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理位置,海地在哪里
1、海地在哪里
海地共和國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東與多米尼加共和國相鄰,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
海地是東加勒比海島國,海岸線長1080余公里。全境3/4為山地,僅沿海與沿河有狹窄平原,海地一詞就是印第安語中“多山之國”的意思。
全國最高峰為拉薩爾山脈的拉薩爾山,海拔2680米。主要河流有阿蒂博尼特河,該河谷地為重要農業區。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
海地首都太子港,是全國最大城市、西印度群島著名良港。太子港始建于1749年,1770年取代海地角成為法屬圣多明各殖民地首府。1804年,海地獨立,太子港成為首都。太子港飽經地震、颶風和戰火破壞,發展緩慢。
海地自古就一直是印地安人生活繁衍的地方。1492年哥倫布在首次航行美洲時發現伊斯帕尼奧拉島,即今日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1502年該島被西班牙據為殖民地。
1790年至1803年法屬圣多明各黑人爆發大起義,于1804年1月1日起義成功,正式宣告獨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共和國,成為拉美大陸最先獲得獨立的國家。獨立后不久,海地因內戰出現南北分治的局面,1820年重歸統一。
來源:中國網-海地概況
2、海地是個國家還是個地區,在哪個位置?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全稱為海地共和國。印第安語意為“多山的地方”。面積2.78萬平方千米。人口813萬,黑人占95%。因此有“黑人共和國”之稱。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90%居民使用克里奧爾語。貨幣為古德。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1804年1月1日宣告獨立,取國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國家 【自然地理】 西印度群島中島國。位于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西部,面積約27797平方公里。東界多米尼加共和國,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海岸線長1080多千米。全境75%為山地,僅沿海和沿河 有狹窄平原,海地一詞就是印第安語中“多山之國”的意思。拉薩爾山海拔2680米,為全國最高峰。阿蒂博尼特河是境內的主要河流,河谷地為海地重要農業區。 海地地圖 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各月平均氣溫在22—28℃間。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4—6月、8—10月為雨季。多颶風。沿海地區炎熱,高原地區平均氣溫15℃。全國平均氣溫24-27℃。海地一年分兩季:3月至11月相對炎熱,12月至2月較為涼爽。不同的氣候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3、海地是屬于哪個國家
1.介紹海地
海地是加勒比海中的一個國家,位于加勒比島的西半部。海地面積約為2.7萬平方千米,是加勒比海中一個比較小的國家。人口為1100萬,以克里奧爾人和法語裔黑人為主要民族。
2.海地的歷史
海地以前是西班牙殖民地,后來又被法國殖民。1804年,海地成為第一個實現黑人解放和民主獨立的國家。自獨立以來,海地的政局一直相對不穩定,經歷過多次政治動蕩和內戰。
3.海地的經濟
海地的經濟一直相對落后,主要依靠農業。海地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較高。近年來,海地政府積極吸引外資,發展旅游業和紡織業,并嘗試提升農業產值,以促進經濟發展。
4.海地的文化
海地文化獨特,是法國和非洲文化的交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是音樂和舞蹈。海地民間音樂多采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音樂的元素,曲調優美,具有強烈的本土色彩。海地民族舞蹈也非常著名,尤其是“熱倫巴”舞蹈。
5.海地的自然環境
海地地理環境多樣,有高山,有平原,也有沿海地帶。海地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豐富的礦藏和農業資源。海地的自然環境也十分美麗,擁有許多海灘和海灣,還有許多自然公園。
6.海地的教育
海地的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學校設施和師資力量有限。近年來,政府開始加強基礎教育,為年輕人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此外,許多民間組織也積極倡導教育,提高海地人的教育水平。
7.海地的外交關系
海地在國際上積極參與各種國際組織和合作,與美國,法國等國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同時,海地也與其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發揮著在加勒比地區的重要影響力。
