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怎樣生活的?
1、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怎樣生活的?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他們會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還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河姆渡遺址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動展現了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圖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大量稻桿,稻谷,稻桿出土時竟然還是黃綠色的,稻谷外形完好。據統計,出土的稻谷,其數量之大,世界罕見。
時代背景:
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后一個階段。以使用磨制石器(見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
2、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狀況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狀況:
河姆渡聚落制作黑陶,過著定居生活,房屋呈干欄式,河姆渡居民已經會挖掘和使用水井,他們種植水稻,那里的居民還飼養豬和狗等家畜。河姆渡聚落是長江流域聚落的典型代表,他們生活在新石器時代,他們還使用骨耜。
半坡居民也過著定居生活,他們種植粟白菜或薺菜等農作物,他們在居住區內建起圈欄,飼養家畜。他們還經常去打獵捕魚,以補充食物。半坡聚落制作彩陶,是黃河流域的代表。
河姆渡聚落分期和年代:
河姆渡遺址的第4、3層和第2、1層,分別代表河姆渡文化的早、晚兩期。①早期:約前5000~前4000年。陶系簡單,夾炭黑陶占絕對優勢。除磨平素面外,繩紋較多,刻劃的幾何圖案花紋和動植物圖案突出。
主要器形有斂口或敞口肩脊釜、直口筒式釜、頸部雙耳大口罐、寬沿淺盤、斜腹盆、環形單把缽、大圈足豆、盆形甑、塊狀體支腳等。石器種類少,一般磨制不精,斧、錛較厚碩,主要石器工具中未見穿孔者。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住房特點是什么?
1、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欄式房屋,特點是通風、防潮。
2、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特點是冬暖夏涼。
主要原因是兩地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差異。 半坡地處黃河流域,氣候干燥,相對寒冷,多風沙,因此半坡人居住的是有利于保溫、防風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地處長江流域,潮濕炎熱,地勢低洼,因此河姆渡居民住房是干欄式房屋,有利于通風防潮。
:
1、河姆渡文化的特征:
a、河姆渡居民開始廣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夠制造陶器和簡單的玉器,手工業發展。
b、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c、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干欄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2、半坡文化的特征:
a、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開墾土地,用石刀收割莊稼。
b、半坡氏族一般生活在黃河流域。他們的主要糧食有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
c、半坡原始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還用骨制箭頭、魚叉、魚鉤打獵捕魚。食物大大豐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蔬菜。
4、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欄式房屋的優點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修建的干欄式房屋優點:
1、長江流域因為雨水多,比較潮濕,這種房屋結構將屋子的地面加高,起到了很好的防潮作用。
2、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野獸蟲蛇的侵擾。
原始人的建筑智慧干欄式房屋干欄式房屋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這種建筑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仍然廣泛存在于流行于廣西中西部、云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區。考古成就證明,河姆渡人是已知最早的修建干欄式房屋的原始人。
:
河姆渡原始居民
河姆渡遺址(Hemudu Site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河姆渡原始農耕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動展現了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圖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大量稻桿,稻谷,稻桿出土時竟然還是黃綠色的,稻谷外形完好。據統計,出土的稻谷,其數量之大,世界罕見。
來源:百度百科-河姆渡原始居民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