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派出國留學的條件和要求,研究生公派出國留學的條件和要求
公派出國留學的條件和要求,研究生公派出國留學的條件和要求
公派出國留學的條件和要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它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我將盡力為您解答相關問題。
文章目錄列表:
1.csc公派留學申請條件2.國家公派留學條件
3.公派留學申請條件
4.公派出國留學條件
csc公派留學申請條件
csc公派留學申請條件如下:
1、博士研究生申請時年齡不超過35歲具有碩士學位,或申請時為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在讀碩士生(含應屆碩士畢業生)或博士一年級學生。
2、碩士研究生申請時年齡不超過30歲,具有學士學位或優秀本科畢業生,身體健康,表現良好。
3、訪問學者(含博士后研究)申請時年齡不超過50歲,應為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各級行政單位、科研單位的正式工作人員。
4、高級研究學者申請時年齡不超過55歲,除應符合訪問學者的申請條件外,還需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①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骨干。
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或教育部當年確定支持的創新團隊中的骨干或“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及其他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
③教育部批準的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④中央國家機關、地方行政管理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高級行政管理人員。其中教學科研人員應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國家機關、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管理人員應具有副司局級(包括副司局級)以上行政職務;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人員應具有相當于副司局級(包括副司局級)以上行政職務。
申請人應為高等學校、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科研機構的正式工作人員和在校優秀學生,且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1、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具有良好的政治和業務素質,無違法違紀記錄,在工作、學習中表現突出,學成后回國為祖國建設服務。
2、具有良好專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外語水平達到《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外語條件》規定的要求。
3、身心健康。
4、符合有關獎學金項目選拔簡章的具體要求。
5、曾經享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的人員,回國后工作一般須滿五年方可再次申請。
國家公派留學條件
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條件包括外語條件、業務條件、政治條件以及身體條件等。
1、外語條件
出國留學人員都應熟練掌握相應國家的語言文字,能夠熟練地運用外文閱讀專業書刊,有一定的聽、說以及寫的能力,經過短期培訓即能用外語進行有關學科的學術交流,出國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外語能力必須達到能聽懂課程以及正常交流的水平。
2、業務條件
出國大學生應是高中畢業以及成績優秀的學生,出國研究生應是具有大學畢業及以上水平的成績優秀的人員并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規定出國前參加實際工作的年限,出國進修人員和訪問學者應是教學或生產的業務骨干。
具有大學畢業及以上水平并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及工礦企業等部門中從事本專業工作五年以上,特殊優秀者或因工作需要者可適當縮短或獲得碩士學位后,從事本專業工作兩年以上或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工作兩年以上的人員。
出國進修人員和訪問學者的年齡,應根據出國留學的不同種類確定,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的短期出國訪問學者年齡可以適當放寬。
3、政治條件
政治條件包括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優良、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表現突出以及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等。
4、身體條件
各類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健康狀況必須符合出國留學的規定標準,經過省、市一級醫院檢查并得到健康合格證明,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負責國家公派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負責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和外國公民來華留學的組織、資助、管理。
以利于發展中國與各國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了解,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世界和平事業。
公派留學申請條件
公派留學申請條件如下:
申請公派留學一般需要滿足兩種條件,一種是基本條件,另一種是類別條件。其中類別條件指的是三種人員:(1) 高級訪問學者;(2)訪問學者、進修人員;(3)研究生。
一、基本條件如下: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品行端正,具有為建設祖國事業服務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具有相當的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享受公費出國留學的人員,回國后必須工作滿3年。
(3)外語合格:達到 "全國外語水平考試"(WSK)的出國標準或同語種本科畢業,或近10年內在同語種國家學習過1年以上。
(4) 身心健康。
二、類別條件如下:
(1) 高級訪問學者:應是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和大中型骨干企業的學術帶頭人、技術骨干、高級管理人員,或目前從事國家、部門或地方重點科技攻關、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確有必要到國外進行高水平研究的人員。要有針對性強的研究項目和課題,有明確的、高水平的對外合作對象。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年齡不超過55周歲。在國內教學、科研、管理和生產建設中取得突出成績者(如近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技術成果獎,有突出的科研技術成果和高水平的專著,或在國內外一級刊物上發表過有較大影響的學術論文,或有重大科技發明創造,或在生產經營中工作業績突出等),可優先選用。
(2)訪問學者、進修人員:應是在所從事的學科領域進行過較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確有出國培訓需要的教學、科研、技術和管理人員。
年齡在50歲以下,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本科生一般應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歷,具有碩士學位的一般應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員,應優先考慮選拔。
(3)研究生:通過雙邊文化教育合作交流項目或其他合作項目選拔申請人,具體條件和選拔方式將通知項目單位。
只有符合上述條件的申請人才能通過所在單位(公職人員)或直接(非公職人員)向國家公派留學申請受理機構提出申請。
公派出國留學條件
送學生出國留學需要什么條件?
