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處理,活性污泥法屬于哪種類型的處理技術()
1、活性污泥法屬于哪種類型的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
活性污泥法屬于生物處理技術中的一種,通常應用于廢水處理領域。活性污泥法是利用一種可生長的微生物群體,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通過氧化作用進行降解,從而達到處理廢水的目的。因此,活性污泥法被視為生物法處理技術的一種。活性污泥法的處理原理是廢水經過初級沉淀后,與種有特定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混合,形成混合液,并在充氧條件下,經過好氧異化、好氧吸收、好氧脫氮等處理步驟,使有機質降解成較穩定的物質,并將氨氮逐步脫除,最終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具有操作簡單、持續性好、通用性強、適應性廣等優勢,是目前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中應用最廣的一種處理方式。
2、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主要組成有哪些?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組成:曝氣池、二沉池、回流系統、剩余污泥排放系統、曝氣系統。
(1)曝氣池:是活性污泥與污水充分混合接觸,將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吸收、分解的場所,是整個活性污泥處理工藝的核心。
(2)二沉池:A進行泥水分離,使混合液澄清,保證出水水質,使污泥得到濃縮;B提供回流污泥,維持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的穩定。
(3)回流污泥系統:A維持曝氣池的污泥濃度在一個穩定的范圍內,保證曝氣池的處理效果;B通過調整回流比,控制曝氣池的運行狀況。
(4)剩余污泥排放系統:A是去除有機物的途徑之一;B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5)曝氣系統:A充氧,將空氣中的氧轉移到曝氣池的混合液中,提供微生物生長及分解有機物所必須的氧氣;B攪拌、混合,使曝氣池內的泥水混合液處于劇烈的混合狀態,使活性污泥、溶解氧、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能夠充分接觸。
3、傳統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又稱傳統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廢水生物處理系統的傳統方式。系統由曝氣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線及設備三部分組成。
2、作用是去除有機物和植物性營養物,以及通過生物絮凝去除膠體顆粒,同時也可以獲得能量和產品,主要機理是微生物代謝。
:
影響因素:
1、入流水質水量:BOD5:N:P=100:5:1。
2、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包括活細胞、無活性又難降解的內源代謝殘留物、有機物和無機物,前三類有機物約占固體的成分的75﹪~85﹪。
用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LVSS)指標不包括無機物,更準確反映活性物質量,但測定較麻煩。對給定的廢水,MLVSS /MLSS介于0.75~0.85之間。
3、有機負荷:有進水負荷和去除負荷兩種,前者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要保證一定的處理效果才能承受的有機物的量;后者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去除的有機物量。有時也用單位曝氣池容積作為基準。
4、剩余污泥排放量和污泥齡:微生物代謝有機物同時增值,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于新凈增污泥量。用新增污泥替換原有污泥所需時間稱為泥齡θc。
5、混合液溶解氧濃度。
6、水溫: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生化反應速率加快,增值速率也快;另一方面細胞組織入蛋白質、核酸等對溫度很敏感,溫度突升并超過一定的限度時,會產生不可逆的破壞。
來源:百度百科——傳統活性污泥法
4、活性污泥法是怎么處理污水的
活性污泥法
1.流程與原理.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統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統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于劇烈攪動的狀態,呈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是由于其巨大的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的作用.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
經過活性污泥凈化作用后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里沉淀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后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淀濃縮的污泥從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回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余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余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說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機物,這樣污水變成了干凈的水.它本質上與自然界水體自凈過程相似,只是經過人工強化,污水凈化的效果更好.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