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送女留學研究生的詩,送給留學生的詩句
七絕送女留學研究生的詩,送給留學生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七絕送女留學研究生的詩”的應用場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將相關資料進行了分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文章目錄列表:
1.疼愛女兒的詩句七絕有哪些?2.經典七絕古詩
3.白居易的詩全集
疼愛女兒的詩句七絕有哪些?
疼愛女兒的詩句七言絕句有以下幾首。
1、閑來無事立回廊,玉手頻頻掠鬢傍,一點櫻桃鶯啄破,聲聲佯喚小梅香。
2、芳心一點渾無主,粉面雙渦倍有情。尤物天生誰享受,愛他一笑獨傾城。
3、雙聲擬補合歡詞,空費相思十二時。欲乞彩鸞新韻筆,曉妝替爾畫蛾眉。
4、花色溶溶亂玉腸,綠衫遍惹蝶蜂香。春光如許花何主?羞看軒前嬌海棠。
5、不施脂粉出天然,淡掃蛾眉謫降仙。語吐如鶯花外囀,風流月下更翩翩。
6、多情多愛兩風流,夙世姻緣今夕酬。錦帳鳳鸞連理樹,遺紅猩點耐嬌羞。
7、風流翡翠效鴛鴦,往日情懷自此忘。月照海棠嬌不勝,曉來無力對鸞妝。
8、面似海棠初帶雨,姣容猶勝月中娥。霞衣款款輕盈態,見也魂消可奈何。
9、新梳云發插金釵,淡抹濃妝色色佳,裙底自憐蓮瓣小,見人微露綺紅鞋。
10、苧蘿村里是儂家,日暮江頭獨浣沙。莫把桃花輕擬妾,既言妾貌勝桃花。
經典七絕古詩
經典七絕古詩
經典七絕古詩。古詩就是古時代文人歌頌祖國大好河山,表達自己遠大抱負、懷才不遇而寫下的詩句,詩句不僅很有規律,而且在有限的字數表達自己的意思,實在寫得很好。下面跟大家說說經典七絕古詩。
經典七絕古詩11.《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這首《出塞》,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2.《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游覽勝地。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唐代詩人張繼的這首千古絕唱,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名揚海外,在中華詩壇上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名揚海內外)
3.《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有名的七絕,不無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美輪美奐,自然天成,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詩中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并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美輪美奐)
4.《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是南宋偉大的的愛國詩人。《示兒》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雖已過去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里“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一,認同回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5.《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這詩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喜此詩者甚多)
6.《望廬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此詩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真美呀!“入乎其內,發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備。”這是古人對此詩的評價。這首千古名篇,一直激發著國人的愛我中華的豪情,此詩乃李白代表作之一。(絕對是古代最出名的詩之一)
7.《涼州詞(其一)》·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該詩又名《出塞》,全詩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絕千古。王之渙,曾官文安縣(今屬河北)尉,其邊塞詩與王昌齡、高適等齊名。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確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其中《登鸛雀樓》、《涼州詞(其一)》最膾炙人口,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也是百世流芳的詩歌)
8.《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在盛唐時代廣泛流傳。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于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后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王維的五言或七言絕句,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王維最著名的七絕)
9.《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詩學杜甫而有獨創,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為晚唐大家。《千家詩》中有一首被認為是杜牧所寫的《清明》詩,一千多年來為人所傳誦。這首詩意境優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尋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一千多年來為人所傳誦)
10.《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這首詩告訴我們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作生涯中的絕唱,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唐宋詩醇》也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 (歷代好評眾多)
經典七絕古詩21.《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于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送別詩,該作品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我國詩歌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和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而此詩正好相反,但至真之情卻由性靈肺腑中流出,景真情切,遂成千古名篇。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名句,打動了無數游子離人的思鄉之心。(這首節日的詩,影響力比上面的《清明》略差一點點)
3.《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4.《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眾多的歌詠廬山的作品中,蘇軾的西林寺題壁詩與李白《望廬山瀑布》同樣著名。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5.《回鄉偶書(其一)》·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著名的《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老少皆知,尤其是第一首。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續篇。陸游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從賀知章這首詩里,我們可以領會“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
6.《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于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7.《從軍行(其四)》·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這是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
8.《絕句四首(其一)》·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世稱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多,然而這一首卻是中國最流行的小詩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話,卻又深含了詩人的審美理想,極受文人學者所推許。《唐宋詩醇》:“雖非正格,自是絕唱。”
9.《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煙花三月下揚州”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10.《別董大(其一)》·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為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別董大》是唐代詩人高適在送別友人董庭蘭時創作的兩首七絕,其中第一首堪稱千古絕唱,是送別詩中的典范之作。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白居易的詩全集
七絕·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七絕·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詞·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能不憶江南。
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樂府·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廬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 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七律·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七律·題岳陽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五古·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七絕·同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七絕·直中書省
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詞·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七絕·采蓮曲
菱葉縈波荷飐風,
荷花深處小舟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
碧玉搔頭落水中。
七古·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采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翅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扇,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詞·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七絕·潮
早潮才落晚潮來,
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獨光陰朝復暮,
杭州老去被潮催。
七絕·登觀音臺望城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七律·放言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是無?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營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珠?