隨著留學熱潮的到來,很多人選擇出國留學,那么如何才能公費留學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公立學校留學條件。請參考!
公費留學條件: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政治素質好,無違法違紀記錄,回國為祖國建設服務。
(2)具有中國國籍,必須是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科研機構的正式工作人員或優秀學生。
(3)具有良好的專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在工作和學習中表現突出。
(4)身心健康。
(5)符合申請項目的其他要求(詳見2013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留學項目名單)。
(6)國家獎學基金的范圍不包括下列人員:
(一)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且留學資格仍然有效的;
(2)獲得國外全額獎學金者;
③在國外獲得永久居留權的人員;
④在國外工作的人;
⑤正在留學的人員(申請博士學位者除外);
⑥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回國后工作未滿五年者,但以下項目回國人員不受此限:中德學者短期交流項目(DAAD/DFG)、中德博士生聯合研究項目、日本電通博士研究項目、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獎學金項目、 中國-蘇格蘭博士教育與科研伙伴計劃(訪問學者)、希臘交流獎學金計劃(暑期研修生類,學習期1個月)、博士生導師出國短期交流計劃、青年骨干教師海外學習計劃(1個月)
如何申請公費留學?
1、采取“個人申請、單位推薦、專家評審、擇優錄取”的方式進行選拔。符合申請條件的,經所在單位審核同意后,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式提出申請。
2.報名方式和時間:采用網上報名。申請人需登錄全國公派留學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注冊,根據相應項目要求準備申請材料并提交所在單位審核,經本人同意后正式提交。網上報名時間按相關項目要求執行。
3.受理方式:國家留學基金委委托國家留學基金委/高校統一受理本地區(單位、部門)的申請。受理機構/高校負責咨詢、受理、審核申請材料,統一向國家留學基金委提交材料。國家留學基金委一般不直接接受個人和單位的申請。申請受理請參考2013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留學項目清單。
4.評審錄取:國家留學基金委根據相關項目的具體要求,組織專家對申請材料進行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確定錄取人員名單。錄取通知書將由各受理單位轉發或由國家留學基金委直接寄至申請人所在單位。
各項目錄取結果公布時間如下:
(1)國家公共高級研究學者項目和訪問學者(含博士后)項目:2013年7月公布。
(2)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共研究生項目和碩士項目:2013年5月公布。
(3)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2013年5月公布;
(4)青年骨干教師海外培訓項目:2013年5月公布第一批;第二批于2013年11月公布。
(五)其他獎學金項目,如西部地區人才培養專項、地方合作項目、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及外語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藝術人才培養專項、中外合作項目等,按相應的項目規定另行公布。
5.派遣與管理:被錄取人員必須在留學資格有效期內派遣。未按時發送者,取消留學資格。國家采取“簽約派留學生,違約賠償”的管理方式。派遣留學生前,須在國內與國家留學基金委簽訂《出國留學資助協議》,辦理公證,交存保證金并辦理《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通過教育部留學人員服務中心、教育部留學人員培訓司或廣州市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辦理派遣手續。持國家獎學基金資助留學資格證書和州政府留學人員報告證明到留學目的國使(領)館報到后,方可享受國家獎學基金的資助。留學人員應當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國家留學人員獎學金基金的有關規定和《資助留學人員協議》的有關規定,自覺接受駐外使(領)館的管理,履行學業結束后按期回國的服務義務。
/c 83d 70 cf 3 BC 79 f 3d 3 e 3c 38 a 4a 8 a1 CD 11738 b 2941?x-BCE-process = image % 2f resize % 2Cm _ lfit % 2Cw _ 600% 2Ch _ 800% 2c limit _ 1% 2f quality % 2Cq _ 85% 2f format % 2Cf _ auto一站式出國留學攻略 ing.com
今天的討論已經涵蓋了“公派出國留學的條件和要求”的各個方面。我希望您能夠從中獲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這些知識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討論,請隨時告訴我。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