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傳播速度,光的傳播速度是什么?
1、光的傳播速度是什么?
光的傳播速度是: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2.99792458×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 。
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
光在空氣中的速度:3.0×10^8m/s(約數,實際上應小于299792458米/秒)。
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s。
: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總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著直線傳播的速度恒定。光的獨立傳播規律兩束光在傳播過程中相遇時互不干擾,仍按各自途徑繼續傳播,當兩束光會聚同一點時,在該點上的光能量是簡單相加。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傳播途中遇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時,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線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線遵循折射定律。
2、光的傳播速度大約是每秒多少千米
光的傳播速度大約是每秒30萬千米。
光速的速度是299792458米/秒,約等于3x10^8m/s,約為每秒30萬公里。光速指的是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物體的質量還跟它運動的速度有關。物體的質量將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動質量將趨于無窮大,所以質量不為0的物體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
研究方法:
1、天文學方法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O.C.羅默利用木星衛星的星蝕時間變化證實光是以有限速度傳播的。1727年,英國天文學家J.布拉得雷利用恒星光行差現象估算出光速值為c=303000千米/秒。
2、布萊德雷的光行差法
1728年,英國天文學家布萊德雷采用恒星的光行差法,再一次得出光速是一有限的物理量,布萊德雷在地球上觀察恒星時,發現恒星的視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在一年之內,所有恒星似乎都在天頂上繞著半長軸相等的橢圓運行了一周,他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恒星發出的光傳到地面時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此時間內,地球已因公轉而發生了位置的變化,由此測得光速為:C=299930千米/秒。
3、伽利略測定光速的方法
物理學發展史上,最早提出測量光速的是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1607年在他的實驗中,讓相距甚遠的兩個觀察者,各執一盞能遮閉的燈。觀察者A打開燈光,經過一定時間后,光到達觀察者B,B立即打開自己的燈光,過了某一時間后,此信號回到A,于是A可以記下從他自己開燈的一瞬間,到信號從B返回到A的一瞬間所經過的時間間隔t.若兩觀察者的距離為S,則光的速度為c=2s/t。
3、光的傳播速度為每秒鐘多少千米?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鐘300000千米。
光沿直線傳播的前提是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的直線傳播不僅是在均勻介質,而且必須是同種介質。可以簡稱為光的直線傳播,而不能為光沿直線傳播。光在兩種均勻介質的接觸面上是要發生折射的,此時光就不是直線傳播了。
4、光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光的速度是299792458米/秒。
光速速度:299792458米/秒~3×10~8米/秒。
1光速(c)=299792.458千米/秒(km/s)。
光速是指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
它與觀測者相對于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即相對于光源靜止和運動的慣性系中測到的光速是相同的。物體的質量將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將趨于無窮大,所以有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
只有靜止質量為零的光子,才始終以光速運動著。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速度的合成不遵從經典力學的法則,而遵從相對論的速度合成法則。
真空中的光速是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光速與觀測者相對于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物體的質量將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動質量將趨于無窮大,所以質量不為0的物體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
只有靜質量為零的光子,才始終以光速運動著。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重要的物理常量。
比光速快的速度:
光的速度30萬千米/秒,光線從月球達到地球,需要1.28秒。有一種物理速度,比光還要快,幾乎達到瞬移,它也是真實的存在的!
這種物理速度,就是“量子糾纏”(1935年由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提出的)量子是一個物理單位,不是比中子,電子,質子還小的物質,量子是物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