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研究生留學,sars病毒研究所
sars研究生留學,sars病毒研究所
歡迎大家加入這個sars研究生留學問題集合的討論。我將充分利用我的知識和智慧,為每個問題提供深入而細致的回答,希望這能夠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進思考。
文章目錄列表:
1.【求助】醫學碩士有什么途徑出國留學或直接讀博等2.香港有哪些著名的大學
3.流感肆虐,出國留學安全嗎?
4.去香港留學需要什么條件
5.2022年疫情期間是否影響在美國留學生回國求職
6.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這三家中醫院校各有什么優勢及特色?尤其在研究生培養方面?
【求助】醫學碩士有什么途徑出國留學或直接讀博等
StephenXun(站內聯系TA)考GRE,TOEFL申請出國~~~也就這么條路子了~~mrzouhao(站內聯系TA)臨床醫學碩士——出國——訪問學者啊zhangwei19(站內聯系TA)考GRE,TOEFL然后申請出國bird870306(站內聯系TA)just take the GRE, TOEFL and try to contact prof.xiemingconan(站內聯系TA)To be a doctor in US, sit the T & G, and then contact professors and universities you like.
如題:一個哥們想出國,其背景是臨床醫學碩士,發過幾篇SCI。 去北美的話TG還是要考的,如果覺得太沒時間的話去歐洲那就考個雅思就OK了。
有SCI的話好好陶瓷會比較有效果。
如果想立馬出去的話先申請,到時候申請好了再退學就是了。很方便的。木蘭辭(站內聯系TA)準備語言先~sars518(站內聯系TA)去北美的話,考GRE 托福
歐洲,考個雅思就好了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大學
香港著名的大學有: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嶺南大學等等。
1、截至2017年12月,香港大學有十所學院,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它在經濟、金融、會計、生物醫學、牙醫、教育學、人文學科、法學、語言學、政治學與社會科學等領域展現出較強的科研實力。香港大學的排名穩居世界前列,根據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位列世界第25名。
香港大學也是全球第一個界定出SARS病原體的科研單位。同時,香港大學為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 、滬港大學聯盟成員,AACSB及EQUIS認證成員。
2、香港科技大學是香港政府為配合1980年代經濟結構轉型需要而創辦的香港第三間大學。建校二十多年來,港科大創造了全球最細單壁納米碳管、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全球首創的智能殺菌涂層、全球排名第一的EMBA課程等國際領先的教研成果,培養了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民建聯主席李慧瓊、騰訊集團首席財務官羅碩瀚等各領域杰出人才。
截至2017年9月,學校設有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等4個學院及跨學科課程事務處;校園占地超過60公頃(150英畝),有教員694人,各類學生14807人,其中本科生9754人,研究生5053人。
3、香港中文大學的創立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近五百年來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鐵律,是20世紀亞洲地區“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中大的出現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了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作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和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陣地,中大先后聚集了錢穆、楊汝梅、林語堂、胡秀英、高錕、饒宗頤、劉殿爵、莫里斯、楊振寧、蒙代爾、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學術巨匠,培養了以史學家余英時、數學家丘成桐、銀行家鄭海泉等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4、香港理工大學位居世界第95位。據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名,香港理工大學的酒店及旅游管理居世界第1位,管理學居世界第10位,交通運輸工程居世界第23位,機械工程居世界第29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居世界第49位。
據2018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土木與結構工程居全球第10位,建筑及環境居全球第19位,藝術與設計居全球第24位,商業與管理研究居全球第39位;據201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工程學研究范疇居全球第17位。
5、嶺南大學,誕生于1888年的廣州,現為香港八大公立大學之一,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 、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京港大學聯盟成員、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滬港大學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成員。嶺大奉行博雅教育理念,在香港高教界獨樹一幟,2015年獲《福布斯》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大學之一。
流感肆虐,出國留學安全嗎?