樂府·隔浦蓮
隔浦愛紅蓮,
昨日看猶在。
夜來風吹落,
只得一回采。
花開雖有明年期,
復愁明年還暫時。
七絕·宮詞
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七絕·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詞·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樂府·急樂世
正抽碧線繡紅羅,
忽聽黃鶯斂翠娥。
秋思冬愁春恨望,
大都不得意時多。
七絕·寄胡餅與楊萬州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予饑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七古·江南春
青門柳枝軟無力,
東風吹作黃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
滿眼春愁消不得。
五律·久不見韓侍郎,戲題四韻寄之
近來韓閣老[1],疏我我心知。
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
靜吟乖月夜,閑醉曠花時。
還有愁同處,春風滿鬢絲。
樂府·浪淘沙
白浪茫茫與海連,
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
遂令東海變桑田。
樂府·浪淘沙
海底飛塵終有日,
山頭化石豈無時。
誰道小郎拋小婦,
船頭一去沒回期。
樂府·浪淘沙
借問江潮與海水,
何似君情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覺海非深。
樂府·浪淘沙
青草湖中萬里程,
黃梅雨里一人行。
愁見灘頭夜泊處,
風翻暗浪打船聲。
樂府·浪淘沙
隨波逐浪到天涯,
遷客西還有幾家。
卻到帝都重富貴,
請君莫忘浪淘沙。
樂府·浪淘沙
一泊沙來一泊去,
一重浪滅一重生。
相攪相淘無歇日,
會教東海一時平。
樂府·離別難
綠楊陌上送行人,
馬去東回一望塵。
不覺別時紅淚盡,
歸來無可更沾巾。
七律·南湖春早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五絕·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詞·宴桃源
落月西窗驚起,
好個匆匆些子。
□鬢□輕松,
凝了一雙秋水。
告你,告你,
休向人間整理。
詞·宴桃源
頻日雅歡幽會,
打得來來越殺。
說著暫分飛,
蹙損一雙眉黛。
無奈,無奈,
兩個心兒總待。
詞·宴桃源
前度小花靜院,
不比尋常時見。
見了又還休,
愁卻等閑分散。
腸斷,腸斷,
記取釵橫鬢亂。
樂府·楊柳枝
紅板江橋青酒旗,
館娃宮暖日斜時。
可憐雨歇東風定,
萬樹千條各自垂。
樂府·楊柳枝
兩枝楊柳小樓中,
裊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后,
世間就不要春風。
樂府·楊柳枝
六幺水調家家唱,
白雪梅花處處吹。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翻楊柳枝。
樂府·楊柳枝
前有別楊柳枝,夢得繼和有“春盡絮飛”之句。又復戲答。
柳老春深日又斜,
任他飛向別人家。
誰能更學孩童戲,
尋逐春風捉柳花。
樂府·楊柳枝
人言柳葉似愁眉,
更有愁腸似柳絲。
柳絲挽斷腸牽斷,
彼此應無續得期。
樂府·楊柳枝
蘇家小女舊知名,
楊柳風前別有情。
剝條盤作銀環樣,
卷葉吹為玉笛聲。
樂府·楊柳枝
蘇州楊柳任君夸,
更有錢塘勝館娃。
若解多情尋小小,
綠楊深處是蘇家。
樂府·楊柳枝
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樂府·楊柳枝
葉含濃露如啼眼,
枝裊輕風似舞腰。
小樹不禁攀折苦,
乞君留取兩三條。
樂府·楊柳枝
一樹春風萬萬枝,
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南角荒園里,
盡日無人屬阿誰?
樂府·楊柳枝
一樹衰殘委泥土,
雙林榮曜植天庭。
定知此后天文里,
柳宿光中添兩星。
樂府·楊柳枝
依依裊裊復青青,
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
綠絲條弱不勝鶯。
雜言·一七令
詩,
綺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時。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世間惟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詞·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1]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2]
能不憶江南。
詞·憶江南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五律·柘枝詞
柳暗長廊合,花深小院開。
蒼頭鋪錦褥,皓腕捧銀杯。
繡帽珠稠綴,香衫袖窄裁。
將軍拄□杖,看按柘枝來。
七絕·竹枝
巴東船舫上巴西,
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簌簌,
江蘺濕葉碧凄凄。
七絕·竹枝
江畔誰家唱竹枝,
前聲斷咽后聲遲。
怪來調苦緣詞苦,
多是通州司馬詩。
七絕·竹枝
瞿塘峽口水煙低,
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
寒猿閑鳥一時啼。
七絕·竹枝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
愁殺江南病使君。
七律·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
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
及下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七律·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七絕·后宮詞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五古·讀鄧魴詩
塵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潛詩。
看名知是君,惻惻令我悲。
詩人多蹇厄,近日誠有之。
京兆杜子美,猶得一拾遺。
襄陽孟浩然,亦聞鬢成絲。
嗟君兩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祿不及,新婚妻未歸。
少年無疾患,溘死于路岐。
天不與爵壽,唯與好文詞。
此理勿復道,巧歷不能推。
寄元九自此后在渭村作
晨雞才發聲,夕雀俄斂翼。
晝夜往復來,疾如出入息。
非徒改年貌,漸覺無心力。
自念因念君,俱為老所逼。
君年雖校少,憔悴謫南國。
三年不放歸,炎瘴銷顏色。
山無殺草雪,水有含沙蜮。
健否遠不知,書多隔年得。
愿君少愁苦,我亦加餐食。
各保金石軀,以慰長相憶。
五古·秋夕
葉聲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獨臥,誰為拂塵床?
