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佞怎么讀
1、佞怎么讀
■佞拼音:nìng,筆畫數:7畫,部首:亻。
■基本釋義
? 有才智,舊時謙稱:不佞。
? 善辯,巧言諂媚:佞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佞幸(以諂媚而得寵幸)。佞史(為討好當權者而歪曲篡改事實的歷史)。佞臣。奸佞。
■佞組詞
佞臣、奸佞、佞幸、親賢遠佞、邪佞、讒言佞語、佞人、便佞、讒佞、佞佛、不佞、諂佞、佞笑、三期賢佞、佞巧、佞諛、祝鮀之佞、阿諛諂佞、佞言、忠佞、進賢黜佞、小佞、佞宋、巧佞、佞慧、佞兌、佞宋主人、污佞、回佞、儈佞、饞佞、佞譽、諞佞、誅佞、佻佞、佞給、媮佞、貪佞、指佞草、佞惑
2、佞字怎么讀
佞的拼音nìng。
部首:亻。
筆畫:7。
筆順:撇、豎、橫、橫、撇點、撇、橫。基礎釋義:
1、慣于用花言巧語諂媚人,諂佞,奸佞,佞人,佞臣。2、有才智,不佞(謙稱自己)。詳細解釋:〈動〉。1、(形聲。從女,信省。本義:用花言巧語諂媚)同本義。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拼音:nìng。部首:亻。筆畫:7。筆順:撇、豎、橫、橫、撇點、撇、橫。
基礎釋義:1、慣于用花言巧語諂媚人,諂佞,奸佞,佞人,佞臣。2、有才智,不佞(謙稱自己)。
詳細解釋:〈動〉1、(形聲。從女,信省。本義:用花言巧語諂媚)同本義。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組詞:奸佞、佞臣、不佞、佞人、佞惡、污佞、巧佞、辯佞、佻佞、狂佞、佞舌、讒佞、唼佞、佞兌、佞哀、鄙佞、佞祿、佞柔、
蠱佞、佞譽、儈佞、詐佞、仵佞、婉佞、污佞、佞民、佞險、纖佞、佞口、諛佞、三佞、偏佞、佞宋、佞笑、回佞、佞道、憸佞、偷佞、格佞、嬖佞。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乃定切,音甯。才也。故自稱不才曰不佞。《晉語》夷吾不佞。又巧諂捷給也。《論語》焉用佞。
《博物志》堯時有指佞草,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又《韻補》葉奴經切,音寧。《夏侯湛·抵疑》猗靡容悅,出入崎傾。逐巧點姸,嘔喁辯佞。《說文》巧讇,高材也。從女信省。《徐鉉曰》女子之信,近於佞也。
3、佞的拼音
佞的拼音是nìng。
一、部首:亻。
二、結構:左右。
三、筆畫:7畫。
四、筆畫順序:撇、豎、橫、橫、撇點、撇、橫。
五、釋義:1.巧言善辯。2.能說會道,善于奉承;諂諛。3.有才智。
六、詞語:佞臣、佞幸、不佞、讒佞、佞笑、邪佞、佞人、便佞。
七、成語:親賢遠佞、讒言佞語、指佞觸邪、讒佞之徒、進賢退佞。
親賢遠佞
八、造句:
1.讒邪奸佞之臣,反復無常,淆亂是非,無所作為,就算是明智的人,也很可能被他們迷惑。
2.這個佞人,專門背后整人,真是卑鄙。
4、佞怎么讀音
“佞”讀 [nìng],是指:1. 有才智,舊時謙稱:不~。
“佞”讀[ nìng ],是指:
1. 有才智,舊時謙稱:不~。
2. 善辯,巧言諂媚:~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幸(以諂媚而得寵幸)。~史(為討好當權者而歪曲篡改事實的歷史)。~臣。奸~。
佞出自“太宗察佞”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③從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⑥謂之曰:"魏公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群臣,面折廷爭,陛下嘗不得舉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帝意復解。
翻譯:
唐太宗曾經在一棵樹下休息,說:"這是一棵很不錯的樹!"宇文士及也跟著贊美樹,不容別人插嘴。太宗聽了很不高興:"魏征常常勸我遠離那些巧言諂媚的人,我想不通這些小人是誰,心里一直懷疑你而無法證明。如今果然如此。"宇文士及叩頭謝罪說:"京城眾官,在朝廷上當面與皇帝爭辯,陛下為此不得任意行動。如今臣有幸跟隨左右,如果再不稍微有些順從,那即使陛下貴為天子,又有什么樂趣呢?"太宗聽了這話,怒意消除。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