8.結語
海地雖然是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但是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和自然資源,也有著積極向上的政策和民眾。相信在海地國家的不斷發展下,海地將會更加美好。
4、海地的地理環境
海地是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國,位于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奧拉島(即海地島)的西半部。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西部,總面積約27797平方公里。東接多米尼加共和國,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海岸線長1080多公里。
主詞條:海地行政區劃
海地全國分為10個省,省下設區。
省 Département COK Cp2003.8.7 C1982.8.30 面積(Km) 首府 ACp2003 CCp2003 CC1982 北部 Nord 10 773546 564002 2106 海地角 Cap-Haïtien 111094 107026 東北 Nord-Est 11 300493 189573 1805 利貝泰堡 Fort-Liberté 15589 西北 Nord-Ouest 20 445080 293530 2176 和平港 Port-de-Paix 27100 阿蒂博尼特 L\'Artibonite 30 1070397 732932 4984 戈納伊夫 Gonaïves 104825 63690 中部 Centre 31 565043 361470 3675 安什 Hinche 23599 西部 Ouest 40 3093698 1551792 4827 太子港 Port-au-Prince
卡勒富爾 Carrefour
德爾馬 Delmas 1977036 703023 917112
306074
257247 東南 Sud-Est 41 449585 367911 2023 雅克梅勒 Jacmel 26077 南部 Sud 50 627311 502624 2794 萊凱 Les Cayes 48095 48838 大灣 Grand\'Anse 51 337516 489957 3310 熱雷米 Jérémie 27510 26803 尼普斯 Nippes 52 266379 Miragoane 海地 Haiti 7929048 5053791 27700 太子港 Port-au-Prince 海地政黨林立。1986年8月海全國委員會頒布法令規定,合法政黨的創建者應不少于20人、支持者不少于2000人。合法登記的政黨逾百個,主要有:
農民代表黨:執政黨。2010年大選前由現任總統馬爾泰利臨時組建,代表海中下層及工商階層利益。現任黨主席瓦內·杜朗蒂斯。
團結黨:2009年9月,由前總統普雷瓦爾聯合其之前領導的“希望平臺黨”中親普政治團體組建而成的新政黨聯盟。現為參眾兩院第一大黨。前參議長約瑟夫·朗貝爾任該黨領導人。
社會民主融合黨:前身為海地社會民主黨,于2005年4月由“民族主義革命進步黨”、“民主運動全國委員會”及“海地英才”三黨合并而成。現任黨主席埃德蒙·蘇普里斯。
人民斗爭組織:1991年2月成立,原名拉瓦拉斯組織,后改名拉瓦拉斯政治組織。曾是阿里斯蒂德的重要支持力量,后發生內部分裂。1995~2000年為執政黨。1997年1月,更名為人民斗爭組織。現任總協調人埃德加·勒布朗·費思。
拉瓦拉斯之家:簡稱拉瓦拉斯,1996年由阿里斯蒂德創建,自稱代表中下層階層利益。2000~2004年為執政黨。該黨主要領導身陷囹圄或流亡海外,實力已嚴重削弱。 海地農村以山地為主,耕地缺乏,產量很低,但農業仍為海地主要經濟部門,全國近2/3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由于基礎設施薄弱,耕作技術落后,糧食不能自給,每年耗費2億多美元外匯進口糧食。可耕地面積55.5萬公頃,其中12.5萬公頃為可灌溉地,但只有半數有灌溉系統,因此,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擴展可灌溉地面積。此外,有少許種植園,約占可耕地面積10%,多由美國公司經營咖啡和波羅麻。由于人口壓力,造成了由傳統經濟作物的生產,如咖啡、波羅麻、糖、可可等逐漸轉向農作物的生產,如大米、玉米、高粱、小米和大豆。
2000年,海地由于長期大面積干旱和病蟲害,農業出現負增長,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2.48%。 海地的服務行業主要包括商業、餐飲業、旅游業和交通電訊業。2000年增長率為1.4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4%。
海地旅游業收入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自1991年海地政變后,旅游人數大降,1988~1989年每年近15萬人次,1992~1993年僅4萬人次。政府在旅游業領域進行了改革,統計,99-00財政年度游客已超過15萬人。1996年有標準客房843間,1999年減至493間。 海地貨幣:古德(Gourde)。
匯率(2013年09月30日):1人民幣=7.0388海地古德,1歐元=58.1075海地古德,1美元=43.0745海地古德。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