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臺灣,七子之歌全部詩詞
1、七子之歌全部詩詞
七子之歌?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九龍島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
作 者:聞一多
《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放眼家園國家,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列強占了七塊土地……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并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譯為阿爾薩斯和洛林,位于法國東部。阿爾卑斯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賽和約》后歸還。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
2、七子之歌之臺灣歌詞
歌詞: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臺灣》是由聞一多于1925年創作于美國,日前由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音樂人袁忠宜譜寫成曲后,被新華網、人民網、CCTV網等眾多媒體大力推介。
成曲后,袁忠宜特意選擇內地唱作小生謝華來完成歌曲演唱,袁忠宜認為,無論從曲調的整體把握,還是歌曲內涵的表達抑或是嗓音及唱功上高難度要求,謝華都能很好的完成歌曲,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2006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湖北宜昌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宜都市音協主席袁忠宜在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上聽到首次搬上舞臺的詩朗誦《七子之歌·臺灣》,一種前所未有的創作沖動油然而生。
《七子之歌·臺灣》先由宜都地方歌手試唱。9月12日,香港雍哲明星娛樂事業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雍哲聯系袁忠宜,表示愿意推薦臺灣著名歌手羅大佑演繹,以更好地為世人所傳唱。
3、聞一多的七子之歌中的香港澳門臺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另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
《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香港》
香港島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創作背景:《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譯為阿爾薩斯和洛林,位于法國東部。阿爾卑斯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賽和約》后歸還。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將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
可放眼家園國家,山河破碎,風雨如磐,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列強占了七塊土地,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并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現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
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臺灣的最后一任總督安藤利吉在臺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臺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4、七子之歌臺灣這首詩中的背水一戰的意思是什么詩中的我是指的是誰母親是指啥
七子之歌·臺灣
作者:聞一多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1925年,美國
注釋:
1、我、我們:這里指的是“臺灣”。
2、琉球:即今天日本所稱的沖繩縣,但是其主權至今未定。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中國對琉球的藩屬關系一直持續了5個世紀。而日本對琉球的侵略始于1609年,至1872年日本將琉球納入日本的“內藩”,1879年才正式侵占琉球。甲午戰爭前,清政府與日本曾就琉球問題多番談判未果,直到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中國不僅對琉球失去發言權,還被迫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規定日本必須放棄侵略所得土地,只能保留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隨后美國對釣魚島及琉球實施“托管”,但1970年美日簽定《美日舊金山和約》,私相授受,日本竊取琉球(今沖繩)及我釣魚島。至今,琉球群島的主權未定,中國從未承認日本對其主權,而二戰后也一直存在“琉球復國運動”。
3、背城一戰:
(1)最后決戰。《三國志·蜀志·后主傳》“六年夏”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北地王諶(chén)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
(2)引申指最后的斗爭或努力。明陳繼儒《讀書鏡》卷四:“古今文字之禍,其端有三:或君子以此攻擊小人,而為背城一戰之舉。”《兒女英雄傳》第26回:“一來他自己打定主意,定要趁今日這個機緣,背城一戰,作成姑娘這段良緣。”茅盾《子夜》十八:“可是吉人的意見有點不同。他覺得此時我們一補進,就是前功盡棄;他主張背城一戰!”參見“背城借一”。
附注:
(1)背城借一:在自己城下與敵人決一死戰。也泛指最后拼死一搏。
A、背對城墻對敵決一死戰。指與敵人作最后決斗。《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馀燼,背城借一。”杜預注:“欲于城下,復借一戰。”宋蘇軾《景純復以二篇仍次其韻》之二:“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岡。”明徐復祚《投梭記·卻說》:“整三軍背城借一,再興王室。”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蓋侵擾無已,勢不得不鋌而走險,背城借一。”
B、引申指作最后掙扎或斗爭。韋君宜《犧牲者的自白》:“幸虧在萬分危急之中,我的理智還不肯服輸,它背城借一的堅決戰斗。”
(2)背水一戰:比喻決一死戰,死里求生。背水,背靠江河,表示沒有退路。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4、母親:指的是祖國,即中國。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 饒平道韻樓,中國最大的客家土樓在哪?
- 饒家鼎,天才神童,12歲上高中,13歲被北大清華爭搶,他有何特殊之處?
- 饒了我吧 肉棒,《臉色蒼白的伙伴》初中時候看過的一篇小說,貌似是教材,作者沈石溪 .dodo1123
- 飄香劍雨續,飄香劍雨續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 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紛紛揚揚和飄飄灑灑有什么區別?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作者,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是誰
- 飄飄何所似,《旅夜書懷》翻譯及賞析內容有什么
-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哪首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什么意思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文言文“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翻譯。
- 飄走的氣球,氫氣球我們都不陌生,那飛走的氫氣球都去哪了呢?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