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是什么意思
1、會計電算化是什么意思
作為財會人員,常常和金錢打交道,對于會計電算化也是比較了解的,請問會計電算化是什么意思?
2、會計電算化是什么?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它主要是應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帳、算帳、報帳,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處理、分析和判斷的過程。會計電算化已發展成為一門融電子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新型科學和實用技術。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對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發展會計電算化,有利于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更好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為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會計電算化發展概況
(一)國外會計電算化發展情況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1946年誕生于美國。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用計算機計算職工的薪金,標志著會計電算化這門學科的產生。
價格高、復雜--人數少、范圍小。但減強度、提效率,發展前景廣闊。
70年代以后,計算機的軟、硬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微型機的出現,會計電算化也迅速地發展起來。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于1987年10月在日本東京召開了第十三屆《世界會計師大會》中心議題是會計電算化。
1.美國
應用軟件有1000多家,按范圍分盈利單位和非盈利單位(企業和事業)
特點--商品化 注意定點開發
2.日本會計軟件的發展情況
特點--家族 引進 網絡 兼容差
(二)我國會計軟件的發展情況---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緩慢發展階段
我國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于1957年,.....70年代,我國開始會計電算化的探索。1983年開始大量引進PC機,為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特點--理論與實踐的準備工作
緩慢原因
A 會計電算化專業人員奇缺
B 設備缺乏
C 各級領導重視不夠
第二階段 自發發展階段
1983年國務院成立了一個會計電算化領導小組,到下半年就掀起了應用和開發熱潮。
特點-- A 應用計算機的經驗不足
B 理論準備和人才培訓不夠
C 組織管理工作落后
結果盲目的低水平重復開發,浪費了許多人、財、物力,1987年以前,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處于各自為戰,閉門造車的局面。一家一戶,投資大,周期長,遍地開花,結果很少。
第三階段 有組織、有計劃的穩步發展階段
財政部于1987年10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調查的結論是必須商品化服務要社會化。
1989年12月財政部頒布的《會計核算軟件管理的幾項規定》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會計電算化的行政法規。
會計軟件必須由省級以上的財政部門審核驗證才能使用。
(三) 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
普及面將更廣、管理更加規范、通用軟件更實用、開發水平更高、軟件標準更成熟。
計算機在我國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時間短,發展快。財政部頒布的《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1994年6月30日)、《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1994年6月30日)、《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1996年6月10日),使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向法制化、通用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隨著計算機硬件的發展和市場的引導,會計軟件水平也迅速得到提高。在會計業務主管部門的努力下,會計電算化正逐步地向有組織、有計劃的方向發展。
3、會計電算化是什么
一、會計電算化:
也叫計算機會計,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的應用。
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會計軟件,指揮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一個應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的會計信息系統。
它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使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演變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僅是會計發展的需要,而且是經濟和科技對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工作任務
a、指定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
b、指定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對會計核算軟件及生成的會計資料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情況實施監督
c、促進各單位逐步實現會計電算化,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組織開展會計電算化人才培訓。
d、會計電算化也促進了會計職能的變化。
4、什么是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就是在會計工作中以電子計算機代替手工方式對會計業務進行處理,并部分代替人對會計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分析、預測及至對經濟活動的決策。它是以計算機為核心,融系統論、會計學、計算機技術及信息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
電算化會計是以電子計算機為工具,運用會計所特有的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進行反映和監督,所以,它既是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信息系統,同時又是參與管理的一種管理活動。電算化會計的職能是反映和監督,它的內容是核算和管理,因此,電算化會計一般可分為電算化會計核算子系統和電算化會計管理子系統,目前又出現了更高層次的會計決策支持子系統。通過會計核算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通過會計管理來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通過會計決策來參與企業管理。
針對電算化會計的以上內容,會計軟件主要分為核算型財務軟件、管理型財務軟件和決策支持型財務軟件。目前,核算型財務軟件的發展已趨于成熟。
電算化會計與傳統手工會計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電算化會計建立了一套新的會計資料檔案。
傳統會計檔案包括原始憑證、記帳憑證、日記帳、明細帳、總帳以及報表。一個單位每個會計期間的會計檔案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列,連同各種附件定期加具封面,裝訂成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查找十分不便,又易于毀壞。原來的老會計人員現在應該還記得每到月初報表出來以后,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做—裝訂憑證,雖然美其名曰:活動筋骨,但穿孔打眼,飛針走線,也夠難為我們的會計人員了。等到年底,三大檢查團來檢查工作時,我們的會計人員還得在堆積如山的檔案庫中翻找憑證。現在,隨著計算機在會計中的運用,這一切都成為歷史,電算化會計檔案都存放在軟盤或硬盤等設備中,這些設備的存貯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種會計檔案所不能比擬的,查詢速度快、檢索能力強,可以快速傳遞會計信息。
其次,數據處理程序具有新的特點。
電算化會計數據處理程序與傳統會計不同。在傳統會計中,針對企業的生產規模、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必須采用與之適應的不同的帳簿組織形式、記帳程序和記帳方法。而在電算化會計中,由于數據處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種統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計算機處理數據差錯的概率小,沒必要象傳統會計那樣,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進行各種核對,如帳帳核對、帳證核對、帳表核對。現在的會計人員應該有過這種體驗:到了月底對帳時,為了幾分錢的差額而必須翻遍所有的憑證、帳冊。
第三,記帳的含義不盡相同
手工條件下,記帳指明細帳、日記帳、總帳由不同人員按?同的科目,分別在不同的帳冊上加以記錄。這種重復而繁瑣的抄抄寫寫造成會計工作周期長,速度慢,效率低。電算化后,記帳僅是一個數據處理過程,通過記帳這一數據處理步驟,使被審核過的記帳憑證成為正式會計檔案,從“憑證臨時庫”轉移到“流水帳庫”中存放,記帳后的憑證不再允許修改,記帳的同時,對科目的發生額進行匯總,更新“科目余額,發生額庫”。而真正的帳冊,只有在需要時臨時從“流水帳庫”中把有關科目的經濟業務分離出來,在屏幕上顯示或在打印機上打印。
第四,會計信息的特點不盡相同。
相對于傳統會計,電算化會計提供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質量高、針對性強的特點。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