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射線是什么,伽馬射線是什么
1、伽馬射線是什么
伽馬射線也就是γ射線,是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的射線。
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能量高于124keV,頻率超過30EHz(3×1019Hz)。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γ射線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比X射線更高。γ射線首先由法國科學家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后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放射性原子核在發生α衰變、β衰變后產生的新核往往處于高能量級,要向低能級躍遷,輻射出γ光子。原子核衰變和核反應均可產生γ射線。γ射線的波長比X射線要短,所以γ射線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
γ射線研究歷程:
1、首次觀測: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被人類觀測到的。美國軍方發射薇拉人造衛星用于探測“核閃光”,但是薇拉沒有識別出核閃光,而是發現了來自太空的強烈射線爆發。稍后這些輻射被判定為均勻地來自空中的各個方向,意味著它們事實上來自銀河系之外。
2、起源理論:關于γ射線爆發的起源有一種理論——它們是具有無窮能量的“極超新星”,在覺醒時留下巨大的黑洞。看起來γ射線爆發似乎是排成隊列的巨型黑洞。
3、太空產生:在太空中產生的伽馬射線是由恒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因為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到達地球的低層大氣層,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測到。太空中的伽瑪射線是在1967年由一顆名為“維拉斯”的人造衛星首次觀測到。
4、人工制造:2011年9月,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日前制造出一束地球上最明亮的伽馬射線——比太陽亮1萬億倍。這將開啟醫學研究的新紀元。
2、伽馬射線是什么
1、在太空中產生的伽馬射線是由恒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因為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到達地球的低層大氣層,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測到。
2、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的射線,是波長短于0.01埃的電磁波。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3、γ射線首先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后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4、太空中的伽瑪射線是在1967年由一顆名為“維拉斯”的人造衛星首次觀測到。從20世紀70年代初由不同人造衛星所探測到的伽馬射線圖片,提供了關于幾百顆此前并未發現到的恒星及可能的黑洞。于90年代發射的人造衛星(包括康普頓伽馬射線觀測臺),提供了關于超新星、年輕星團、類星體等不同的天文信息。
3、伽馬射線是什么
伽馬射線簡介如下:
伽馬射線簡稱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的射線,是波長短于0.01埃的電磁波。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γ射線首先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后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被人類觀測到的。美國軍方發射薇拉(Vela)人造衛星用于探測“核閃光”(nukeflash)(未經授權的原子彈爆破的證據),但是薇拉沒有識別出核閃光,而是發現了來自太空的強烈射線爆發。
這一發現最初在五角大樓引起了一陣惶恐:是蘇聯在太空中測試一種新的核武器嗎?稍后這些輻射被判定為均勻地來自空中的各個方向,意味著它們事實上來自銀河系之外。但如果來自銀河系外,它們肯定釋放著真正的天文學數量的能量,足以點亮整個可見的宇宙。
起源理論:
關于γ射線爆發的起源有一種理論——它們是具有無窮能量的“巨超新星”(hypernova),在覺醒時留下巨大的黑洞。看起來γ射線爆發似乎是排成隊列的巨型黑洞。
4、什么是伽馬射線呢
伽馬射線一般指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的射線。
其是波長短于0.01埃的電磁波(1埃=10-10m),能量高于1.24MeV,頻率超過300EHz(3×1020Hz)。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
γ射線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比X射線更高。γ射線首先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后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伽馬射線的產生原理:
放射性原子核在發生α衰變、β衰變后產生的新核往往處于高能量級,要向低能級躍遷,輻射出γ光子。原子核衰變和核反應均可產生γ射線。其為波長短于0.2埃的電磁波。γ射線的波長比X射線要短,所以γ射線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
伽馬射線是頻率高于1.5 千億億 赫茲的電磁波光子。伽馬射線不具有電荷及靜質量,故具有較α粒子及β粒子弱之電離能力。伽馬射線具有極強之穿透能力及帶有高能量。伽馬射線可被高原子數之原子核阻停,例如鉛或乏鈾。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