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什么?
1、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什么?
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是表明服務的范圍是“人民”,強調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而不是為了少數人,這是此宗旨內涵中“量”的界限,更是“質”的界限,它鮮明地體現了我們黨的價值取向、執政理念的本質特征。
二是表明服務的要求要做到“完全”、“徹底”“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這就保持了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永遠同人民心連心,真正顯示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色。
簡介
“為人民服務”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需要,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履行職業職責的精神動力和衡量職業行為是非善惡的最高標準。
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語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還被中國共產黨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為座右銘和行動口號加以使用。
2、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什么?
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叭娜鉃槿嗣穹铡边@個宗旨所涵蓋的思想內容有三層含義:
一是表明服務的范圍是“人民”,強調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而不是為了少數人,這是此宗旨內涵中“量”的界限,更是“質”的界限,它鮮明地體現了我們黨的價值取向、執政理念的本質特征。
二是表明服務的要求要做到“完全”、“徹底”“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這就保持了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永遠同人民心連心,真正顯示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色。
三是表明服務的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一個“謀”字充分表明:服務主體在精神狀態上是主動地自覺地服務,而不是消極應付;思路上是創造性地服務,而不是墨守成規。
英雄模范是詮釋主流精神與核心價值的載體,哪個英雄身上反映或蘊含的精神品質更能彰顯黨的性質宗旨與政治品質,就會作為代表人物被推出來,被更多更廣泛地傳播和學習。
意義
有為人民服務之心,有為人民服務之能,有為人民服務之實,黨的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否則,缺少為人民服務之心,缺乏為人民服務之能,沒有為人民服務之實,黨就不黨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搞得好不好,有沒有實效,就是看我們黨是不是能夠更好地擔負起為人民服務的歷史使命。
3、全黨要堅持什么的根本宗旨
全黨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要求我們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新時代新征程,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簡介。
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站在人民立場思考問題,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其在實踐中的成效如何,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
4、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什么樣?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只要共產黨存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不能改變,也絕不能以任何理由把全心全意,變成三心二意、半心半意、假心假意甚至無心無意。如果這個宗旨變了,就是對人民的脫離、對人民的背叛,最終也將被人民所唾棄。
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集團,之所以能夠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是因為黨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
“為人民服務”是我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它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澤東主席作的一次著名的演講。當時,在為戰士張思德舉行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主席第一次從理論上深刻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這個演講經整理后以《為人民服務》為題,發表在延安《解放日報》和國民黨統治區《新華日報》等報紙上,1953年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1944年10月毛澤東主席在接見新聞工作者時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表述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45年4月在黨的七大題為《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中,毛澤東主席說:“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在現時,為著團結全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在將來為著團結全國人民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