駒伙同趙、韓滅智伯,剖分晉國。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為諸侯,史稱魏文侯。
7、秦國(前770年—前206年)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的一支,傳說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
從前677年起,秦國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宮殿區、居住區、士大夫與國人墓葬區和秦公陵園。
春秋末年的時候,經過了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和兼并,篩選下來大的諸侯國主要是在西方的秦國,和中原地區北部的晉國,還有在東方的齊國、燕國,處于南方地區的楚國、吳國、越國。在剛開始的時候秦國和燕國的實力相對來說是比較弱的。
七國之中比較強大國家是的是晉國、齊國、楚國、和越國這四個國家。但是戰國初期的時候,齊國的實力是暫時弱于其他的三晉。
楚國雖然向東方進行了擴展,但是它北上和三晉去爭奪小國鄭國卻遭受到了失敗。至于越國,它滅了吳國之后曾經興盛一段時間,但是進入戰國時期后,因為國家內部長時間的發生內亂,最后導致實力逐漸衰退。
來源:百度百科-七國 (歷史)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 饒平道韻樓,中國最大的客家土樓在哪?
- 饒家鼎,天才神童,12歲上高中,13歲被北大清華爭搶,他有何特殊之處?
- 饒了我吧 肉棒,《臉色蒼白的伙伴》初中時候看過的一篇小說,貌似是教材,作者沈石溪 .dodo1123
- 飄香劍雨續,飄香劍雨續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 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紛紛揚揚和飄飄灑灑有什么區別?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作者,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是誰
- 飄飄何所似,《旅夜書懷》翻譯及賞析內容有什么
-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哪首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什么意思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文言文“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翻譯。
- 飄走的氣球,氫氣球我們都不陌生,那飛走的氫氣球都去哪了呢?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