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環網,什么是令牌環網?
1、什么是令牌環網?
1、令牌環網是一種以環形網絡拓撲結構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局域網,如圖1-12所示。雖然它在物理組成上也可以是星型結構連接,但在邏輯上仍然以環的方式進行工作。其通信傳輸介質可以是無屏蔽雙絞線、屏蔽雙絞線和光纖等。
令牌環網的媒體接入控制機制采用的是分布式控制模式的循環方法。在令牌環網中有一個令牌(Token)沿著環形總線在入網節點計算機間依次傳遞,令牌實際上是一個特殊格式的幀,本身并不包含信息,僅控制信道的使用,確保在同一時刻只有一個節點能夠獨占信道。當環上節點都空閑時,令牌繞環行進。節點計算機只有取得令牌后才能發送數據幀,因此不會發生碰撞。由于令牌在網環上是按順序依次傳遞的,因此對所有入網計算機而言,訪問權是公平的。
令牌在工作中有“閑”和“忙”兩種狀態。“閑”表示令牌沒有被占用,即網中沒有計算機在傳送信息;“忙”表示令牌已被占用,即網中有信息正在傳送。希望傳送數據的計算機必須首先檢測到“閑”令牌,將它置為“忙”的狀態,然后在該令牌后面傳送數據。當所傳數據被目的節點計算機接收后,數據被從網中除去,令牌被重新置為“閑”。令牌環網的缺點是需要維護令牌,一旦失去令牌就無法工作,需要選擇專門的節點監視和管理令牌。
2、以太網,指由施樂公司創建并由施樂、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局域網規范。以太網絡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技術,并以10 Mbp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
90年代,交換型以太網得到了發展,并先后推出了100兆的快速以太網、1000兆的千兆位以太網和10000兆的萬兆位以太網等更高速的以太網技術。以太網的幀格式特別適合于傳輸IP數據包。隨著Internet的快速發展,以太網被廣泛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接入網也采用以太網,將形成從局域網、接入網、城域網到廣域網全部是以太網的結構,這樣采用與IP數據包結構近似的以太網幀結構,各網之間無縫連接,中間不需要任何格式轉換,可以提高運行效率,方便管理,降低成本,這種結構可以提供端到端的連接。基于以上原因,以太網接入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2、令牌環網采用什么協議標準
令牌環網是IBM公司于80年代中期推出的環形網,采用屏蔽或無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傳輸速率為4Mbps或16Mbps。
令牌環網符合IEEE 802.5標準,采用了一種無沖突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環中第一個加電激活的站點將成為活監督站,由它發布一個特殊的數據幀,稱之為“令牌”,令牌在環上順次傳送。當某個站點抓到這個令牌,就有了“通行證”,可以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發送數據。
當數據發送完或令牌指定時間到期之后,這個發送節點就必須放棄令牌,然后,令牌繼續向下依次傳遞。
當前光纖網大多數采用令牌環標準:
例如,FDDI(光纖分布數字接口)標準就采用令牌環方法,但它允許環上有多個令牌在傳遞,在100km范圍內可接500個工作站,傳輸速率達100Mbpa。最新的光纖網技術傳輸速率能達到Gbps數量級。
除了發送節點以外,環上各節點一旦接收到令牌或數據幀都要轉發,直到數據幀返回到發送節點后,再由發送節點刪除數據幀并發出令牌。IEEE 802.5 中定義的令牌環源自 IBM 令牌環 LAN 技術。兩種方式都基于令牌傳遞(Token Passing)技術。雖有少許差別,但總體而言,兩種方式是相互兼容的。
3、令牌環網是不是在現實中極少應用?
是的,令牌環網是IBM公司于70年代發展的,21世紀以后這種網絡比較少見。
令牌環網的傳輸方法在物理上采用了星形拓撲結構,但邏輯上仍是環形拓撲結構。其通信傳輸介質可以是無屏蔽雙絞線、屏蔽雙絞線和光纖等。
在這種網絡中,有一種專門的幀稱為“令牌”,在環路上持續地傳輸來確定一個結點何時可以發送包。令牌為24位長,有3個8位的域,分別是首定界符(Start Delimiter,SD)、訪問控制(Access Control,AC)和終定界符(End Delimiter,ED)。
相關特點:
令牌環網的缺點是需要維護令牌,一旦失去令牌就無法工作,需要選擇專門的節點監視和管理令牌。 由于以太網技術發展迅速,令牌網存在固有缺點,令牌在整個計算機局域網已不多見,原來提供令牌網設備的廠商多數也退出了市場,所以在局域網市場中令牌網可以說是“明日黃花”了。
令牌在工作中有“閑”和“忙”兩種狀態。“閑”表示令牌沒有被占用,即網中沒有計算機在傳送信息;“忙”表示令牌已被占用,即網中有信息正在傳送。希望傳送數據的計算機必須首先檢測到“閑”令牌,將它置為“忙”的狀態,然后在該令牌后面傳送數據。
4、以太網和令牌環網的定義是什么?
按網絡的結構分類可以將網絡分為以太網和令牌環網,到底什么是以太網,什么是令牌環網呢?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