還沒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全球人們又再度陷入甲型H1N1流感(俗稱豬流感)的恐慌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甲型H1N1流感已經從墨西哥擴展到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等主要留學國家在內的20個國家和地區。
確診病例的數字不斷在刷新,世衛組織甚至計劃將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升至五級。這無疑給那些經歷過SARS、禽流感的中國學生和家長們帶來了心理恐慌,不少人開始擔憂,當下出國留學是否安全,甚至有人開始打了退堂鼓。
新型流感爆發的形勢下是否適合出國?可能加劇的流感危機是否會成為好不容易集聚起來的留學熱潮的降溫劑?針對流感給學生和家長帶來的留學困擾,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疫情沒有想象中嚴重
對于當下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帶來的恐慌,中廣國際總裁睢金娥表示,個人對此也毫無恐慌,也建議大家不必太擔憂。“以往類似的災難,都很快過去了,更何況流感。而且按照專業的統計,從全球范圍來看,因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人數不會比日常病患死亡人數多。”
而留學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甲型H1N1流感已經得到全球各國政府和衛生組織的重視,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不需要過分擔憂。
流感暫未給留學帶來大沖擊
不過據官方公布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加拿大等主要留學國家也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多發區域,在記者采訪中,不少家長對孩子的留學安全表示了擔憂。對此,據睢金娥坦言,目前甲型H1N1流感帶來的恐慌氣氛還沒有散去,的確給不少留學生的媽媽帶來心理影響,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總體來看,目前留學一切正常化,并未因為甲型H1N1流感而受到太大的影響。只是出入境有所延緩而已。”睢金娥認為,事態沒有嚴重到各國閉關的地步,估計也到不了那一步。
專家也認為,甲型H1N1流感最可能影響到的是旅游及餐飲等熱點消費,而留學是一個有計劃的,長期滯留在當地國的消費行為,所以目前還不會受到一時的影響。據介紹,近期前去咨詢留學的家長會談及流感的問題,但并沒有因此而取消留學計劃。
專家不建議延緩出境
另外記者了解到,原來準備于近期前往留學目的地的學生有延期出發的打算,但是留學專家并不太贊同這個決定。
專家表示,通常學校規定的入學時間是不能輕易改變的,一旦延期入學,將會有很多麻煩,除非留學目的國官方有相關的入境延緩的規定。
專家建議近期有出國計劃的學生多關注國際新聞,了解各地疫情動態和使領館新聞動態。另外有時候學校有些規定不會迅速通知到個人,所以留學機構會配合學校將各種動態和規定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建議學生也要跟留學機構保持聯系。
疫區學生應盡量呆在學校
對于那些已經在疫區的學生,曹紅建議不要恐慌,要保持沉著冷靜,盡量呆在學校里,并本著學習的目的集中精力求學;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不要過多參與社會活動;如果要出行,一定戴好口罩,同時,處理好個人衛生也很必要。睢金娥則認為,保持良好的心態最重要。
而外交部領事司則特別提醒赴海外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疫情發展,采取預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盡量避開人群密集場所,出現感冒癥狀及時治療。
去香港留學需要什么條件
其實香港的每個大學對分數的要求都不一樣,每個學校的每個專業對申請的要求也是有差異的,但是這些要求都是一個基本的門檻,達到了要求不代表會被錄取。所以其實學校的申請要求,更大的作用是給自己明確一個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們用香港大學為例,給大家說一下我們要從哪些方面準備,目標分數是多少。
申請香港大學研究生條件如下:
1、內地學校的本科畢業證及學士學位證,一般來說985、211院校背景的學生更容易申請成功。
2、大學4年完整成績單,包括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成績。
3、語言成績要求:雅思要達標(傳媒類專業要求總分不低于7,單項不低于6,;金融和經濟專業要求總分不低于7,單項不低于6.5;工科類總分不得低于6,單項不低5.5;個別專業,如醫學及法律要求雅思總分7.5)。
4、GPA:研究型研究生GPA應達到85,授課型研究生應達到80,港大的話最好達到85。成績單要中英文的,一般找學校教務處要,信封密封,蓋騎縫章(封口處還要蓋章)
5、GRE/GMAT成績:部分學校要求GRE成績,部分商科專業要求GMAT成績。雖然不強制要求GMAT,但是優先考慮具備這個成績的申請者。如: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需要兩年的全職工作經驗,需要GMAT成績。
留學志愿參考系統:/dingwei/?ozs=HK-overseas
其實大家完全可以通過留學志愿參考系統,看看自己依照自己的院校背景和成績申請到那些那大學,作為自己申請知道,或是努力的目標。留學志愿參考系統使用方法:把你的GPA、語言成績、專業名稱、院校背景(211/985/雙非)等信息輸入到系統中,系統會自動匹配出與你成績情況類似的同學案例,可以依據自己的條件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留學案例,了解一下與自己情況類似的人,他/她們都去了哪些院校,作為自己選擇院校的參考。(如下圖)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各個學校的入學要求,進入網站后也可以通過大學院校庫:/university/?ozs=HK-overseas 了解香港的大學各個學校的入學要求。
2022年疫情期間是否影響在美國留學生回國求職
2022年疫情期間是不影響在美國留學生回國求職的。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后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癥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癥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做好自我保護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堅持安全飲食習慣等。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例多可以追蹤到與確診的病例有過近距離密切接觸的情況。
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這三家中醫院校各有什么優勢及特色?尤其在研究生培養方面?