五古·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五古·秋霽
金火不相待,炎涼雨中變。
林晴有殘蟬,巢冷無留燕。
沉吟卷長簟,惻愴收團扇。
向夕稍無泥,閑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動,家家搗秋練。
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將綻。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勸。
五古·嘆老三首
晨興照清鏡,形影兩寂寞。
少年辭我去,白發隨梳落。
萬化成于漸,漸衰看不覺。
但恐鏡中顏,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滿百,不得長歡樂。
誰會天地心,千齡與龜鶴。
吾聞善醫者,今古稱扁鵲。
萬病皆可治,唯無治老藥。
我有一握發,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絲色。
匣中有舊鏡,欲照先嘆息。
自從頭白來,不欲明磨拭。
鴉頭與鶴頸,至老長如墨。
獨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
前年種桃核,今歲成花樹。
去歲新嬰兒,今年已學步。
但驚物成長,不覺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書今日意,偏寄諸親故。
壯歲不歡娛,長年當悔悟。
五古·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氣黃,東北風切切。
時從村南還,新與兄弟別。
離襟淚猶濕,回馬嘶未歇。
欲歸一室坐,天陰多無月。
夜長火消盡,歲暮雨凝結。
寂寞滿爐灰,飄零上階雪。
對雪畫寒灰,殘燈明復滅。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
所遇皆如此,頃刻堪愁絕。
回念入坐忘,轉憂作禪悅。
平生洗心法,正為今宵設。
五古·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盡,陰嶺留殘白。
西澗冰已銷,春溜含新碧。
東風來幾日,蟄動萌草坼。
潛知陽和功,一日不虛擲。
愛此天氣暖,來拂溪邊石。
一坐欲忘歸,暮禽聲嘖嘖。
蓬蒿隔桑棗,隱映煙火夕。
歸來問夜餐,家人烹薺麥。
五古·同友人尋澗花
聞有澗底花,貰得村中酒。
與君來校遲,已逢搖落后。
臨觴有遺恨,悵望空溪口。
記取花發時,期君重攜手。
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
且作來歲期,不知身健否?
五古·登村東古冢
高低古時冢,上有牛羊道。
獨立最高頭,悠哉此懷抱。
回頭向村望,但見荒田草。
村人不愛花,多種栗與棗。
自來此村住,不覺風光好。
花少鶯亦稀,年年春暗老。
五古·夢裴相公
五年生死隔,一夕魂夢通。
夢中如往日,同直金鑾宮。
仿佛金紫色,分明冰玉容。
勤勤相眷意,亦與平生同。
既寤知是夢,憫然情未終。
追想當時事,何殊昨夜中?
自我學心法,萬緣成一空。
今朝為君子,流涕一沾胸。
五古·晝寢
坐整白單衣,起穿黃草屨。
朝餐盥漱畢,徐下階前步。
暑風微變候,晝刻漸加數。
院靜地陰陰,鳥鳴新葉樹。
獨行還獨臥,夏景殊未暮。
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
五古·別行簡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筋骸已衰憊,形影仍分訣。
梓州二千里,劍門五六月。
豈是遠行時?火云燒棧熱。
何言巾上淚,乃是腸中血。
念此早歸來,莫作經年別!
五古·觀兒戲
齠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弄塵復斗草,盡日樂嬉嬉。
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
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騃時。
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癡。
五古·嘆常生
西村常氏子,臥疾不須臾。
前旬猶訪我,今日忽云殂。
時我病多暇,與之同野居。
園林青藹藹,相去數里余。
村鄰無好客,所遇唯農夫。
之子何如者,往還猶勝無。
于今亦已矣,可為一長吁!
五古·寄元九
一病經四年,親朋書信斷。
窮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荊楚,去日唯云遠。
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憂我貧病身,書來唯勸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飯。
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親友心,豈得知深淺?
五古·以鏡贈別
人言似明月,我道勝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豈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時,圓明獨不歇。
我慚貌丑老,繞鬢斑斑雪。
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發。
因君千里去,持此將為別。
五古·城上對月期友人不至
古人惜晝短,勸令秉燭游。
況此迢迢夜,明月滿西樓。
復有盈樽酒,置在城上頭。
期君君不至,人月兩悠悠。
照水煙波白,照人肌發秋。
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須愁。
今天關于“七絕送女留學研究生的詩”的講解就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主題,并從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