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制堿法,侯氏制堿法流程
1、侯氏制堿法流程
侯氏制堿法流程如下:
先將NH3通入飽和的NaCl溶液中,然后再將CO2通入上述溶液,充分反應后進行過濾,并對濾渣進行洗滌,然后加熱濾渣得到純堿。
依據此原理實驗室制取純堿的步驟是:將配制好的飽和NaCl溶液倒入燒杯中加熱,控制溫度在30~35℃,攪拌下分批加入研細的NH4HCO3固體,加料完畢后,繼續保溫30分鐘,靜置、過濾得NaHCO3晶體。用少量蒸餾水洗滌除去雜質,抽干后,轉入蒸發皿中,灼燒2小時,制得Na2CO3固體。
侯德榜制堿法原理是:CO2+NH3+NaCl+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侯氏制堿法又稱聯合制堿法,是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于1943年創立的。是將氨堿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堿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原料是食鹽水、氨氣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廠用水煤氣制取氫氣時的廢氣。
此方法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純堿的成本,克服了氨堿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譽,得到普遍采用。變換氣制堿的聯堿工藝,是我國獨創,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侯德榜是我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純堿工業的創始人。他發明的"侯氏制堿法"使合成氨和制堿兩大生產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人類化學工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學術界也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
2、侯德榜制堿法方程式是什么?
侯氏制堿法化學方程式是:NaCl(飽和)+CO2+NH3+H2O=NaHCO3↓+NH4Cl。然后再對生成物加熱,2NaHCO3=Na2CO3+H2O+CO2↑,條件為加熱。侯氏制堿法又稱聯合制堿法,是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于1943年發明的。是將氨堿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堿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原料是食鹽、氨和二氧化碳。 合成氨廠用水煤氣制取氨氣時的廢氣。
侯氏制堿法與索爾維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最大的優點是使食鹽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
2.另外它綜合利用了氨廠的二氧化碳和堿廠的氯離子,同時,生產出兩種可貴的產品——純堿和氯化銨。將氨廠的廢氣二氧化碳,轉變為堿廠的主要原料來制取純堿,這樣就節省了堿廠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龐大的石灰窯。
3.將堿廠的無用的成分氯離子(Cl-)來代替價格較高的硫酸固定氨廠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銨。從而不再生成沒有多大用處,又難于處理的氯化鈣,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純堿和氮肥的成本,充分體現了大規模聯合生產的優越性。
3、侯德榜制堿法方程式是什么?
侯德榜制堿法方程式是: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在酸堿電離理論中,堿指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在酸堿質子理論中堿指能夠接受質子的化合物;在酸堿電子理論中,堿指電子給予體。
聯合法制堿是以氯化鈉、二氧化碳、氨和水為原料,制取純堿,副產氯化銨的過程。純堿是基本化工原料,用量大,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氯化銨主要用作農肥,但它的質量影響著純堿工業的發展。“聯合制堿法”也被稱為“侯氏制堿法”。
聯合以食鹽、氨及合成氨工業副產的二氧化碳為原料,同時生產純堿及氯化銨兩種產品簡稱“聯合制堿”或稱“聯堿”。
“聯合制堿法”也被稱為“侯氏制堿法”。在中國的聯合制堿中,一般采用一次碳化、兩次吸氨、一次加鹽、冰機制冷的聯合制堿工藝流程。
4、侯德榜制堿法是什么?
侯德榜制堿法是:
又叫聯合制堿法,是侯德榜先生在氨堿法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試驗改良,依據離子反應發生的原理制造碳酸鈉的技術,因為是侯德榜先生首先發現的,故以侯氏制堿法命名。
候德榜制堿法是將氨堿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堿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
侯德榜制堿法相關:
1、原料是食鹽水、氨氣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廠用水煤氣制取氫氣時的廢氣。氮原子有5個價電子,其中有3個未成對,當它與氫原子化合時,每個氮原子可以和3個氫原子通過極性共價鍵結合成氨分子,氨分子里的氮原子還有一個孤對電子。
2、碳酸氫銨與氯化鈉反應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銨和碳酸氫鈉沉淀。從液相中產生一個可分離的固相的過程,或是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的難溶物質。沉淀作用表示一個新的凝結相的形成過程,或由于加入沉淀劑使某些離子成為難溶化合物而沉積的過程。
3、NH4Cl可做氮肥。工業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學反應如下: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尿素易溶于水,在20℃時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聯合法制堿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