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的拼音,親的拼音怎么讀
1、親的拼音怎么讀
拼音:qīn、qìng
釋義(拓展):
1、“見”與“至”義相通。本義:親愛。
親,至也。從見,親聲,字亦作儭。——《說文》
我有親父兄。——《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親父(生父);親爹(親父);姑表親;親如一家;親心(親愛之心;父母愛護子女之心);親厚(親愛并加以厚待)
2、親密。與“疏”相對。
王無親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親臣(親近可信的臣下);親懿(親密的朋友。同親友);親比(親近依靠);親附(親近附從);親幸(皇帝或國君對臣子的寵愛)
3、準,準確。又如:親切(準確;真切)
搭上弓弦,覷的楊志較親,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滸全傳》
4、通“新”。更新。
親臣進而故人退。——《韓非子·亡徵》
5、通“辛”。艱苦。
體五道之親苦。——《王妙暉等造像記》
6、泛指有血統或婚姻關系的人。又如:親黨(親屬);親契(親朋);親識(親朋等熟識者)
親,九族。——《左傳·昭公十四年》注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陽樓》詩
2、“親”的拼音是什么?
“親”的拼音有兩種:【qīn】和【qìng】
【親】
拼音:qīn,qìng
筆劃:9
五筆:USU
部首:亠
結構:上下結構
繁體:親
筆順:點、橫、點、撇、橫、橫、豎鉤、撇、點
釋義:
qīn
1. 有血統或夫妻關系的:~屬。~人。~緣。雙~(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聯成的關系:~戚。~故。~鄰。~朋。
4. 稱呼同一地方的人:鄉~。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筆。
6. 感情好,關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觸表示喜愛:~吻。
qìng
8.〔~家〕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系或稱呼(“家”讀輕聲)。
詳細解釋:
〈形〉
(1) (形聲。從見,親(shēn)聲。“見”與“至”義相通。本義:親愛)
(2) 同本義:
親,至也。從見,親聲,字亦作儭。——《說文》
親,近也。——《廣雅》
同人親也。——《易·雜卦》
親者屬也。——《禮記·大傳》
人之親其兄之子。——《孟子》。注:“愛也。”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韓非子·愛臣》
我有親父兄。——《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我有親父母。
(3) 又如:親父(生父);親爹(親父);姑表親;親如一家;親心(親愛之心;父母愛護子女之心);親厚(親愛并加以厚待)
(4) 親密。與“疏”相對 :
王無親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親臣(親近可信的臣下);親懿(親密的朋友。同親友);親比(親近依靠);親附(親近附從);親幸(皇帝或國君對臣子的寵愛)
(6) 準,準確:
搭上弓弦,覷的楊志較親,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滸全傳》
(7) 又如:親切(準確;真切)
(8) 通“新”。更新:
親臣進而故人退。——《韓非子·亡徵》
(9) 通“辛”。艱苦 :
體五道之親苦。——《王妙暉等造像記》
組詞:
1.親家qìngjia
兩家兒女相婚配的親戚關系
2.親家公qìngjiagōng
兒子的丈人和女兒的公公
3.親家母qìngjiamǔ
兒子的丈母和女兒的婆婆
4.親愛 qīn ài
親密友愛
5.親本qīnběn
動植物雜交時所選用的母本或父本
6.親筆qīnbǐ
親自執筆;親筆書寫的字
7.親兵qīnbīng
舊時指官員身邊的隨從護衛
8.親串qīnchuàn
關系密切的人
9.親代qīndài
為產生雜種而進行雜交(如在實驗遺傳學中)所用的基因型有明顯區別的個體所構成的一代
10.親故qīngù
親戚和老友
造句:
1) 他是從外地逃荒來的,無福消受,舉目無親,但并沒有人欺負他。
2) 一個弱女子飄零異地,舉目無親,處境自然十分凄涼。
3) 流落在此,床頭金盡,舉目無親,他已經走投無路了。
4) 他只身一人來到美國留學,舉目無親,心頭不免涌起濃濃的思鄉之情。
5) 當時畢業分配時,我來到這里,真是舉目無親,人地生疏啊!
6) 解放前,我一度流落異鄉,囊空如洗,舉目無親,只好吳市吹簫,靠討飯過日子。
7)流落他鄉,舉目無親,每日只好形影相吊了。
8) 他只身一個來到美國留學,舉目無親,心頭不免涌起濃濃的思鄉情。
9) 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舉目無親,我該怎么辦呢?
3、親的拼音怎么寫
親的拼音寫法是qīn、qìng。
一、部首
立
二、結構
上下
三、筆畫
9
四、筆畫順序
點、橫、點、撇、橫、橫、豎鉤、撇、點
五、釋義
qīn:
1.感情深厚;關系密切(跟“疏”相對)。
2.父母。
3.有血統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
4.婚姻。
5.指新婦。
6.親自。
7.用嘴唇接觸,表示親愛。
qìng:
兩家兒女婚配的親戚關系
六、詞語
qīn:
母親 父親 親愛 親人 親自 親子 親朋 親友 親手 鄉親 親密 相親 親切 親戚 親吻
親人
qìng:
親家
七、成語
qīn:
親密無間 眾叛親離 六親不認 和藹可親 大義滅親 無親無故 沾親帶故 皇親國戚 相親相愛
qìng:
兒女親家
八、造句
1.他的家親戚很多,每個人都很善良。
2.親愛的爸爸媽媽,我不會辜負你們的希望。
3.無緣無故被他的母親訓斥了一通,他很委屈。
九、簡介
1.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西周金文。
2.“親”本義為感情深厚,關系密切,又引申指“父母”,由父母引申指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由關系密切義引申,指自己。以上義讀qīn。“親”字是個多音字,讀作qìng時,引申指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系或稱呼,如:親家。
4、親字的拼音
親字的拼音是qīn,qìng。
親為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西周金文。《說文解字》將“親”解釋為“至也”。“親”本義為感情深厚,關系密切,又引申指“父母”,由父母引申指有血緣或婚姻關系。
由關系密切義引申,指自己。以上義讀qīn。“親”字是個多音字,讀作qìng時,引申指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系或稱呼,如:親家。
“親”的基本義是“關系密切”“感情深厚”。在人類的社會關系中,感情最為深厚,關系至為密切的,莫過于父母,于是,“親”字就有了指代父母的義項,比如常說的“雙親”指的就是父親和母親。
《禮記·奔喪》中有“始聞親喪”一句,鄭玄注曰:“親,父母也。”段玉裁也說:“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謂之親。”雙親之外,最為關系密切、感情深厚的就算是有血統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了,現代稱之為親眷、親戚或親屬。
徐灝的《說文解字注箋·見部》曰:“親,親愛者莫如父子、兄弟、夫婦,故謂之六親。引申為凡切近之稱。”喜怒哀樂需要表達出來才能讓別人知曉,同樣,人們要增加感情,密切關系,也要不時增加感情的投入,做出一些親昵的動作來,如親吻、親嘴等等。
原本沒有任何關系的兩家人,通過兒女的婚配就可以變得親近,成為親戚。這種婚姻之事,即兒女“親事”。締結婚姻關系的兩家人彼此就成了“親(qìng)家”。
親字書寫提示:
1、朩的第三筆楷體是點。
2、立寬朩窄。
3、立居上居中,點在豎中線上端,兩橫上短下長,長橫在橫中線,中間點、撇分列豎中線兩側。
4、朩居下居中;亅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右兩點打開,不超出橫筆兩端。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