中國中醫科學院
/index.html
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惟一的國家級中醫藥科研機構,在中醫藥事業
的發展和科研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醫科學院擁有多家醫院和研究所,擁有若干研究
室和實驗室,更匯集了各方面的優秀人才.
中國中醫研究院(現在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國家中醫藥管理
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現任院長為曹洪欣教授。
中國中醫研究院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學科齊全、設備先進、科研力量雄厚的中醫藥研
究機構,下設13個研究所、6所醫院及研究生部、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雜志社等學術單位;
有職工4000余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2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者800多人;與世界衛生組織
(WHO)共同建立了臨床與信息、針灸、中藥三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針灸學會均設在中國中醫研究院。
中醫藥科學研究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的中心任務,50年來,中國中醫研究院在中醫藥基礎
理論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藥新藥開發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
院共獲得科研成果近900項,其中獲國家級、部局級獎近300項;現有院級以上在研課題482項,
其中國家級課題200項、部局級課題258項;擁有國家新藥(中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GCP)、
國家規范化中藥藥理實驗室、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和BSL-3實驗室, 是國家中藥安全性
評價中心(GLP)與中藥復方藥物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單位。
附屬廣安門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充分發揮中醫醫療的優勢和特色,為廣大患者提供良好的
服務,現有病床1500多張。附屬西苑醫院、廣安門醫院是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全國示范中
醫醫院。望京醫院是以骨傷科為主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眼科醫院是以中醫眼科為特色
的專科醫院。各附屬醫院在腫瘤、心腦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以及肛腸、皮膚、泌尿等各科
疾病及多種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重癥的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療效,在國內外
有較高的聲譽。
中國中醫研究院是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三個一級學科所涵蓋的所有學科專業的博士、碩士授予權,具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和在職
人員申請學位的資質;設有中西醫結合、中醫學、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
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是全國藏書最多的中醫藥專業圖書館,其中珍本、善本、孤本書籍2萬余冊。
中國醫史博物館是我國收藏文物最多的中醫專業博物館,收藏文物3000余件。
中國中醫研究院主辦多種全國性的中醫藥專業期刊,其中在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有《中醫雜
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國針灸》、《針刺研究》、《中國
骨傷》、《中華醫史雜志》、《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等。
作為我國傳統醫藥對外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國中醫研究院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
區的醫藥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及民間團體有廣泛友好的聯系與交流,在國際傳統醫
學界有較大的影響。
部分重大項目研究進展
●冠心病血瘀證血小板活化相關因子的基因組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由陳可冀院士承擔。目前前期的臨床樣本采集、GPIIb–IIIa基因多態性及活性檢測及血瘀證患者基因差異表達譜構建等工作已全面展開。
●中醫學關于SARS發病、證候演變規律與治療方案研究
“863”攻關課題,由曹洪欣承擔。該課題系統研究了SARS的證候特征與演變規律,提出了中醫治療SARS的五大治法及主要方藥,證實了中醫治療SARS后骨壞死的有效性。該課題于2005年9月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救治輔助決策技術平臺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由曹洪欣、劉保延承擔。該課題旨在構建一個基于Internet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臨床救治方案輔助決策技術平臺”,為快速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提高臨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已初步建成專業基礎數據庫群、循證文獻查詢分析系統,基于網絡的專家/專題研討系統及互聯網相關信息及時收集分析系統正在建設中。
●中醫藥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中心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由劉保延、崔蒙承擔。目前已完成中藥基礎信息數據庫、古代中藥與方劑數據庫、中醫藥語言系統等七個主體數據庫的整合與發布;提交了各種相關標準;完善中醫藥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中心數據物理中心建設:與科技部科學共享門戶網站和醫藥衛生科學數據共享門戶網站進行了連接。
●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臨床個體診療評價體系研究
北京市市科委重大項目,由劉保延承擔。目前已經收集臨床病例3000余例,部分適于中醫臨床個體診療特點的相關數字模型和數據統計、數據挖掘的新方法已初步形成。該項研究所建立的評價支撐體系,可以在保持中醫辨證論治特色的同時,用充分的科學數據展示和說明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和優勢。
●中醫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由曹洪欣承擔。該課題分為8個子課題組建專題研究隊伍,共有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究工作。該課題認真分析制約中醫發展的瓶頸問題,從戰略高度勾畫未來中醫現代化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現已完成《中醫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研究報告,正在準備驗收。
●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項目,由醫史所柳長華承擔。該課題以“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戰略目標,對中醫藥傳統知識概念與特征、內容與分類、保護原則與方法、國際立場與原則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課題組采取集中工作方式,召開了14次由各部委專家組成的研討會,半年內完成了55萬字的研究報告。該課題已于2005年7月27日通過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結題驗收。
