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傳,《海上花列傳》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1、《海上花列傳》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海上花列傳》是近代狹邪小說重要的代表作,作者是韓邦慶。近代狹邪小說自身有一個由言情小說向社會小說的演變過程,此書在演變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海上花列傳》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海上花列傳》的藝術造詣,首先表現在那種不見人工痕跡的反映生活的本領上。魯迅先生評價它“平淡而近自然”,認為作品“記載如實,絕少夸張”。其次是人物形象的刻畫非常成功。作者善于結合人物所處的特殊環境,通過白描手法,用他們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將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如陸秀寶的放蕩,衛霞仙的鋒利,周雙玉的任性,人各一面。再次《海上花列傳》的結構也很有特色。作家自己最為自詡的也是小說的藝術結構,曾說“惟穿插藏閃之法,則為從來說部所未有”。所謂“穿插之法”,即是幾組故事平行發展,穿插映帶,首尾呼應,構成脈絡貫通、立體交叉的整體布局;所謂“藏閃之法”,及至藏頭露尾的綿密筆法,正面文章如是如是,尚有一半反面文章藏在字句之間,令人會意。另外,《海上花列傳》的語言運用很有特色:敘事、描寫用普通白話,記言或對話皆用吳方言。胡適稱它為吳語文學的開山之作,認為它創造了獨立的吳語文學。
處于發展的小說系統之中,《海上花列傳》自有其一定的傳承性。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上,晚清有著先于甚或超過“五四”的開創性,“海派”文學最大的特色——繁華與糜爛的同體文化模式,正是由《海上花列傳》開始形成,而且《海上花列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創作的邪狹小說之處,就是它的“惡之花”中包含了“現代性”的蓓蕾。小說《海上花列傳》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被稱為“紅樓”之后又一高峰,這一評價似有過獎之處,但也證明了此書的價值。
2、海上花列傳屬于什么小說
《海上花列傳》既是晚清小說,也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同時還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
《海上花列傳》亦名《繪圖青樓寶鑒》、《繪圖海上青樓奇緣》。作者是上海人韓邦慶,單行本光緒二十年(1894)出版。后世張愛玲曾將其翻譯為國語,命名為《海上花》。
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寫清末中國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鏈接的社會層面。后世張愛玲曾將其翻譯為英語、國語,國語版新命名為《海上花》,分為《海上花開》《海上花落》兩部。
作者花也憐儂,即韓邦慶(1856~1894),字子云,別號太仙,自署大一山人。松江府(今屬上海)人。曾在豫為幕僚。光緒辛卯(1891)秋,到北京應試,落第,遂歸上海,常為《申報》寫稿,所得筆墨之資,悉揮霍于花叢中。
小說評價
《海上花列傳》既非抉發黑幕的謗書,亦非勸善懲惡之作,它體現了一種對于人的生存處境的悲憫,作家只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寫出了人的墮落與沉淪。書中人物仿佛在一張巨大的、無形的罪惡之網中掙扎,他們非善非惡,或曰亦善亦惡。
小說以細分毫芒的筆觸描摹各種冶游場景:從長三書寓、么二堂子直到臺基、花煙間等下等妓寮,摹盡燈紅酒綠間幢幢往來的煙花女子群相,她們或潑悍,或柔順,或矜持,或猥瑣,或奸譎,或癡憨。而徜徉花國者,則上自達官顯貴、縉紳名流、文人墨客、富商巨賈,下至幕僚胥吏、掮客篾片,以至駔儈販夫各色人等。
3、海上花列傳的藝術手法
海上花列傳的藝術手法主要從合傳之體的穿插藏閃、平淡自然的人物塑造、爐火純青的語言藝術三個方面進行分別闡釋。
如下:
《海上花列傳》是晚清小說,也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同時還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作者是上海人韓邦慶,單行本光緒二十年(1894)出版。后世張愛玲曾將其翻譯為國語,命名為《海上花》。
《海上花列傳》是清末著名小說。它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亦名《繪圖青樓寶鑒》、《繪圖海上青樓奇緣》,凡64回。
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寫清末中國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鏈接的社會層面。后世張愛玲曾將其翻譯為英語、國語,國語版新命名為《海上花》,分為《海上花開》《海上花落》兩部。
作者花也憐儂,即韓邦慶(1856~1894),字子云,別號太仙,自署大一山人。松江府(今屬上海)人。曾在豫為幕僚。光緒辛卯(1891)秋,到北京應試,落第,遂歸上海,常為《申報》寫稿,所得筆墨之資,悉揮霍于花叢中。
《海上花列傳》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全書由文言和蘇白寫成,其中對話皆用吳語(蘇州話)是該書的鮮明特點,使用蘇白也是19世紀興起的吳語小說的共同特點。
4、海上花列傳的藝術特色
海上花列傳的藝術特色:
首先表現在那種不見人工痕跡的反映生活的本領上。魯迅先生評價它“平淡而近自然”,認為作品“記載如實,絕少夸張”。其次是人物形象的刻畫非常成功。
作者善于結合人物所處的特殊環境,通過白描手法,用他們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將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如陸秀寶的放蕩,衛霞仙的鋒利,周雙玉的任性,人各一面。
再次《海上花列傳》的結構也很有特色。作家自己最為自詡的也是小說的藝術結構,曾說“惟穿插藏閃之法,則為從來說部所未有”。
所謂“穿插之法”,即是幾組故事平行發展,穿插映帶,首尾呼應,構成脈絡貫通、立體交叉的整體布局;所謂“藏閃之法”,及至藏頭露尾的綿密筆法,正面文章如是如是,尚有一半反面文章藏在字句之間,令人會意。
另外,《海上花列傳》的語言運用很有特色:敘事、描寫用普通白話,記言或對話皆用吳方言。胡適稱它為吳語文學的開山之作,認為它創造了獨立的吳語文學。
處于發展的小說系統之中,《海上花列傳》自有其一定的傳承性。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上,晚清有著先于甚或超過“五四”的開創性,“海派”文學最大的特色——繁華與糜爛的同體文化模式,正是由《海上花列傳》開始形成。
而且《海上花列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創作的邪狹小說之處,就是它的“惡之花”中包含了“現代性”的蓓蕾。
小說《海上花列傳》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被稱為“紅樓”之后又一高峰,這一評價似有過獎之處,但也證明了此書的價值。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