等等好多,自己看吧! /portal/media-type/html/role/guest/page/login
北京中醫藥大學創建于 1956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11 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現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了)。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原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成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并成為直屬國家教育部管理的重點大學。
學校現設有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中藥學院、針灸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臺港澳中醫學部、高職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校致力于構建面向新世紀的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制藥工程學、針灸推拿學、公共事業管理學、工商管理學、護理學、英語(醫學)、法學(醫藥衛生) 9 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七年制含中醫科研方向、中醫臨床方向、中醫骨傷方向、中西醫結合方向、中藥方向、針灸推拿方向、針推康復方向、針推對外交流方向、醫院管理方向等 9 個培養方向班,分別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聯合培養。
目前,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總計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陸學生4956人,臺港澳學生317人,留學生1341人),專科生1406人(高職1138人,護理專業268人),碩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學校是全國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醫學 3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并均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2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最高級)實驗室 9 個。學校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中藥制藥與新藥開發關鍵技術工程中心、中醫藥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工程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北京師范大學共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創辦于1958 年的附屬東直門醫院是學校臨床教學及醫療、科研基地。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備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強并具有中醫專科專病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東方醫院已建設成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備先進、人才優化、管理科學、醫療水平一流、中醫特色突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國家級現代化的綜合性中醫醫院。2006年,北京冶金醫院正式劃轉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學校第三附屬醫院。
建于 1958 年的藥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現已通過小容量注射液 GMP 認證。其拳頭產品“清開靈注射液”連續三次被審定為全國中醫醫院急診首選必備中成藥。
建校50多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以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為己任,已為國家培養了30000余名高級中醫藥專業人才,為世界8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13000余名中醫藥專門人才;近年來,先后與 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 43個合作項目,與境外45所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聯系。
學校主辦有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和《中醫教育》雜志,是中醫藥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吳建偉 校長:高思華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七。
上海中醫藥大學
/
1956年。解放后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
學校概況創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醫藥大學,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高等院校之一。學校位于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科研教育區內,占地600余畝,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信息樓、行政樓、外事樓、體育中心、博物館樓等,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優美。
目前,學校各類在校生有8200余人,其中博士生375人、碩士生944人、本專科生(包括高職)4891人,成人教育987人,長期外國留學生711人。另外,目前學校已與1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關系,有來自日、韓、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短期留學生每年600余人次。
建校近50年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各級各類中醫藥專門人才,校友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校擁有600多名專家和教授,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多名全國名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以及國家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等。校(院)本部在職教職工1200余人(不包括附屬單位)。
學校現有19個二級學院及部門。3所直屬附屬醫院,曙光醫院、龍華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普陀醫院和上海市中醫醫院。
12個附屬及共建研究所。9個研究中心。另外還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醫機構組成的醫教研聯合體。3個教育部基地:中國大學生武術訓練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3個一級學科授權的博士點:中醫、中藥與中西醫結合學科,同時也都是博士后流動站;1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3個碩士點;27個本、專科專業(方向);同時,學校還有9個繼續教育的本、專科專業。
該校實行研究院與學校合署的管理體制,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是全國七大中醫藥研究中心之一。學校現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4個:中醫外科、中藥學、中醫內科、中醫骨傷學;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學科建設單位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個;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點學科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個。三級實驗室13個。
學校的辦學目標是朝著高層次、研究教學型、外向型方向不斷努力,建成為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中醫藥大學。(
分科簡介
基礎醫學院簡介
基礎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級學院。其前身為上海中醫學院基礎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規模和職能的擴展,隨我校更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后,于1996年10月改稱為基礎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承擔全校各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醫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分設5個學科大類、19個教研室,現有職工近160余名,教師中碩士、博士學歷占70%,正高23名,副高29名。學院管理的學生近1000名,其中碩士生、博士生200余名。我院設有2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博士點,5個碩士點。其中,中醫基礎理論學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建的重點學科。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為上海市重點(特色)學科,學院是全國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訓基地。其他如中醫診斷學、中醫臨床基礎及中西醫結合基礎等學科在全國中醫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學術優勢和地位。目前,學院承擔國家和部市級課題50余項,科研經費愈千萬。在開展中醫藏象研究、中醫“證”的研究、中醫四診客觀化研究、中醫防治亞健康研究、中醫體質學研究、中醫學術史研究、中醫經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醫方證相關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績,并創立了具有中醫特色的解剖學科,其學術水平全國領先。近年來,我院先后主編國家統編規劃及新世紀課程教材20余本。
學院聘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擔任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訪及學術交流頻繁。學院有多名教授應邀赴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講學,在國際上為學校贏得良好聲譽。
學院在歷任領導帶領下,長期以來為學校的教學科研作出重大貢獻,成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主要支柱。學院名師輩出,名醫薈萃,金壽山、劉樹農、張伯訥、殷品之、張震夏、賈福華、沈濟蒼、萬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維康、段逸山、柯雪帆、嚴世蕓、趙偉康、嚴振國、曾兆麟、施玉華、顧文聰等著名中西醫學家先后在學院任教任職。
目前學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務實基礎、甘為人梯”的精神,為開創中醫教學科研和諧奮進的新局面而努力。
中藥學院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建立于1972年,學院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中醫藥專門人才和管理人才為宗旨,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建院3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各層次中藥專門人才1000余名,其中許多人已成為各級各類醫藥企事業單位的骨干力量。中藥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六十余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占全院教職員工人數的75%。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該院以人才需求為導向,逐步擴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規模,堅持高層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辦學定位,走多規格、多模式辦學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中藥學院分別于1981年和198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中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為全國首批授予點之一。現有博士點1個,碩士點5個。現設置專業有七年制中醫學專業醫藥結合方向、四年制中英聯合辦學藥學專業、四年制中藥學專業。目前,學院在讀碩士生、博士生80余名,七年制及本科生700余名。同時,學院積極拓展中藥科研領域,特別在中藥新藥開發、中藥制劑技術研究、中藥質量控制研究、中藥活性物質提取、中藥復方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隨著學校教學科研體制改革的深入,中藥學院將以中藥學教育高地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完善教學、科研、產業工作的管理,充分發揮優勢,為祖國的醫藥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針灸推拿學院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于1960年在全國中醫院校中最早建立針灸專業;1974年建立針灸推拿傷科專業;1978年建立針灸推拿系;1982年在全國最早實行針灸、推拿獨立招生,建立針灸系和推拿系;1998年正式成立針灸推拿學院。
作為全國最早建立的針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的學院,近年來堅持大學的“高層次、教育研究型、外向型”的辦學模式,不斷適應社會需求,逐步擴大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規模,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級中醫人才。目前開設專業及方向有:五年制針灸推拿專業、五年制針灸推拿學(康復方向)、五年制中醫學類(骨傷方向)、七年制中醫學針推英語班(與上海交通大學外語學院聯合辦學)。
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以博士生、碩士生導師為主的教學科研師資隊伍,承擔著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任務。針灸學課程獲國家教育部精品課程。有多名教師獲得“上海市名師獎”、“上海市寶鋼獎”和“育才獎”先進個人等殊榮,以及上海市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光榮稱號。
學院堅持以高層次、多學科交叉結合的發展思路,積極與上海復旦、交大、中科院技術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國馬里蘭大學等國內外綜合性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及柔性流動,不斷推動著科研水平提高和學科建設。在針灸經絡基礎、臨床研究和針灸推拿診療技術的客觀化、標準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獲得多項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并獲得和轉讓專利多項。
學院還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每年均派出教師赴東南亞和歐美地區國家講學交流以及醫療合作。也接待多國學者和團體的學習訪問,為中醫走向世界作出積極的貢獻。
護理學院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是在原上海醫學高等專科的護理專業(大專)基礎上組建,并于200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學院成立六年以來,在學校黨政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初具規模,并逐步完善了管理體制和教學體系。在2003年,隨著學校的整體搬遷到張江校區,護理學院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質量、辦學規模等各方面進一步發展,辦學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根據學校辦學的總體思路,學院確立了以堅持中醫特色為本、中西醫結合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多層次、多模式、外向型”的辦學形式,在原來單一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的基礎上,于2003年9月開始招收護理本科(四年制本科)及中外合作護理專業(三年制大專)。
護理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生氣勃勃的師資隊伍,其中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為40%。近年來承擔多項市級、校級課程建設和科研課題,獲多項教學、科研獎項,創建市級、校級優秀課程,主編、參編各類教材數本,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學院下設3個教研室(基礎護理、臨床護理及中醫護理學教研室)、1個護理學教學研究實驗中心,擁有先進的護理教學模型和儀器。
學院擁有實力強大的臨床見實習基地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市仁濟醫院、同濟大學附屬上海東方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國際婦嬰保健醫院、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等,為培養高素質的高級護理人員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教學質量是學院的宗旨和奮斗目標,幾年來,學院積極、穩妥地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下,在教學內容上充實、加強中醫專業基礎課程和中醫專業課,強化學生外語交流能力,使他們成為具備中西醫兩套護理理論和技能,并富有創新意識、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高級護理人才。自學院成立以來,本學院畢業學生的就業率達到100%。
醫學技術學院簡介
醫學技術學院成立于2000年元月,是根據就業市場對醫學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整合中醫藥傳統養生保健優勢,順應現代養生保健發展的要求,以培養養生保健、管理服務等醫學相關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為主的二級學院。經過7年的管理與建設,學院由設置之初的中藥制藥與保健推拿2個專業,60余名學生,發展到至今中藥制藥、醫學美容技術及中醫營養等多個專業,2個校外辦學分院,共計555名學生。
目前設置了中醫營養教研室、醫學美容技術教研室和醫學技術聯合教研室。在依托其他二級學院專家教授和部分外聘師資的基礎上,學院專設“雙師型”師資12名,分別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科研項目一項,市級科研課題二項,校級課程建設三項。
學院遵循“你的需求就是我的方向”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現已和美麗田園美容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式培養中醫美容專業學生的協議,和上海市托幼協會建立了中醫營養后期專業培養的關系,和上海蓮氏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籌建健康實驗室等,為教師和學生教學、科研和實訓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國際教育學院簡介
依托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教育資源,是學校專設的面向海外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機構,自創辦以來的近30年中已為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6000余名中醫師、針灸師和理療師,并在全國所有的中醫院校中首次參照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為留學生提供教育服務。學院現有長期留學生440余名,每年短期留學生人數1000余名。學院還設有世界衛生組織(WHO)委托建立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擁有英語、日語、法語、韓語等四個專業翻譯區域,能以多種語言開展教育交流活動。
出國留學怎么保證自己的安全
出國留學人身安全是一定要進行注意的,國人在外露富使得很多人覺得中國人都很有錢,所以在國外一定要注意人身以及財產安全;
入鄉隨俗?
首先,在美國,即便是繁華的大城市,夜晚也充滿了不安全因素。美國當地人都知道夜間要少出門。所以,像國內小伙伴最愛的深夜擼串,以及夜晚獨自在外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改。
平時在路上行走時要多留心,不要玩手機,或者手機拿在手上。
如果在看到有人群聚集的地方,第一反應要繞著走。切記不要湊熱鬧!
如遇糾纏,迅速遠離,并注意是否被尾隨。
如遇到搶劫,生命為重,不要激怒對方,全當是在破財消災。
不要輕信陌生人?
不可否認美國絕大部分居民是善良的,路邊搭車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對于初來乍到的留學生,我們還是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言語,更不要隨意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或飲料,即便對方看上去多么友善。不管是黑人白人還是亞洲人,甚至是同校校友,都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壞人遇見一次就是致命的。
選擇安全的居住區域?
美國城市的安全情況因區而異,盡量選擇校內居住或離學校較近的區域,富人區等。少去治安相對較差的貧民區和娛樂場所,如果一定要去,注意與陌生人保持安全距離。
保護好個人隱私?
祖國經濟實力的飛升,加之一部分中國人在海外頻頻露富,很多外國人形成了“中國人都有錢”的印象,這其中也包括動壞心眼的人。
即使是在國內,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你不知道身邊人的情況,還是應當保護好個人隱私,做事低調不要炫富是王道。
記住校園警察電話?
校園一般會設有多處報警電話,如果感受到危險或者發生緊急情況,應及時撥打電話報警。
在出國之前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詳細了解留學國狀況,包括當地的社會規則、法律法規以及治安情況等。
好了,關于“sars研究生留學”的話題就到這里了。希望大家通過我的介紹對“sars研究生留學”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并且能夠在今后的實踐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